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氫能熱潮湧入“四葉草”,各地方交易團都想來看看

記者 | 江帆

演講完畢,馬威廉從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北廳發佈會主席臺的右側走下。

迎面,數人同時給他遞上了名片。

“我們是鄭州市公共交通總公司的。公司有200輛氫能公交車計劃年底投運。加氫站還未建設,希望能找到合適的加氫站設備提供商。”其中一人開門見山地說道。

馬威廉是加拿大太平洋資源投資集團(下稱太平洋資源集團)的氫燃料業務相關負責人。該公司主要從事加氫裝置、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研發、測試和製造。

這是太平洋資源集團首次參加進博會,本次帶來了H2 Station V加氫站和重型氫能貨輪等產品展示。

馬威廉將問詢者引到位於汽車館的公司展臺上,發現展臺已坐滿了人,還有很多參展客商在等待與他交流。

這些客商多來自國內各地方政府招商引資部門或產業園規劃部門,包括江蘇張家港、山東壽光、河北張家口、河南安陽等地。

位於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四葉草”東北葉片的汽車展館,氫能源元素隨處可見。

現代、豐田、本田、北汽、愛馳等車企都帶來了相關氫能源展品。現代汽車在中國首次展出了NEPTUNE概念氫能源卡車和發電及軌道、船舶用燃料電池系統;豐田則帶來了最新的氫燃料電池車——新一代MIRAI Concept。

「特写」氢能热潮涌入“四叶草”,各地方交易团都想来看看

在“四葉草”的西北邊葉片,是本屆進博會的裝備區。作為首次登入這一展區的新角色,氫能在此的存在感也分外強烈。

林德集團(Linde Group)的展臺位於裝備區的3號館,它的展臺同樣人頭攢動。這裡展示了一款曾在上海世博會服過役的加氫機。

「特写」氢能热潮涌入“四叶草”,各地方交易团都想来看看

“今年進博會,很多地方政府代表都對氫能有興趣,過來跟我們洽談研究可行的應用場景。”從展臺抽身來到採訪間的林德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方世文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這也是林德集團首次參加進博會。這家世界最大的工業氣體供應商,曾參與全球110座加氫站的建設。現在,它想要在中國開拓氫能業務版圖。

本次進博會,林德集團帶來了數款針對氫動力行業的關鍵技術和設備:壓縮能力90兆帕的離子壓縮機IC 90、配置液氫泵的加氫站CP 3.0以及加氫機等。

氫能之熱,不僅表現在氫燃料汽車領域,與之相關的能源系統也隨之興起。

在裝備展的4.1號館,來自日本的東芝集團首次展出了其氫能源系統產品——氫燃料環保電池,即直接採用氫作為燃料來發電發熱。

「特写」氢能热潮涌入“四叶草”,各地方交易团都想来看看

東芝(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東芝)氫能事業部門張勇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相比燃料電池,該系統更像是一個化學反應堆,氫氣、氧氣進去之後發生反應,由此供應電力和熱量。

張勇稱,該系統在展會上吸引了非常多的關注度。目前,該公司在張家口、成都、武漢、佛山等全國重點地區都有相關合作在進行。

但據界面新聞記者瞭解,由於氫氣在中國屬於危化品,使用時有安全距離限制,因此,中國還不能像日本一樣,在生活場景中大面積使用東芝的這一產品。

目前,東芝的氫能源系統在中國市場主要有兩種應用思路:一是副產品是氫氣的化工廠;二是可再生能源的棄電消納。

“將進不了電網的風、光電用於電解制氫,然後用氫發電並儲存在電池中。”張勇表示,目前東芝正在與張家口商談相關項目。

目前,國內氫燃料汽車產業尚處於從技術示範走向商業示範的早期發展過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7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僅完成了1176輛和1106輛,同比分別增長8.8倍和10.1倍。

受氫燃料電池汽車成本偏高、加氫站等技術設施匱乏等因素影響,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仍集中在客車和專用車領域,乘用車領域暫時還未實現裝機量。

“雖然氫能在各方面均處於發展早期,但我們認為,中國可能在局部領域具備獨特的優勢,比如商用車的氫能應用。”方世文說道。

2018年以來,中國氫能產業發展再次升溫,江蘇、河北、山東等省均已推出氫能產業升級發展規劃,大量企業開始跨界進入氫能。

中國氫能聯盟發佈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預計,到2050年,中國加氫站將超過1萬座,中國氫能產業年經濟產值將超過10萬億元。

今年6月,全球規模最大的加氫站——“驛藍金山”在上海化工區落成,其氫氣供應能力為1920公斤/天,可向幾乎所有的氫燃料汽車車型提供加註服務。

林德集團參與了該項目的建設,其位於上海化工區的工廠可為該加氫站提供管道氫氣。

眼下,林德集團希望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合適的應用場景複製推廣上述項目的模式。

方世文認為,目前最適合氫燃料汽車佈局的應用場景應具備閉環的特點,採用B2B(Back To Base)模式,即要回到基地。

“高密度的閉環往返,易實現氫燃料汽車的應用。比如城市中的工業園區通勤、物流、公交、環衛、機場內交通等都具備這樣的特點。”他表示,既有車輛及運營,又有氫氣供應與氫氣加註,這就形成了一個閉環的應用場景。

方世文透露,林德集團下一步擬與合作方在上海虹橋、浦東兩大機場裡建設加氫站,並計劃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實行氫能相關方案,目前正在洽談中。

林德集團氫動力首席技術專家王煜武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目前中國已有36個建成加氫站,還有48個正在規劃和建設中。

其中,上海已有三個加氫站正在運行,並擁有500輛氫燃料汽車。

“一般來說,一個加氫站最多能服務100輛氫燃料汽車。”他說道。

按照2017年制定的規劃,上海計劃在明年累計建成5-10座加氫站。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幹頻此前表示,相較之前制定的規劃,目前加氫站的建設進度有所滯後。政府層面已重視這一情況,並有望通過努力在規劃期限內超額完成上述計劃。

“各地方政府對氫能都很關注,但大部分還不是太瞭解,所以他們很願意和我們先交流,瞭解包括我們講的B2B的應用場景。”方世文稱。

他建議,目前中國與氫能相關的政策法規需要快速跟上,涉及氫氣運輸、液氫標準、加氫站等方面的標準並不完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