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枯病如何防治?

亚亚X


谢谢官方邀请回答!立枯病又称“死苗”,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引起。寄主范围广,除茄科、瓜类蔬菜外,一些豆科、十字花科等蔬菜也能被害。

我们在蔬菜育苗时,稍不注意,就会全军覆灭。现在,我来介绍一下立枯病发生的症状、它的发病原因和如何进行防治,供大家参考。


◆立枯病的症状:立枯病属于苗期常见病害,一般在育苗中后期发生较多,发病时,幼苗的植株根部离地的位置会发生椭圆形、暗褐色的斑点,也就是立枯病初发生时的病斑。

刚开始发生时,立枯病病斑非常小,如果不加以防治,它们的病斑就会逐渐扩大,严重的,病斑会扩展到植株的四周,使根系的营养和水分无法向植株上部疏松、更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植株的发病部位一旦失水后,就会慢慢凹陷、干腐、收缩,立枯病发生初期,幼苗白天萎焉、晚上恢复,后期,幼苗的植株和茎叶就会枯萎病死。因为病苗枯死后直立不倒,因此被人们称为立枯病。当土壤潮湿时,根系会滋生淡褐色的丝网状霉菌,拔出病株时,这些霉菌会和土块链接一起。


◆立枯病发病原因:立枯病的病菌生命力极强,经常在土壤里越冬,并能在土壤里存活很长时间。一旦遇到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病菌很快就能找到寄主,也就是幼苗。我们在茄子育苗时,就很容易传染上立枯病。

立枯病的传染途径很多,在雨季,它们可以通过流水传染到别的植株和别的地块继续存活寻找新的寄主。在人们耕作、劳动时,也会通过人体、器具进行传播。如果我们育苗密度过大、间苗不及时,温度湿度过高、排水降温措施不当,容易诱发立枯病。

◆防治方法:立枯病被定义为土传性病菌,它的发生与土壤连作有极大关系。我们在防治时,大致分为三种方法。

【1】、实行轮作制度:不管是栽培地还是苗圃,都要采取轮作制度,忌连作。最好做到育苗时,每一年换一个地方,至少保证三年之内,不再把此地块作为同类作物的育苗床。而且我们在育苗时,尽量做到撒播均匀,撒播密度不要过大,并控制好温度,及时间苗、炼苗。

【2】、实行深耕制度:深耕前每亩撒施生石灰100~150斤,然后把表层土壤深翻到底层,深耕深度不能低于30厘米。这种方法不但适用于立枯病的防治,对其它土传病病害效果同样显著。而且深耕土地还能改善土质、增加土壤透气性和增厚土壤活土层,更利于植株根系的生长发育。

【3】、化学防治方法:在育苗中后期,一旦发现立枯病时,要立即拔除病株,同时用10%混合氨基酸铜水剂300倍液、或用15%络氨铜-锌水剂300倍液喷雾。如果是温室育苗,在晚上或者阴天还应安装植物生长灯增加光照条件和光照时间。

【我是鄂硒农技哥,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加关注,可进入我的主页免费学习更多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你们的点赞,就是我写作的动力!本文系原创首发,抄袭必究!】

鄂硒农技哥


立枯病是土传病害的一种,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最容易感染的是茄科和瓜类蔬菜。立枯病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因此菜农们育苗时要严防此病,以免造成损失。

那么立枯病该如何防治呢?下面就介绍一下,希望能帮到大家。

1.立枯病的发病条件和规律

立枯病可在土中越冬,通过雨水、喷淋、带菌农家肥和带菌农机具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0~24℃。刚出土的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大多在育苗中后期发生。育苗时温度过高、土壤水分多、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播种过密、蔬苗不及时、幼苗徒长都容易诱导发病。


立枯病的症状表现

立枯病发病初期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体部位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慢慢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饶茎一周时,病株死亡,但不会倒。所以叫立枯病。

立枯病的综合防治

1.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方法有温水浸种(用55-60℃的温水浸种20-30分钟)、日光暴晒、药剂浸种(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0分钟),浸种完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播种。

2.土壤消毒 在播种前,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能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在播种前,每平米苗床用五氯硝基苯5克与代森锌或福美双5克加细土15千克配成药土。播种时,先将苗床浇足底水,然后将三分之一药土垫底,三分之二药土覆种。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20%甲基立枯磷400-500倍液,32%克枯星1500-2000倍液。7-8天喷淋一遍,连喷2-3遍。喷淋时务必使药液布满全株,并且从主茎淋灌到茎基处。


逸风三农


这个我最有发言权

立枯病主要是土传病,首先做好土地的保护。

减少土地的污染。其次做好幼苗保护(如嫁接,罐根等)最后一定要轮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