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個跌停板?這隻曾經的白馬股怎麼了?

今天我們來聊一家業務看起來很不起眼的公司。

公司自2010年3月上市,營業收入2010年的12.5億增長至2018年45.7億,增長了3倍多,其中2014年23.54億,2015年27.47億,2016年33.21億,2017年39.03億,呈現穩步增長態勢。

扣非淨利潤從2010年的1.66億增長至2018年的9.57億,增長了將近6倍。

上市以來,截至2019年10月28日,股價累計漲幅將近800%。感受一下它的畫風:

連續兩個跌停板?這隻曾經的白馬股怎麼了?

然而,因為2019年三季報業績不及市場預期,收入和扣非淨利潤增長僅有5%左右,遭遇砸盤,2019年10月29日、30日連續兩個跌停板,市值蒸發幾十個億。

這是什麼股票?

它就是偉星新材。

連續兩個跌停板?這隻曾經的白馬股怎麼了?

一、一家做塑料管道的公司,綜合毛利率將近50%

偉星新材主要從事各類中高檔塑料管道的製造與銷售,產品分為三大系列:一是 PPR

系列管材管件,主要應用於建築內冷熱給水;二是 PE 系列管材管件,主要應用於市政供水、

採暖、燃氣、排水排汙等領域;三是 PVC 系列管材管件,主要應用於排水排汙以及電力護套等領域。

連續兩個跌停板?這隻曾經的白馬股怎麼了?

根據公司2019年中報數據,總收入21億左右,PPR管道貢獻了56%以上的收入,PE管道貢獻了27%的收入,PVC管道貢獻了12%的收入。

(一)這門生意有以下幾個需要注意的點:

1、競爭激烈,市場集中度低

目前行業競爭激烈,而且隨著國內塑料管道行業的發展與成熟,以及國際品牌的不斷進入,競爭還呈逐漸加劇態勢。國內年生產能力 1 萬噸以上的企業約為 300 家,有 20 家以上企業的年生產能力超過 10 萬噸。

行業老大為港股上市的中國聯塑,2018年市場佔比13%,A股裡有偉星新材,永高股份,顧地科技等,未上市比較知名的有金牛管業,日豐管業等。

塑料管道屬於標準產品,資金及技術進入門檻低,行業高度分散。市場集中度提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有運輸和銷售半徑

塑料管道作為基礎建築材料,有運輸和服務半徑,需在全國佈局營銷和服務網絡,同時需要投資建廠。偉星新材大本營位於浙江,其市場主要集中於華東(佔比50%),華北(佔比21%左右),西部地區(佔比10%左右),而競爭對手在區域上也各有側重。

目前偉星在全國設立了 30 多家銷售分公司,擁有 1,500 多名專業營銷人員,營銷網點 25,000 多個,遍佈全國各地;並與眾多自來水公司、燃氣公司、建築裝飾公司、知名地產公司等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3、銷售有一定週期性,主要原材料受到油價波動影響

公司的銷售業績與宏觀經濟,房地產週期,基礎設施建設密切相關,具有一定的週期性。公司上市以來業績的持續穩定增長與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和房地產的高速發展密切相關。

在採購端,公司原材料成本佔總成本的比例為 70%左右,主要原材料屬於石化下游產品,容易受到國際油價波動影響,這裡關鍵要看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話能否及時傳導到下游。

(二)偉星新材毛利率近三年一直穩定在46%左右。

既然是標準品,競爭又這麼激烈,為什麼有這麼高的毛利率?

這要從偉星的產品結構說起。

上文已經提到,偉星收入的56%來源於PPR管道,PPR產品的毛利率為58.19%,相比之下PE管道毛利率為35%左右,PVC管道毛利率為27%左右,與PPR管道相比,二者明顯遜色很多。PPR管道的高毛利拉高了綜合毛利率。

為什麼PPR管道毛利率高呢?因為主要是零售業務,通過經銷商面向普通消費者,有品牌和服務優勢,議價能力較強。

這也是為什麼偉星比聯塑、永高和顧地的毛利率都高得多的原因,因為其他幾家都是以PE或PVC管道為主。

與此相對應的,是公司銷售費用率偏高,2019年半年報營業收入21億,其中銷售費用將近3個億,銷售費用率為15%左右,也高於其他幾家公司。

二、財務狀況

(一)資產負債

總資產42.7億,其中,

貨幣資金9.2億,銀行理財1.5億左右,合計10.7億。

應收賬款+應收票據 3.6億,都在合理範圍內。

預付賬款1.67億。

固定資產8.6億,在建工程2.6億。

無形資產 2.68億,主要是土地使用權。

長期股權投資3.1億。

存貨7.8億。

應付賬款2.6億。

預收賬款4.68億。

沒有商譽。

沒有長短期借款

(二)現金流

現金流良好:近幾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略小於或超過淨利潤。

(三) 存貨週轉率和應收賬款週轉率近幾年一直比較穩定。

三、分紅

2016年10派6元,以資本公積每10股轉增3股,2017年10派6轉增3股,2018年10派6轉增2股,近3年持續大比例分紅,近三年累計分紅18.56億。股息率為3%左右。

四、股東

公司控股股東為偉星集團和浙江慧星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是章卡鵬,張三雲,上述幾個主體合計持股比例達到67%左右,累計質押3億多股,股票質押率超過23%,且公司近幾年一直保持高比例分紅,筆者分析這跟實際控制人獲取現金髮展其他業務有關。大股東涉足領域較多,大家可自行檢索相關資料。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總結一下:

1、公司所處賽道一般,行業分散,需要面臨激烈的市場廝殺。隨著國內城鎮化進程和經濟增長放緩,增量有限(比如2018 年我國塑料管道總產量約 1,567 萬噸,同比僅增長3%左右),所以未來增長點主要在於存量的爭奪和行業集中度的提升,而這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雖然公司多年的經營發展狀況證明了管理層較為優秀,但是也同樣得益於房地產高速發展和大興基建的大環境,而在目前環境下能否保持,還有待觀察。

2、標準化產品,護城河更多的來自已有的生產、營銷和服務網絡,但並沒有很強的不可替代性,品牌有較高的知名度,但忠誠度一般。

3、財務較為穩健。

綜上,我認為,考慮到公司目前的情況,結合當下的整個市場的環境和估值情況,給與公司15-20倍估值還算合理,兩個跌停板之後,按照2019年10月31日的收盤價,PE(TTM)為21倍左右,屬於略微高估的狀態,可以慢慢觀察。筆者認為現在的價格不算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沒有明顯的便宜可佔。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點贊、分享和關注~~

連續兩個跌停板?這隻曾經的白馬股怎麼了?

本文只是筆者個人觀點,不作為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