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定庵:学清人隶书而卓然成家

尽管浙江绍兴因有王羲之遗迹而成为书法、特别是帖学一系的重镇,但近百年来碑学大兴的结果,人文荟萃的绍兴书家亦以宗碑者居多。

沈定庵:学清人隶书而卓然成家

沈定庵

赵之谦、陶浚宣、徐生翁、周砥卿等,或为书史巨擘,或为一时人望。时至今日,绍兴沈定庵先生正以风格独具的隶书而擅名全国。

沈定庵:学清人隶书而卓然成家

沈定庵先生曾求教于徐生翁。据《浙江书

法》2009年元旦所刊的《浙江书法六十年景行篇》载:“徐生翁,字安伯,以号行。祖籍淳安,生于绍兴。以卖书画为生。曾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书法初学颜真卿,又上溯晋魏汉秦,尤得力于北朝碑版,精楷、隶,所作古朴奇逸,被称为孩儿体。也能治印、绘画。”

沈定庵:学清人隶书而卓然成家

由此可知,他所宗尚的北朝碑版和隶书,必然直接影响到年轻时的沈定庵。

北朝碑版和汉隶的血缘最近,他亦由此引导沈定庵先生主攻隶书指明了康庄大道。

沈定庵:学清人隶书而卓然成家

30年前我在浙江上虞的曹娥庙中,曾瞻仰到徐生翁所书的一副隶书楹联,书风朴茂而雅正,不似日后“孩儿体”虽奇崛而有所造作。因此,可以推测,沈定庵先生在年轻时接受的是正宗的汉碑临习。

沈定庵:学清人隶书而卓然成家

沈定庵先生在《伊秉绶书光孝寺虞仲翔祠碑》的出版后记中,说起了1973年10月得到这部字帖后的巨大喜悦:“我惊喜若狂,因为60多年来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伊氏隶字,字字横平竖直,遒劲挺拔,结字变化多端,呈现了汀州隶法的特色,捧读之余,联想到这不啻是一部伊隶小辞典。”

沈定庵:学清人隶书而卓然成家

以我的经验,只有学习汉隶积功较深后的书家,为了能作大隶与求新求变,无不把目光投向清人隶书。

沈定庵先生正是这样一位书家。而这部堪称“伊隶小辞典”的字帖,无疑为他此后几十年的隶书创作和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沈定庵:学清人隶书而卓然成家

从书法史的角度来看,从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人尚态到清人尚质,其实是一个从书法的内在品位到外在表现的演变过程。

所谓“尚态”,即是对外在形态、形式的追求;所谓的“尚质”,是对“帖学”系“古质而今妍”的反拔,通过对北碑和隶、篆的上溯,扩展了新的审美领域。

沈定庵:学清人隶书而卓然成家

因此,伊秉绶在对其子伊念曾传授作隶心得时说:“方正、奇肆、恣纵、更易、减省、虚实、肥瘦,毫端变化,出乎腕下。应和凝神造意,莫可忘拙。”正是这个书学潮流的即时反映。

“方正”,是伊隶的大格局通过“奇肆”等方法而求“变化”,从而防止了因“方正”而致方板的弊端,自然呈现出巧拙互用、虚实相生的“新理态”来。

沈定庵:学清人隶书而卓然成家

其实,伊秉绶的这段话已经蕴含着现代形式规律的内容。因此,几十年学伊不止的沈定庵先生必然深刻地接受这些理念而贯穿于自己的翰墨生涯中来。

伊隶“方正”的格局是对汉隶横扁体势的改

造,面貌顿时一新。受此启发,沈定庵先生进一步作出了对自己隶书体势的调整。

沈定庵:学清人隶书而卓然成家

他曾说起,篆取纵势,以横势岀之而成“蜾扁”,为篆之佳者。因此,反其意易纵势于隶书也未尝不可。

这里,既有他从形式美入手别开新路的积极愿望,也是他在对清隶学习过程中重篆法积累后的笔势自然生发。沈定庵先生作隶用篆势,这是他对隶书发展所作的大贡献,为我辈学隶求变者提供了可贵的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