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和科举制:中国古代社会保持超稳定状态的两大安全阀

导语:中国自秦汉统一以来,就一直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式社会,社会性质极其稳定,中间发生的只是历史朝代的更迭,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著作《历史哲学》中认为古代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社会发生了停滞,社会发展是静态的,换句话说,中国自秦汉以来的社会是处于超稳定状态,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态呢,在我看来,主要是两个制度保障了社会的稳定,第一个是土地的私人所有制及其可以自由买卖;第二则是科举制的实行。

1.土地的私有制和自由买卖


在氏族社会以及夏、商、周时期,土地制度是氏族部落所有制,即土地归整个部落所有,个人无权占有,在这种制度下主要有两个特征,即土地由集体经营,土地是集体的财产;个人占有并经营,耕作所获一部分供集体支配,另一部分归个人拥有。而西周和东周时期则是我们所熟知的井田制,井田制就是氏族部落土地所有制的具体体现,在井田制下,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由氏族成员共同耕种,收成全部归集体所有,而私田则是由氏族成员个人耕种,但他们只有占有权和部分收益权,田地仍然归氏族集体所有。

土地制度和科举制:中国古代社会保持超稳定状态的两大安全阀

井田制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首先出现的土地所有制的变革,井田制完全崩溃,原本为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土地大部分变为私人所有。秦国自商鞅变法后,更是承认土地私有,并且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汉书》中记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到唐朝的时候,关于土地买卖的法律制度也逐渐完善起来,土地自由买卖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但要注意的是,这时候国家仍然掌握有一定的国有土地,这也是唐朝推行均田制的基础,这个时候的国有土地被大量赏赐给功臣、官员、士兵,于是这些所谓的公田基本上都转变为私田,为私人所有。到宋朝的时候,国家奉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即不会限制土地的自由买卖。土地便愈发的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了。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何古代土地私有制和自由买卖成为保持社会超稳定状态的重要因素。土地的私有制激发了耕种者的劳动积极性,只要耕作者辛勤劳动,向政府交够赋税,其余的收成都归自己所有。其次土地的自由买卖促进了社会阶层的自由流通,地主阶层如果坐吃山空,不思进取,那么他有可能卖光所有土地,成为赤贫的农民阶层,而一个小小的自耕农阶层,如果辛勤劳动,那么他可能就成为地主阶层的一员。这一点和西欧的封建社会很不相同,他们的贵族和平民阶层无法相互转化,无论平民如何奋斗,他不会成为贵族的一员,而贵族如何落魄,他仍然是贵族成员,不会跌落至平民阶层。

土地制度和科举制:中国古代社会保持超稳定状态的两大安全阀

古代更多的是占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

当然土地的自由买卖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在残酷的竞争过后,即土地会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部分人只占有了少量土地,这就产生了社会矛盾。中国古代的朝廷向民众征收田赋,拥有大量土地的官员和地主会千方百计的避税,将税负转嫁到只占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头上,或者将税负转嫁到为他们耕种土地的佃农身上,这些自耕农和佃农被高额的赋税逼迫的生活不下去,被迫揭竿而起推翻当时的朝廷,新统治者上台后,则利用战争将原有的土地分配格局打破,将大量土地分给人数众多的农民耕种,危机暂时过去,但是在土地自由买卖的政策下,土地仍然不可避免的向少数人手中集中,最后仍然会激发出社会矛盾。这就是中国古代史上存在历史周期律的原因,而社会性质的高度稳定也得益于土地的私有制和自由买卖。

土地制度和科举制:中国古代社会保持超稳定状态的两大安全阀

土地买卖契约

2.科举制


土地的自由买卖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地主和农民的对立,因为地主和农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每一个朝代的灭亡则是很大程度上是朝廷的挥霍无度和官僚地主将国家的税负转嫁到自耕农头上的缘故而科举制的存在则是保持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之间进行转化的桥梁

土地制度和科举制:中国古代社会保持超稳定状态的两大安全阀

范进中举

在春秋战国以前,国家任用官员更多的是任人唯亲,根据离自己亲疏远近来任用官员,并且爵位是世袭的,直至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曾采用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来选拔官员,这就带来了很大的弊端,推荐人才的人无法保证绝对的公平公正,难免会出现推荐自己的亲朋好友为官,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到最后则形成了世族门阀,这些家族垄断了朝廷的一切官职,这就不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为官,这种选官制度也是不长久的,到隋唐时期,便被科举制取代。

土地制度和科举制:中国古代社会保持超稳定状态的两大安全阀

古代科举考试图

科举制出现于隋唐,发展于宋元,完善在明清。科举制采用公开考试的方式来从平民子弟中选拔官员,帮助皇帝来管理国家。这种考试的方式非常公平公正,除了曾经规定犯过罪的人、商人子弟、吏的子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外,其他广大的社会阶层都可以参加科举。宋代曾有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就说明一个平民子弟可以通过读书考试做官,参与国家的管理。这个官员阶层并不是固定的,而是经常流动的,这就给了普通人一个成为社会高层的机会,这就避免了出现像法国等西方国家,贵族和平民的尖锐对立和流血冲突的现象。

土地制度和科举制:中国古代社会保持超稳定状态的两大安全阀

考棚

3.蓑翁说


笔者愚见,正是由于农民可以成为地主,平民老百姓可以通过考试做官,社会阶层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转化和交流,所以自秦汉以来,我国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社会可以保持超稳定的社会状态,社会便表现出了不停地循环和停滞的状态,这可能也是中华文明在社会管理方面过早成熟的代价

参考文献

1.王永长:《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二元结构”变迁》

2.厉进伟:《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解读中国古代官僚制的经济基础一一项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

3.张瑞昌:《我国科举制的渊源及概况》

4.董福田:《略论科举考试制》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本账号保留诉诸法律权利。

土地制度和科举制:中国古代社会保持超稳定状态的两大安全阀

合作与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