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種植香菇的過程中,農民需要避免哪些問題?

暖語悟心


香菇種植有時產量很低甚至絕收,嚴重影響了經濟收入,對種植戶是很大的打擊。種植香菇產量低及絕收其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育菇場地選擇不當如選擇在陰暗、通風不暢或不衛生的場所種植,以致雜菌汙染嚴重,香菇不能正常生長而失敗;有的雖勉強發菌,但因出菇期空氣流通不暢,二氧化碳含量過高而中毒受害,不能出菇或形成畸形菇。所以,種植香菇首先要選擇通風條件好,並有散射光的場所進行,並保持清潔衛生,抓好消毒措施。初次種菇場所,應採取石灰水刷牆、生石灰撒於地面的措施進行消毒,撒在地面的生石灰應於次日清掃出去;老菇場則可用高錳酸鉀加福爾馬林燻蒸消毒;有蟲害的菇場先噴殺蟲劑消滅害蟲,再進行消毒。

二、培養料選擇或配製不當用已經汙染、結塊的原料種植香菇,易造成大面積汙染或不發菌。在調配培養料時,向料內過量加入尿素等氮肥,氮肥在接種後容易分解釋放出氨氣,使菌絲體受到毒害,不能正常發菌。因此,一定把好選料與配料關。要潔淨的原料,並搞好消毒處理,在配料時不可隨意添加化學肥料,只有在堆料發酵種植香菇時,才能適量添加尿素補充氮源。同時,在配料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培養料的溼度,水分含量不可過高或過低,否則對發菌都不利。

三、菌種選用不當如冬季選用高溫型品種,春季選用低溫型品種,或播種已經老化或已被汙染的菌種等,都易造成發菌緩慢或不發菌、出菇遲或不出菇。所以,在種植香菇時,應根據當時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菌種,不使用老化或被汙染的菌種。

四、管理不善香菇在自然溫度條件下,出菇期的管理是光照、水分和通氣。在出菇期間,靠散射光即可滿足需要,在菇房種菇光照不足,出菇緩慢,可用電燈光補充,以誘導出菇。空氣溼度是出菇期的重要條件,為了增加溼度而盲目增加噴水量,甚至直接向菇體噴水,會使一些小菇悶死,一些已長大的菇也會因水漬而潰爛發黑。因此,在香菇出菇期間,應講究補水方法,以向空中噴霧為好,同時還應注意通風換氣,以免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導致子實體不能形成,或形成畸形菇。此外,不合理的採收也影響產量的提高,一些菇農採大留小,想讓小的菇體繼續生長,結果不僅不能長大,還延長了出菇期,影響下茬菇的產量。





豫鄉遇緣


種植香菇最大的特點就在於生產週期短、產量高、收益大等。農民種植香菇有椴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以及地栽三種最基本的方法。不過呢,隨著代料栽培技術的不斷完善和人們保護森林意識的增強,椴木方式進行栽培香菇已經很少見到了。現在栽培香菇主要是代料栽培,而這種技術大多數都為配料一分袋一滅菌一接種一發菌一出菇的栽培手段。

農民進行種植香菇有時候產量不高而且商品性較差,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種植效益,對種植戶的信心也有所影響。流芳認為種植香菇產量低、品質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農村種植戶需要進行預防避免,並加強重視程度。

流芳認為種植香菇菌種是核心,要購買好菌種且是適合當地的。這有兩層意思,菌種自身要是優質品種,與此同時還必須是適應當地氣候和自然環境條件的,二者缺一不可。菌種是好的,但不適合當地條件,也是徒勞無功,好性狀同樣不能表現出來。菌種是不良的,就更不用提了。

現在種香菇的模式很多,要選擇高效的種植模式,在春種秋出、秋種秋出、還是夏出中進行選擇,在棚架模式、地栽覆土、地栽立棒中進行選擇,在脫袋、不脫袋中選擇。要適當進行投入,在原料配比上,不盲目攆時髦,不添加不必要的成分,不去隨意增加料物比例。總之一切投入,都要實事求是,以滿足需要為準。

同時,要合理確定種植數量。這樣可以在種植管理過程中游刃有餘,才有條件實行精細化管理,才不會出現管理不過來而造成損失。種植香菇做好的提高收益方式就是,賣的好才是最最實用的,比如優質菇賣鮮的划算,劣質菇賣乾的划算,這樣不多出力立刻見效。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關注“流芳”以便相互探討更多農業知識。

農人顧流芳


香菇種植技術與注意事項

一、香菇種植技術

1、溫度

在潮溼條件下,孢子萌發的最佳溫度為22-26;C,菌絲生長的溫度範圍在5-24℃,最適宜溫度24-27℃,但由於木材的保護作用,在氣溫低於-20℃的高寒山地或高於40℃的低海拔地區,菇木也能安全生存,菌絲不會死亡。香菇是低溫和變溫結實性的菇類。香菇原基在8-21℃分化,在10-12℃分化最好。子實體在5-24℃範圍內發育,8-16℃為最適。同一品種,在適宜範圍內,較低溫度(10-12℃)下子實體發育慢,菌柄短,菌肉厚實,質量好;在高溫(20℃以上)上子實體發育快,菌柄長,菌肉薄,質量差。在恆溫條件下,蘑菇不會形成子實體。

2、水分

在鋸末介質中,生長的最佳水分含量菌絲為60-70%;在菇木中適宜的含水量是32-40%,在32%以下接種成活率不高,在10%-15%條件下菌絲生長極差。子實體形成期間菇木含水量保持60%左右,空氣溼度優選為80-90%。

3、空氣

蘑菇是好氧真菌,足夠的新鮮空氣是確保蘑菇正常生長髮育的重要環境條件。栽培環境過於鬱閉,很容易形成畸形。

4、光線

香菇是一種光養真菌,具有適當強度的漫射光是蘑菇完成正常生活史。但是,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研究表明:波長為380-540nm的藍光對菌絲生長有抑制作用,但對原基形成最有利。香菇子實體的分化和生長髮育需要光線。沒有光線不能形成子實體,研究表明,40-7-lx的光照強度比較適宜。香菇原基在暗處有徒長的傾向,蓋小、柄長、色淡、肉薄、質劣,這樣的香菇不利於銷售。

5、酸鹼度

pH適於蘑菇菌絲生長的培養基的pH為5-6。形成香菇原基和子實體的發育,在段木腐化過程中,菇木的pH值不斷下降,從而促進實體的形成。

二、香菇種植注意事項

1、種植蘑菇必須先選擇通風良好且散射光的地方,並保持清潔和消毒。初次種菇場所,應採取石灰水刷牆、生石灰撒於地面的措施進行消毒, 撒在地面的生石灰應於次日清掃出去;老菇場則可用高錳酸鉀加福爾馬林燻蒸消毒;有蟲害的菇場先噴殺蟲劑消滅害蟲,再進行消毒。空氣溼度是出菇期的重要條件,為了增加溼度而盲目增加噴水量,甚至直接向菇體噴水, 會使一些小菇悶死,一些生長的蘑菇也會被水漬所影響。

2、在萌芽期間,應注意水化方法,為了噴灑到空氣中,同時還應注意通風換氣, 以免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導致子實體不能形成,或形成畸形菇。此外, 不合理的採收也影響產量的提高,一些菇農採大留小,想讓小的菇體繼續生長, 結果不僅不能長大,還延長了出菇期,影響下茬菇的產量。一定把好選料與配料關。要潔淨的原料,並搞好消毒處理,在配料時不可隨意添加化學肥料,只有在堆料發酵種植香菇時,才能適量添加尿素補充氮源。在配料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培養料的溼度,水分含量不可過高或過低,否則對生長有影響。

香菇出菇時噴水技巧

在控制蘑菇田的溼度後,蘑菇的相對溼度在初始階段保持在約85%。隨著大量菇蕾分化出菇蓋、菇柄後,降低空氣相對溼度至80%左右。創造適宜的乾溼差前期,菌筒內部含水量較充足,完全能滿足第一茬菇子實體生產的需要,不用浸水催菇。第一批菇採收後,停止噴水,掀膜通風,讓菌筒表面乾燥1~3天,再蓋上薄膜,以提高畦溫,促進菌絲生長。2~3天后,採後留下的菇穴會發白長出菌絲。這時再噴水增溼,掀膜通風,提高溫度,促進下一批蘑菇的生長。

香菇種植產量低的解決措施

1、育菇場地選擇不當。如果你選擇在黑暗的、中種植在通風不良或不衛生的地方,細菌汙染嚴重,香菇不能正常生長而失敗;有的雖勉強發菌,但因出菇期空氣流通不暢,二氧化碳含量過高而中毒受害,不能出菇或形成畸形菇。所以,種植香菇首先要選擇通風條件好,散光良好的地方,保持清潔衛生。

2、培養料選擇或配製不當。用受到、汙染的原料種植香菇,可能會導致大規模汙染或無細菌汙染。在調配培養料時,向料內過量加入尿素等氮肥,氮肥在接種後容易分解釋放出氨氣,使菌絲體中毒,不能正常感染。

3、菌種選用不當。例如,如果冬季使用高溫型,春季使用低溫型,或播種已經老化或已被汙染的菌種等,都易造成發菌緩慢或不發菌、出菇遲或不出菇。所以,在種植香菇時,應根據當時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菌種,不應使用老化或汙染的菌株。

4、管理不善。香在自然溫度條件下,蘑菇的管理是輕度通風的,在出菇期間,靠散射光即可滿足需要,在菇房種菇光照不足,出菇緩慢,可用電燈光補充,以誘導出菇。空氣溼度是出菇期的重要條件,為了增加溼度而盲目增加噴水量,甚至直接向菇體噴水,會使一些小菇悶死,一些已長大的菇也會因水漬而潰爛發黑。因此,在香菇出菇期間,應講究補水方法,以向空中噴霧為好,同時還應注意通風換氣,以免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導致子實體形成或形成變形的蘑菇。








大美新疆等你來玩


種植前製作好菌袋,將菌袋進行接種發菌,並控制好溫度和溼度,同時每天噴水,保持良好通風情況,促進香菇長成。

1 菌袋製作

選擇適宜栽培時間。8月下旬至9月中旬是香菇種植的最佳季節。配料準備:按38.5%的木屑,10%的麩皮,1%的石膏,0.5%的糖準備,培養料含水量以55%~60%(以手握成團,丟下散開)為宜,保持中性pH值。材料裝袋:選用均勻一致厚度的食用菌專套袋,強度適中,耐高溫。將其截成60釐米長條,一端以均勻小褶紮緊,另一端則用火燒化。然後將先前拌好的材料裝袋,鬆緊適當,以專套袋兩端平穩為準4消毒滅菌。裝袋後將其放置在蒸鍋上,使用大火猛燒,達100℃後保持溫度20小時,以起到滅菌作用。

2. 菌袋接種

菌袋接種時,將料袋與接種用具一同放入接種箱內,使用氣霧進行消毒。打穴時,可用酒精將料袋錶面進行消毒擦拭,然後等距離在袋面上使用木錐打3穴,翻至兩側側面以同樣方式分別打3穴。口徑為1.5釐米,深為2釐米。打穴結束後應立即進行接種,菌種多為木渣種或枝條種,首先使用酒精將菌袋錶面消毒清理乾淨,撕開菌袋後將菌種以一條一穴按入穴內。接穴後即刻套上外袋,並使用皮筋紮緊。打穴、接種以及外袋套入連續性操作,並將已成功接種的菌袋送往發菌室,進行下一步的菌袋培養。

3 發菌培育

3.1 發菌操作

發菌從接種到成熟約為2個月時間,接種成功後應做好以下工作:①接種前6天內不可隨意翻動菌袋,檢查菌袋是否出現漏氣情況,加強密封工作。室溫應比菌袋溫度高1~3℃,室溫控制在28~30℃,不可過高或過低。菌袋點種後要每日測量溫度,門窗遮陰,保持暗光,該項工作需持續約2個月,不可少於50天。②接種10天后,菌絲成長,此時可翻動菌袋進行檢查,具體檢查菌絲髮菌情況,並及時處理周邊雜菌,而沒有接種成功的菌袋應及時補接。隨後每週均可翻動菌袋,首先翻動時應輕拿輕放,再次翻動時可加重力道,以刺激菌絲成長。這一階段中也可做好通風通氣工作,2~3次/日,30分鐘/次。③待菌絲旺盛生長時,約半個月後,可加大通氣通風力度。④一般情況下,菌絲在20天后便可大量繁殖生長,此時可調整室溫為22~24℃。⑤將菌絲連接起來,藉助揭孔、刺孔讓菌袋在氧氣含量加大的情況下自行加速升溫,此時應作好散堆降溫、通風工作。

3.2 菌袋翻堆

科學翻堆,調溫通風,保持適宜溫度與溼度。發菌結束後5天應撤除門窗遮擋物,讓光線照射到菌袋,促進菌袋成熟。實施脫袋前4天應將溫度提高至27~28℃,讓菌絲可充分分解,積累營養物質。

3.2 刺孔增氧

菌種脫袋後,袋菌穴的直徑加大至8~10釐米,可開始進行刺孔增氧。第一次,可刺孔5個,刺入深度為1釐米;第二次,待菌絲圈連接時可刺孔8個,深為1.2釐米;第三次,可刺孔25~30個,深度為1.5釐米。每次刺孔後要注意菌袋溫度的變化,及時做好降溫通風工作,以防燒菌。

3.3 轉色管理

轉色是香菇營養物質生長向生殖生長過渡的關鍵環節,是香菇培育的特有特徵。轉色工作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著香菇的生長。①菌袋脫袋後仍保持密封,4天內不可翻動菌袋,此時室溫應調至18~22℃,溼度為85%,並做好門窗遮陰工作。②8天后即可揭膜進行通風工作,及時給菌袋噴適量水,並將菌絲表面黃棕色水珠沖洗乾淨,待到菌袋錶面的菌絲完全乾燥後可再次覆蓋薄膜,靜待8~12天至香菇轉色完成。③待香菇的轉色過程基本完成,可每天給予菌袋實施溫差及乾溼差刺激,室內早晚溫差保持在10℃以上,為香菇萌發提供適宜溫度。

3.4 變溫催蕾

原基形成需適宜的乾溼差與溫差,應注重做好催蕾變溫工作,具體措施如下:提高的室內溫差,採用變溫與低溫進行催蕾。8~22℃是催蕾的最佳溫度,因而溫度可保持在8~22℃,然而也要將溫差保持在10℃以上,乾溼差在15%以上。保持好這樣的乾溼差及溫差,可連續處理菌絲3~4天,將菌絲相互堆積及纏繞形成原基。及時向出過茬的菌袋補充水分,以防缺水而影響到香菇的品質。

4 及時採收

完成轉色後,菌袋可進入征程出菇的管理階段。香菇傘蓋直徑長4~6釐米,且不開傘便可進行香菇採收。不開傘是香菇採收的佳時,此時的香菇品質最佳,商業價值也相應性較高。採收中也應注重手法,從菌袋上摘下香菇根部,可防止根部發生毒變而感染到菌袋,保證香菇產出的品質。

5 病蟲害防治

種植過程中還應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嚴格按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防治原則,以物理防治、農業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治理措施為主,加強早期的預防。在香菇形成原基至採收前都不可使用高度、劇毒及高殘留的任何農藥消除蟲害,因而應有針對性對綠黴菌、青黴、鏈孢黴以及菇蚊、跳蟲等進行有效防治。


與水有關


首先應該要看他怎麼種吧。然後怎麼施肥呀,澆水呀,然後成熟以後應該銷路如何呀都要掌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