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7-11便利店的燈光,曾照亮每一條漆黑的街道,充當晚歸者的庇護所。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電影《志明與春嬌》裡,張志明與餘春嬌第一次相遇,是在街角的7-11便利店。

那晚張志明喝得爛醉,趴在收銀臺上睡著了。收銀員一臉尷尬,不知如何請他離開。餘春嬌站在店裡,對這個醉酒的男士留下深刻印象。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志明與春嬌》劇照

有人說,這個場景彷彿在記錄真實的愛情故事,因為故事裡的每一家便利店,都有熟悉的感覺。

後來,張志明被調到北京工作,他執意讓餘春嬌從香港給他帶一盒7-11便利店的肉醬意粉。

2000公里路途上,那盒意粉被反覆加熱,面已糊掉,張志明還是吃得很香。

餘春嬌說:“我真搞不懂,便利店的東西有什麼好吃?”

張志明說:“這是童年回憶。”

對,7-11便利店,就是回憶,各種滋味的往昔回憶。

如果都市像大海,散落在各處的便利店就是深夜燈塔,讓夜歸的加班族尋到慰藉的光;

是深夜食堂,讓夜行的路人隨時吃上熱騰騰的食物;是“靠譜”的代名詞,總能滿足我們所需。

7-11作為全球第一家便利店,影響了足足幾代人。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7-11便利店,總是出現在我們的回憶中。/《志明與春嬌》劇照

零售業內有一種說法:“世上只有兩家便利店,7-11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

遺憾的是,7-11的日本母公司最近宣佈:

2022年前,全球的7-11將裁員4000人,關閉或遷移約1000家門店、還將廢除部分門店的“24小時營業制”和實質性降價,以此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削減人力成本及攬迴流失的顧客。

7-11,這個曾經的“便利店之王”,正沉默地調暗燈光。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深夜,便利店裡有很多故事

我與7-11,有很多故事——都市人,誰又不是呢?

除夕裡的車仔麵

某一年除夕夜,我吃完年夜飯後,打算到樓下的7-11買酸奶消食——滿街清冷,只有24小時營業的7-11燈火通明。

結賬期間,一位身著風衣、手拎電腦包的男士走進店裡,對店員說:“唔該,一碗車仔麵。”

店員麻利地撕開面條包裝、扔進沸騰的水中、撈起攪拌。

煮麵期間,男士跟店員抱怨了幾句:他負責的項目沒做完,今年趕不及回老家吃年夜飯。頓了一下,他又低聲說:聽說女兒又長高了10釐米,卻沒能回去看一看。

“今天依然加班到快到半夜,街上的餐館全關門了,只剩這裡還有吃的。”

我離開時,這個男人獨自坐在店面的角落,大口吃著車仔麵。這一年的年夜飯,是7-11給他的。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各種食材在鍋中翻滾,百米開外就能聞到香味。/圖蟲創意

趕飛機前,休憩的庇護所

大學的時候,我愛四處旅行,有時預算比較少,只能坐價格較低、深夜起飛的航班,因此經常遇到凌晨2點出門趕飛機的情況。

為了不讓自己睡過時間,我會提前到樓下的7-11看書——在公眾場合不容易犯困。

深夜裡的7-11,是一個能讓我暫時休憩的庇護所,不管什麼時候去、待多久,能不會受到異樣的目光。

真是再好不過的一個地方,小小的,亮堂堂的,店員安安靜靜,從不打擾枯坐的我。偶爾從書中抬起頭,我總能看到櫃檯邊冒出的氤氳熱氣。

無論多晚,總有一兩個路人忽然推門而進,和店員閒散地聊兩句,這一切,都讓我覺得無比安心。

“對作息時間不固定的人來說,晚上10點關門的超市太不友好了。”我的一個朋友說,若無7-11的照顧,她可能沒法“精緻地活著”。

而對我來說,7-11曾經是我每趟旅行的起點,也是我旅行歸來的第一個落腳點——一回到都市,我就開始想念7-11裡飽滿結實的咖喱魚蛋。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即便不買東西,也不會被趕走。/圖蟲創意

健忘人群的“急救包”

作為習慣性熬夜的90後中年少女,我的記憶力日益變差,明明下班前還嘮叨著“要買洗髮水”,走進地鐵就忘得一乾二淨,導致我經常面臨頭髮打溼後,才發現沒有洗髮水得尷尬。

除此之外,“忽然清空”的必需品還有衛生巾、創可貼、退燒貼、潤唇膏等。

7-11成為了我的“急救包”,沒有它應付不了的緊急情況。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小小的店鋪,卻能裝下我們的生活。/圖蟲創意

愛上7-11,有很多原因:食物永遠熱氣騰騰;同類商品雖然花樣不多,但總能滿足需求;門店多,總能在街頭巷尾找到一家。

小小的7-11是體貼而又靠譜的存在,從一日三餐到休閒零食、從生活用品到消遣玩具,慰藉每一個焦慮、孤獨、無助、匆忙的都市靈魂。

入夜,當城市沉沉地睡去,7-11的魚蛋仍在水中上下翻滾、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這是生活的聲音啊。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7-11,註定只能活在故事中

日本作為便利店接近飽和、勞動力短缺的國家,7-11基於市場現狀做出關店裁員的決定。

然而這一切與中國無關,早在巨浪掀起之前,7-11在中國市場就已經被趕下“老大哥”的位置。

依據《2019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中國便利店在2018全年銷售額為2264億元,門店數量達到12萬家;在便利門店數量排行榜中,前3分別是易捷、崑崙好客和美宜佳,7-11僅排第10。

很明顯,7-11在中國有些水土不服,發展漸漸不敵本土便利商店。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過去,7-11是中國本土便利店模仿的範本,從店面佈置、貨品選擇到生活服務,甚至連門店招牌的紅白綠配色,至今在大街上看到的每家便利店,都多多少少有它的影子;

在2016年,7-11更是在中國內地創下近100億元的淨利潤的成績,人效120萬元,比肩阿里巴巴。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中國的本土便利店,多多少少帶有7-11的影子。/圖蟲創意

27年前,7-11指明瞭中國零售業的新出路;27年後,它一度陷入門店停止擴張、銷售下跌的困境。到底發生了什麼?

1992年,7-11進入中國內地,之後一直“龜速擴張”,被厚積薄發的本土品牌趕超、擠佔市場份額,近兩年更鬧出“門店數負增長”的笑話。

截至目前,7-11在全國僅1882家店,其中“主場”珠三角地區有1000多家。這意味著,7-11僅在“客場”擴張不足800家,比它晚12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臺灣便利店連鎖品牌全家,已擴張至2571家店。

離開珠三角地區,不再受“情結庇護”的7-11更是連連敗北、被按壓在地上狠狠“羞辱”——進入在北京15年,只開了266家店,被2018年註冊的新式互聯網便利店“便利蜂”以350家的門店數後來居上;進入上海10年,僅有118家門店,最近一年是零增長。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如今提起“便利店”,你想到的哪一家?/圖蟲創意

門店擴張速度不及本土品牌、市場門店數佔比變小,7-11註定不再是中國零售業的主角,淪落為深夜故事中象徵性的存在。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7-11在中國人心裡,情結大於便利

7-11被本土便利店碾壓、日益失去存在感的背後,是正在暴露的致命弱點。

提到便利店的食物,你會想到什麼?冰櫃裡的壽司、飯糰、分裝水果、便當盒飯,抑或被反覆加熱的魚蛋、關東煮、雞排,一句話總結:這些“日式風味食物”,全都不太符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

中國人愛吃什麼快餐和零食?

把這個問題放到知乎上,網友會跟你說:腸粉、艇仔粥、生煎包、灌湯包、西湖醋魚、酸辣粉、驢肉火燒、口味蝦、剁椒魚頭、蒸餃、煎餅、熱乾麵……用“包羅萬象”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日常被各種熱騰騰的、花式繁多的美食“寵壞”的我們,幾十年來踏進7-11,看到的是一成不變的招牌,吃的是大同小異的日式食物,這份熱情,終究會隨著時間漸漸消散。

“要是樓下的火鍋店24小時營業,誰想吃被雪藏一天、失去食物本味的意大利麵?”一位網友如是說。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便利店裡的食物,大多是冷冰冰的。/圖蟲創意

沒有本土化改革,機械性地複製日系便利店的模式,是7-11最大的命門。

大多數人購買7-11的食物,其實買的是快捷感,有時甚至是迫不得已的選擇,隨著24小時營業的餐廳越來越多,流水線上的7-11盒飯理所當然地被拋擲腦後。

7-11,對於中國人來說,漸漸變成名大於實的存在。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什麼時候起,7-11在我們的記憶中只剩下一塊招牌。/圖蟲創意

成本花費太大,是7-11的另一個弱點。

一個肉醬包子3.8元、一個鰻魚飯糰8.8元、一個金槍魚三明治7.8元、一個蛋糕6-8元……仔細一瞧,7-11的食品售價,往往賣得比其他便利店貴,比如全家便利店的飯糰均價6-7元一個、蛋糕均價6元一個、蒸包均價2元一個。

在緊急情況下,高價購買可以接受,但作為日常生活的必備店,7-11基本沒有價格優勢,明明多走5分鐘就能買到6元6個的小籠包。

價格降不下來的原因,說到底是成本花費太高——7-11的開店標準之一,是店鋪面積優先選擇120平米、不做異形店,這意味著很多30平米、60平米、室內拐角太多的店鋪,都成為“備選”。

放在7-11剛進中國內地的那些年,符合開店“苛刻要求”的鋪面或許很容易找到,但在一、二線城市寸土寸金的今天,恐怕得加上好幾倍的成本投入,才能讓一家7-11門店順利開張。

選址範圍被大大縮減,導致7-11錯過許多租金低、地段好但格局有小瑕疵的鋪面,將更多的錢砸進租金這個“坑”,為所謂的硬性指標付出代價。

所以,7-11的商品定價高,也就順理成章了。如果不賣這個價格,真的很難回本啊!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寬敞明亮的店面背後,是高昂的租金。/圖蟲創意

這是一個讓人唏噓而又遺憾的事實:都市人與便利店的溫暖緣分,多是起源於7-11;隨著時間流逝、其他便利店崛起,大家又都漸漸止步於7-11門前。

深夜。當清晨的霧氣散去,沿街的士多店、快餐店開始營業,我們就會忘記7-11這座曾經的深夜燈塔吧。

它溫暖過無數夜晚,但它沒法安全地活過一整個白天。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7-11的日益冷清,也許與它的“過於固執”有關,恐怕直到現在,它都認為中國人想要的,無非是一如從前的簡單購買模式。

當7-11還在機械性地提供便攜食物和簡單的生活用品時,國內迅速成長的本土便利店品牌已各出奇招,攀上電商的風口,意圖“出售”正當潮流的生活概念。

例如,全家推出洗衣服務、無人便利店可刷臉支付;阿里和蘇寧打通線上線下、便利蜂實現在便利店買菜;易捷有了自營咖啡品牌;北京的部分便利店甚至已經可以購買非處方藥物……

風起雲湧的中國新式便利店正在做加法,將我們所有的需求打包,亦在暗示活著不能只求物質上的滿足,還要有生活美學。

再看看7-11呢?和27年前進入中國時,沒有太大改變。對它的愛仍在、“7-11情結”仍在,可它終究和我們漸行漸遠。

若再固步自封、不瞭解年輕人的心,7-11無論結局如何,也許都不大值得同情吧。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2019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 CCFA

無往不勝的7—11,為何在中國大陸卻不行了? 掌鏈

7-11 兵敗中國? 砍柴網

7-11為何在中國節節敗退?財經三分鐘

711裁員三千人,關店一千家,最賺錢的便利店怎麼也不吃香了? 瀚海觀察

深夜,我與便利店的故事 ONE文藝生活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作者 | 穎寶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