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早產兒當做“展品”,承受著謾罵,卻拯救了幾千個寶寶

他是一個普通人,他的女兒就是個早產兒,他把早產兒當做“展品”,他憑藉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推動了保溫箱在世界各大醫院的普及,他就是

馬丁·庫裡

他把早產兒當做“展品”,承受著謾罵,卻拯救了幾千個寶寶

庫裡手託著一個早產兒

20世紀初期,那時的醫學還沒有像今天這樣發達,很多早產兒出生後,由於醫院不知道怎麼去護理,當時早產兒死亡率高達70%。1933年有一家報紙刊登了一篇名為“拯救寶寶”(Saving Babies)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位剛剛經歷喪子之痛的媽媽,她回憶說,她的寶寶是早產兒,非常虛弱,醫院卻什麼都做不了。給人的感覺就是:你沒有活下來,因為你不屬於這個世界(you die because you didn’t belong in the world)。可想而知,當時對於早產兒的救治和護理十分迫在眉睫。

他把早產兒當做“展品”,承受著謾罵,卻拯救了幾千個寶寶

馬丁·庫內是一名德國人,他自己的女兒也是一個早產兒,因此他深知早產兒的護理是多麼重要。他的老師—法國醫生比丹(Pierre-Constant Budin)—也非常了不起,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早產兒保溫箱。庫內非常認可老師的發明,認為這種保溫箱可以拯救早產兒的生命。於是,1896年,庫內首次把保溫箱帶到柏林展覽會上展出。不過,展品不僅僅是外觀亮閃閃的金屬保溫箱,在箱子裡面還躺著活生生的早產寶寶

他把早產兒當做“展品”,承受著謾罵,卻拯救了幾千個寶寶

庫內推廣的保溫箱和裡面的早產兒寶寶

說是噱頭也好,人們喜歡獵奇也罷。庫內的展位前聚集了越來越多等待觀看“展品”的觀眾。庫內也沒閒著,開啟了收費參觀的模式:只要交25美分就可以觀看一次保溫箱裡的早產寶寶。25美分看起來沒多少錢,但實際情況是,庫內每天在展會維護這些保溫箱的成本就要15美元,相當於現在的400美元。但庫內靠著25美分的“門票”收入,不但順利參加了展會,還有很多結餘用來支付護士和寶寶的護理費用。

他把早產兒當做“展品”,承受著謾罵,卻拯救了幾千個寶寶

觀眾在參觀保溫箱

他把早產兒當做“展品”,承受著謾罵,卻拯救了幾千個寶寶

庫內的展位

他當時推廣的保溫箱是用鋼材和玻璃製成的,1.5米高,保溫箱下方有個熱水器,通過導管把熱氣輸送到保溫箱的嬰兒床下方。還有個溫度調節器,可以保持箱內溫度適宜。另一個管子可以把新鮮空氣傳送到保溫箱,裡面還有個小排風扇。庫內是一個有“潔癖”的人,他要求展位要看起來十分乾淨,他僱傭了護士、醫生和奶媽,

其中一個護士就是他的早產兒女兒。他要求奶媽們不可以飲酒或吸菸,一旦被他抓到,馬上開除。為了保證早產兒的護理質量,庫內還請來了廚師給奶媽和護士門做營養餐。

他把早產兒當做“展品”,承受著謾罵,卻拯救了幾千個寶寶

保溫箱的結構

展會結束後,嚐到甜頭的庫內並沒有停下腳步,歐洲各國每年的展會他都會出現。後來庫內來到了美國,向各大醫院宣傳保溫箱對早產兒的重要作用。但幾乎沒有醫生認可這個金屬箱子,甚至認為庫內是個騙子。這是庫內想到了展會的經歷,於是他在美國一個大型遊樂場月神公園(Luna Park)開始辦展。同樣,也是付25美分觀看一次保溫箱裡的早產寶寶。開展第一天,就吸引了6萬多名觀眾。後來,庫內乾脆在公園裡買下了一個攤位常駐。而保溫箱的寶寶們,是他免費接收的來自美國各地的早產兒。

他把早產兒當做“展品”,承受著謾罵,卻拯救了幾千個寶寶

庫內在遊樂場的展覽攤位

他把早產兒當做“展品”,承受著謾罵,卻拯救了幾千個寶寶

展位上的護士懷抱著早產兒

很多醫院的醫生對此嗤之以鼻,稱庫內不過是作秀,與醫學毫不沾邊。甚至很多人說庫內“把早產兒當動物一樣供人觀賞,太缺德”。但是庫內從來不去理會這些謾罵,繼續專心推廣著保溫箱,一做就是40年。他一共收治了8000多個早產兒,其中有近85%的寶寶都活了下來。在他的努力下,1939年,紐約引進了第一批早產兒護理設備。後來,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使用保溫箱,成為醫院不可或缺的醫療設備。

他把早產兒當做“展品”,承受著謾罵,卻拯救了幾千個寶寶

庫內和寶寶們

1950年,馬克·庫內去世,但他為拯救早產兒所作出的貢獻被世人永遠銘記。那些他曾經幫助過的早產兒,紛紛來到他的墓前敬獻花圈。

他把早產兒當做“展品”,承受著謾罵,卻拯救了幾千個寶寶

她就是被庫內救助過的早產兒之一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關注、點贊和收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