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枯病如何防治?

亞亞X


謝謝官方邀請回答!立枯病又稱“死苗”,屬半知菌亞門真菌侵染引起。寄主範圍廣,除茄科、瓜類蔬菜外,一些豆科、十字花科等蔬菜也能被害。

我們在蔬菜育苗時,稍不注意,就會全軍覆滅。現在,我來介紹一下立枯病發生的症狀、它的發病原因和如何進行防治,供大家參考。


◆立枯病的症狀:立枯病屬於苗期常見病害,一般在育苗中後期發生較多,發病時,幼苗的植株根部離地的位置會發生橢圓形、暗褐色的斑點,也就是立枯病初發生時的病斑。

剛開始發生時,立枯病病斑非常小,如果不加以防治,它們的病斑就會逐漸擴大,嚴重的,病斑會擴展到植株的四周,使根系的營養和水分無法向植株上部疏鬆、更無法進行光合作用。

植株的發病部位一旦失水後,就會慢慢凹陷、幹腐、收縮,立枯病發生初期,幼苗白天萎焉、晚上恢復,後期,幼苗的植株和莖葉就會枯萎病死。因為病苗枯死後直立不倒,因此被人們稱為立枯病。當土壤潮溼時,根系會滋生淡褐色的絲網狀黴菌,拔出病株時,這些黴菌會和土塊鏈接一起。


◆立枯病發病原因:立枯病的病菌生命力極強,經常在土壤裡越冬,並能在土壤裡存活很長時間。一旦遇到合適的溫度和溼度,病菌很快就能找到寄主,也就是幼苗。我們在茄子育苗時,就很容易傳染上立枯病。

立枯病的傳染途徑很多,在雨季,它們可以通過流水傳染到別的植株和別的地塊繼續存活尋找新的寄主。在人們耕作、勞動時,也會通過人體、器具進行傳播。如果我們育苗密度過大、間苗不及時,溫度溼度過高、排水降溫措施不當,容易誘發立枯病。

◆防治方法:立枯病被定義為土傳性病菌,它的發生與土壤連作有極大關係。我們在防治時,大致分為三種方法。

【1】、實行輪作制度:不管是栽培地還是苗圃,都要採取輪作制度,忌連作。最好做到育苗時,每一年換一個地方,至少保證三年之內,不再把此地塊作為同類作物的育苗床。而且我們在育苗時,儘量做到撒播均勻,撒播密度不要過大,並控制好溫度,及時間苗、煉苗。

【2】、實行深耕制度:深耕前每畝撒施生石灰100~150斤,然後把表層土壤深翻到底層,深耕深度不能低於30釐米。這種方法不但適用於立枯病的防治,對其它土傳病病害效果同樣顯著。而且深耕土地還能改善土質、增加土壤透氣性和增厚土壤活土層,更利於植株根系的生長髮育。

【3】、化學防治方法:在育苗中後期,一旦發現立枯病時,要立即拔除病株,同時用10%混合氨基酸銅水劑300倍液、或用15%絡氨銅-鋅水劑300倍液噴霧。如果是溫室育苗,在晚上或者陰天還應安裝植物生長燈增加光照條件和光照時間。

【我是鄂硒農技哥,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加關注,可進入我的主頁免費學習更多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你們的點贊,就是我寫作的動力!本文系原創首發,抄襲必究!】

鄂硒農技哥


立枯病是土傳病害的一種,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最容易感染的是茄科和瓜類蔬菜。立枯病主要危害幼苗莖基部或地下根部,因此菜農們育苗時要嚴防此病,以免造成損失。

那麼立枯病該如何防治呢?下面就介紹一下,希望能幫到大家。

1.立枯病的發病條件和規律

立枯病可在土中越冬,通過雨水、噴淋、帶菌農家肥和帶菌農機具傳播。病菌發育適溫20~24℃。剛出土的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大多在育苗中後期發生。育苗時溫度過高、土壤水分多、施用未腐熟的農家肥、播種過密、蔬苗不及時、幼苗徒長都容易誘導發病。


立枯病的症狀表現

立枯病發病初期為橢圓形或不規則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間恢復,病體部位逐漸凹陷、溢縮,有的慢慢變為黑褐色,當病斑擴大饒莖一週時,病株死亡,但不會倒。所以叫立枯病。

立枯病的綜合防治

1.種子處理 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方法有溫水浸種(用55-60℃的溫水浸種20-30分鐘)、日光暴曬、藥劑浸種(用 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20分鐘),浸種完後用清水沖洗乾淨,然後播種。

2.土壤消毒 在播種前,對基質進行消毒處理,能有效防止病害的發生。在播種前,每平米苗床用五氯硝基苯5克與代森鋅或福美雙5克加細土15千克配成藥土。播種時,先將苗床澆足底水,然後將三分之一藥土墊底,三分之二藥土覆種。

3.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用20%甲基立枯磷400-500倍液,32%克枯星1500-2000倍液。7-8天噴淋一遍,連噴2-3遍。噴淋時務必使藥液佈滿全株,並且從主莖淋灌到莖基處。


逸風三農


這個我最有發言權

立枯病主要是土傳病,首先做好土地的保護。

減少土地的汙染。其次做好幼苗保護(如嫁接,罐根等)最後一定要輪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