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父與子:三花“為什麼”

三花行走的路,道阻且長。其行走的距離、跨越的歲月及攀緣的高度之懸殊,使之成為浙商企業中的“少數派”。


文|《浙商》全媒體主筆 姚恩育

攝|魯統磊


管理、科技、人才,是張道才定義的“三花”,是三花成長過程中的戰術分解,也是三花最終能夠成為三花,張道才最終成為張道才的“靈魂”。有時候“三花”的重點體現為技術創新,有時候體現為管理升級,有時候又體現為人才要求。


人物特寫|父與子:三花“為什麼”


三花控股集團主席張道才


10月,誕生於1984年的三花控股集團(以下簡稱“三花”)迎來了35週年的“生日”。

在浙商企業中,如三花這般“長壽”的企業並不多,長壽且依然充滿創新活力的企業就更不多見了。就在日前,三花以新能源汽車熱管理控制領先者的身份,入選了2019浙江省民企高質量發展優秀案例。這家不斷以技術創新為戰略發展重點的企業,以旺盛的生命力與不斷突破的悍勇精神,站在了高質量發展優秀企業的領先位置。

把時間軸拉到三花開始的地方,1984年,它是一家當時看起來並不起眼的農機廠,起步資金不過18萬元,起家產品是冰箱鉸鏈、乾燥過濾器、熱力膨脹閥等簡單零部件,應用於當時“馬路飯店”的廚房冰箱;須臾35載如白駒過隙,如今的三花,已經找準了事業的新錨點,成為全世界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控制部件開發等領域的佼佼者。

三花行走的路,道阻且長。其行走的距離、跨越的歲月及攀緣的高度之懸殊,使之成為浙商企業中的“少數派”。

三花“盛開”的地方

2019年2月18日,正月十四,距離中國人重視的傳統佳節元宵節還剩一天,遠在波蘭南部城市蒂黑的氣溫依然寒冷。對於這裡的波蘭人而言,春節顯得有些遙遠而且陌生,不過,中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卻很“近”而且熟悉。就在這一天,位於這個城市一隅的三花亞威科波蘭蒂黑工廠內,浙江三花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花汽零”)為新生產大樓的建成舉行了一場落成儀式。


大樓的落成,意味著生產計劃即將快馬加鞭上線。在這幢大樓,一期計劃生產熱力膨脹閥和電子膨脹閥,二期投產Chiller(電池冷卻器)。三花汽零將在此生產面向當地客戶的電子膨脹閥。到2019年底,戴姆勒、大眾、沃爾沃、法雷奧和馬勒等客戶的產品也將相繼投產。

訂單絡繹不絕,而蒂黑的工廠只不過是三花國際製造佈局中的一環,除此之外,美國、墨西哥、德國、西班牙、越南等地,三花的logo——三朵五瓣花——都已落下種子,悄然盛開。一張胸懷世界的三花製造之網,正在慢慢佈局。

讓三花“綻放”,折服一眾世界著名車企的秘密,就隱藏在三花的生產線上。在蒂黑的工廠裡,三花的電子膨脹閥將從生產線上魚貫而出。這些看起來樸實無華的小小部件裡,蘊藏著三花人的驕傲與夢想。

把時間推至兩年前的4月,從遙遠的大洋彼岸美國傳來了一個對於汽車零部件企業可謂重磅的消息:三花的車用電子膨脹閥獲得了美國《汽車新聞》PACE大獎。

對於行業內人士來說,這個獎項作為創新風向標,被譽為“業界奧斯卡”。三花斬獲獎項,也是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第一次獲此殊榮。而這次獲獎,不過是三花在新能源汽車空調和熱管理領域技術積累、厚積薄發的一個案例。

一個小小的零件,代表著三花令世界汽車行業認可的科技創新能力。在其背後,是10多年來三花人日以繼夜的努力、智慧和勇氣。

不過,對於三花控股集團主席張道才和總裁張亞波而言,探尋三花“綻放”的秘密,遠比外人想象中的要複雜。秘密的背後,是企業不斷自省、追問初心,以及尋找未來方向的導航。三花“為什麼”“要往哪裡去?”決定著三花的未來。


人物特寫|父與子:三花“為什麼”



戰略與戰術


“發展多年來,也看到了不少企業與三花發展路徑略有不同。很多企業在一起前行的路上漸漸消失了,三花卻慢慢堅持‘長跑’,把艱難的道路跑了下來。”已於2014年卸任集團總裁職務的張道才,這樣回憶往昔。離開企業實務一線後,他開始有更多的時間思考企業的戰略方向和企業文化。於是,更多更重要的問題在他離開瑣碎的日常管理後,漸漸地浮出腦海。

在張道才看來,有許多曾經同行的企業,名氣比三花響、規模比三花大、產品比三花多、人才比三花強、政策比三花好,可是,最終在漫長的優勝劣汰的長跑道路上,三花堅持了下來,綻放、盛開。

這是為什麼?張道才也給予了《浙商》記者關於這個問題的他的答案:戰略與戰術。

“對於企業而言,戰略意味著企業的發展方向;戰術是具體操作。說起來簡單,但一家企業真正能做好,確實很難。以戰略來說,怎麼訂立正確的戰略,如何與時俱進地發展戰略,考驗的是企業家的眼光、決策能力、判斷力和調整的能力。而戰術的把握和落地,考驗的是企業家的執行力、持之以恆的耐力,當然,同樣也需要具備根據實踐予以調整的能力。兩者結合起來,企業才能穩健成長,與時代同行,甚至立於潮頭。”

2014年10月15日,張道才把集團總裁一職託付給兒子張亞波,這是三花成立30週年的日子。時間巧妙地在此處打了一個“結”,為三花留下了特有的標記。就在那個時間點,屬於三花的戰略與戰術,巧妙地拉開了新的篇章。

那一天,三花舉行了第4億隻四通閥下線儀式。它是過去三花得以享譽世界的倚仗,代表著三花從一家農機廠成長為製冷空調業的全球絕對領導者。

這個儀式對於三花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見證了三花當時發展30年的歷史。不過,比較起儀式而言,張道才的交接是件更重要的事。在卸任之前,張道才已經完成了另一件事:“與時俱進地發展戰略”,三花決定全力拓展在新能源汽車空調和熱管理領域的新發展。

就在2014年的年初,一家全球知名的智能電動汽車企業給三花下了一個重要的批量訂單,三花成為這家企業的戰略供應商。在此之前,對方對三花的考察持續了兩年多時間。最終,技術、服務、快速響應等因素,令三花獲得了橄欖枝。

為行業內最好的選手服務,從某種意義上是對三花最好的背書。2016年,三花在這家客戶企業取得多個核心控制部件的戰略配套,取得新行業破冰的戰略先機;同年,三花對奔馳—邁巴赫新車型的二氧化碳冷媒空調系統實現Lin(一種低成本的串行通訊網絡,用於實現汽車中的分佈式電子系統控制)控制的電子膨脹閥獨家配套,走在全球行業最前列。

張道才看到的方向,也是張亞波堅持的方向。

而管理、科技、人才,是張道才定義的“三花”,是三花成長過程中的戰術分解,也是三花最終能夠成為三花,張道才最終成為張道才的“靈魂”。有時候“三花”的重點體現為技術創新,有時候體現為管理升級,有時候又體現為人才要求。


人物特寫|父與子:三花“為什麼”


三花控股集團總裁張亞波


父與子的事業傳承

“目前來看,製冷空調傳統主業是我們的基礎,未來,我們仍要持續作戰,適當投入,確保其健康地可持續經營,以及在市場競爭中的能力;而新能源汽車熱管理業務,是我們今天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重點。”張亞波對於目前三花控股集團的業務板塊下了這樣的定義。

出生於1974年的張亞波,身上有著屬於工程師的嚴謹、認真和鑽勁,也有著企業家的魄力和勇氣,還帶著許多強烈的責任感。內斂與開放,以矛盾的和諧之態並存於他身上。

一件往事從某個側面說明了張亞波的個性。高考前,父親跟他詳談了一次,讓他想清楚未來的道路:如果想從政就去北京讀書,如果想做生意就到廣東上學,如果想做實業就去上海的大學。張亞波最終選擇了上海交通大學,並在4年後拿到了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業和低溫技術專業的雙學位。而當初報考這些專業的原因,是因為張道才曾經戲言,說兒子平時衣食無憂,恐怕吃不起苦,於是張亞波就決定選擇大學裡最難、最苦的專業就讀。

2015年,接掌了總裁職務的張亞波開始推動集團管理架構的改革,實現事業部制的公司運營。這是他此前在集團下屬不同業務線、不同崗位中歷練得到的一大重要戰術。“事業部制的公司運營,方便企業以後做‘加法’。個人的能力有限,把業務單位縮小,讓事業部制的板塊人員成長、組織完備,這是我希望三花團隊可以做到的事情。”

比起管理體系的變革,張亞波認為那幾年對自我的調整是更大的難點。“以前在下面業務線做總經理,我習慣了直接決策的角色。到了集團總裁這個位置,‘放’與‘管’之間的平衡之道,是我需要重新學習的內容。”

好在,三花正在行走的道路也是張亞波堅信的未來之路,父親目光所及之處,也是張亞波心之所向。在張亞波的執掌之下,三花“開”得更為爛漫。

2018年,集團銷售收入251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4%。截止到2019年6月,三花集團全球專利共有41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佔2600多項,每年的專利申報量在400到500項,發明專利佔三分之二。相當於16小時誕生一項專利,24小時誕生一項發明專利,其中國外的有效發明專利佔比在10%以上,這個數字仍然在不斷提升中。

對於三花而言,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只要一直走下去,終有一天,回首處,三花叢中笑。

記者手記

關於張道才

為了迎接三花的35週年慶,張道才拍攝了一個視頻。視頻的文案原本是:“三花的成功,來自十年磨一劍的定力,將擅長的事情做到全世界最好、最極致,過去如此,未來,也是如此。”

張道才在攝像機前坐下後,對文案中的“成功”兩字表示了異議:“三花還沒有到可以自稱為‘成功’的地步。”最終,在他的堅持下,視頻中去掉了“成功”兩個字,改成了“三花的今天”。

在文案之後,張道才又遇到了個小“瓶頸”:平時使用“紹(興)”式普通話的他,在說到“如此”這個詞時,總會把“如”發成第四聲。幾次三番下來,導演建議要不就把“如此”改成“這樣”吧。張道才不置可否,嚮導演要求再來一遍。

連續三次,他終於把“如”字的發音說得標準起來。

即使是不擅長的事情,張道才也習慣要做到更好、更極致。

關於張亞波

在拍攝本次封面的照片時,張亞波與父親被要求擺出種種姿勢。其中,唯有當攝影師要求他把手放到父親肩膀上時,張亞波表示出了抗拒。

最終,攝影師以一個父與子背靠背的動作,結束了整個流程。在背靠著父親站著時,張亞波突然感慨:“好像還從來沒有用過這樣的動作一起合過照。”

對張亞波而言,他從來沒將自己定位為接班人,而是更願意將自己定義為三花事業的看護者。他一直跟父親講,這家企業就是你兒子,是我的兄弟,我會把他看好了,照顧好他。“三花是你的孩子,你總不能不管。”他說,“我們的相處就是這種狀態。”

在他眼裡,自己是在守護“三花”這個自己的弟弟,就像當初守護弟弟張少波一樣。在整個三花,在整個張道才家族當中,張道才是老爺子,是三花的“總設計師”,而他是長兄,是守護者。

人物特寫|父與子:三花“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