在古代如果皇帝毫无作为,整个国家还是能照常运转吗?

三识六记

这个还真有其事,明朝的第十三个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就是个毫无作为的皇帝。明神宗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说白了,就是和臣子们"呕气,"然而整个国家照样运转,而且期间还进行了"三大征",并且取得了胜利。万历在位48年,有30年不上朝,国家照常运转,你说奇葩不奇葩?

【万历不上朝】是因为争国本之事、即立太子之事和大臣"呕气"

说实话,朱翊钧登基时才10岁,国家大事肯定不懂,多亏了有张居正的辅佐,前十年的工作做的还不错,这段时间被称为"万历中兴"。等张居正一死,万历就把他的坟刨了,差一点鞭尸。万历无非想通过打压张居正来立威,表示自己亲政了,也是对张居正前十年对自己压制的报复。万历就像个任性的孩子,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万历十四年,没人约束的朱翊钧开始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身体很快被掏空,这时候他就很少上朝,前面讲到的"三大征"是通过谕旨的形式向下面传传达的。也就是下旨操纵事情的经过。

在三大征结束之后,朱翊钧“日夜纵饮作乐”。对大臣们的奏章更不感兴趣了。更糟糕的是,朱翊钧为立皇子之事和大臣们死磕了起来。这就是"国本之争"。

何谓国本之争?

"国本之争"是万历立太子的问题,由于中国古代历来“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所以被称为"国本之争。"

当时朝廷分为两派,有拥护万历的皇长子朱常洛的,有拥护福王朱常洵的(郑贵妃所生)。按照以往册立太子的规矩,大多拥戴皇长子朱常洛,向明神宗建议立长子为太子,然而明神宗不喜欢宫女所生的朱常洛,却加倍宠爱郑贵妃,并且有意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这受到大臣与慈圣皇太后极力反对。显然万历的做法不合惯例,不合祖制。万历就是任性,谁也不立,他的意思就是,我自己的家事,我爱立谁就是谁,这点还说了不算啊!

由于明神宗迟迟不立太子,令群臣忧心如焚。"太子不立,国家不稳"。朝中上下也因此分成两个派别,明神宗与群臣争论达15年之久。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为福王。

整个争国本事件以明神宗让步才有了结果,争吵了15年,大臣们几乎都被打过了屁股,明神宗身心交瘁、郑贵妃闷闷不乐、明神宗很烦,可说恨到了极点,对于老婆孩子我都不能说了算,我还不如一个老百姓呢!他感到自己虽贵为天子,而终被群臣所制,"奶奶的"老子不干了,不好走不行,于是开始怠政,这就是上面所说的,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爱咋咋地。

虽然明神宗30年不理朝政,但明朝国家机器照常运转,他这一朝和崇祯朝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令人深思。


撰文/秉烛读春秋


秉烛读春秋

即使古代皇帝毫无作为,国家机器依然可以运转,只是转的好还是坏就另当别论了。这主要看皇帝的收下是个什么人物,是魏忠贤还是张居正。

我们就以明朝为例吧,明朝是一个比较奇葩的朝代,出了两位不喜欢上朝的皇帝,一个是嘉靖皇帝,一个是万历皇帝。

先说嘉靖,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1521年--1566年),嘉靖皇帝刚刚上任时还是比较能干的他整顿朝纲,减轻赋税,外击倭寇,被后史称为“中兴时期”。但是到了后期却迷上了道教,整天捣鼓硫磺、丹炉之类的,要炼出长生不老药,结果还没等丹药炼出来就死了。


好在嘉靖晚年可能认识到了错误于是废了严嵩启用名臣徐阶为内阁首辅,就这样被荒废了20多年的明朝社会才得以恢复以往的生机。

再说就是万历皇帝了(1573年--1620年),万历这个年号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而万历皇帝也创造了不上朝的时间纪录。

万历皇帝也是幼年登基,这时他有名臣张居正担任的内阁首辅作为助手,创造了“万历中兴”的局面,直到张居正去世之后才实现亲政。

但就在这时万历却整天隐居内宫不问政事,这期间明朝的确陷入了瘫痪,有许多内阁成员都不认识皇帝长什么样子。在这期间明朝党争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明朝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钟世杰

你说的这个问题,刚才已经有人回答过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明朝,万历皇帝多年不上朝,然而社会秩序依然稳定,老百姓并没有感觉到国家运转有丝毫的异常,同时高层,秩序也很稳定,朝廷在张居正的领导下,一切井井有条 。

所以,这个问题的核心,其实是统治阶级最高层权力分配的问题。可以分四种情况来解读。

1-如果皇帝强,大臣弱,大臣将依附于这个皇帝存在,形成一个以皇权为中心的权力核心。皇帝实际行驶国家的所有权力。

2-如果皇帝弱,而大臣强。权力将集中在主要大臣手里。形成架空皇帝的一个权力结构。社会运转依然正常,命令依然能够执行,但皇权被架空。刚才说到的,像明朝这种情况。皇帝不理朝政,然而社会和政府行政依然能够运转成功。但是,如果架空皇权的大臣强大到无人能辖制的地步,权力就有可能要发生转移,例如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3-如果皇帝和大臣都很强。那么老百姓的日子,很有可能不好过了。因为两头都很强,在权力重新分配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发生冲突和流血。小则朝廷发生大清洗,大则发生军事冲突。还是拿明朝来举例子。本来作为臣子的朱棣,与接班皇帝建文帝,直接发生军事对抗来抢夺核心权力。双方实力都不弱,最后引发混战。

4-如果皇帝和大臣都很弱。在没有外来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比如像清朝时候的八国联军。一般情况下,在适当的时机,会有新的力量兴起,代替已经腐朽的政权。中国很多古代末代朝代的更替,一般都属于这种情况。


飓风眼泪

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能力决定者帝国的兴衰。如果是像老子提倡的那样无为而治还政于民,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这样的不作为岂不是更适合社会的需要和老百姓喜爱的。如汉朝的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就是如此无为而治,让百姓修养生息。以平和战乱带给社会的重创。反之如秦始皇,隋炀帝,汉武帝都是大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国家也让他们折腾的够怆,老百姓的苦难深众,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煎熬中。好皇帝应该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能更好的利用民力,使国家强盛和安定。比如唐太宗,宋太祖,太宗,仁宗。明宣宗,明仁宗等好皇帝。




坐看雨收云散

在古代如果皇帝毫无作为,整个国家还能照常运转吗?

我的回答是,可以?因为国家的规章制度已经形成。各部官员按部就班?照常行政。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一般是不会受影响的。但长久下去可能不好。而且掌权的大臣十分重要。忠臣掌权。国之幸运兴旺?如奸臣当道。则国运日斩衰退?甚至灭国为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