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黑龍江人說說,黑龍江怎麼樣?

黑龍江車網傳媒吳喜慶


都很好,就是生產黑社會和大貪官,國家給那點錢都被分沒了。但是我們黑龍江的黑土地,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對待外地人熱情,很多南方人沒有來活幾次對我們東北人不夠了解,其實我們東北人比較好交朋友老祖宗的傳統習慣,但是我們東北人不傻有心眼但是處理事情的方法不一樣,現在很多東北人都在外地做生意甚至出過發財去了。


傳奇爸業


寫這篇問答的時候,我正在哈爾濱去惠州的火車上。作為一個黑龍江人,看見這個提問真是百味雜陳,忍不住過來吐槽一下。

我老家是山東的,山東禹城市,父母大約七十年代過來的。我在黑龍江出生成長,在哈爾濱上大學,在家鄉就業,可以說,我的人生軌跡基本沒有離開過黑龍江,對這裡感觸頗深。

我的家鄉在哈爾濱下屬的依蘭縣一個小鎮上。我小時候,那時候條件比較艱苦,但是小鎮人氣還是很旺的,一個鎮二三萬人,有幾十個村子,每個村都有小學,每年開運動會,各村都選拔尖子生過來爭名次,會場上人山人海,鑼鼓喧天,氣氛非常熱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還有趕集,每到節假日,鎮上的、下面村子裡的人都聚集在小鎮的十字路口,車水馬龍,吆喝聲此起彼伏,非常熱鬧。過年時候也是這樣,雖然春節那段時間基本是最冷的時候,寒風刺骨,但是擋不住濃烈節日氣氛,人流熙熙攘攘的。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記憶中的盛景早已經不再有,小鎮十分蕭條,街上行人寥寥無幾,只有過年時候,外地打工的人回來,才有些人氣。年輕人流失的越來越多,不少在外地打工後在外地買房定居,把老人接過去養老的。考上大學的孩子很少有回來的,沒辦法,這裡基本沒有什麼就業機會。如此惡性循環,人口越來越少,村小學關了一所又一所,條件好點的孩子都送到縣城讀書,這樣下去,連鎮小學都可能有關門的那一天。

大學畢業後,我回到家鄉這個縣城參加工作,工作二十多年了,感觸很多。有志氣,有才華的年輕人,確實不適合在這裡發展的。

其實黑龍江有很多很多優勢的:青山綠水黑土,大農業、大林業,石油、煤炭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農業機械化水平高,城鎮化水平高,平均教育水平高……只是,因為種種原因,錯失了發展機遇,掉隊了,實在令人惋惜。

我還有十多年就退休了,因為怕冷,我在惠州買了房子,打算退休後去那裡養老,也計劃讓獨生女兒在廣深一帶就業,將來一家人在那裡團聚。但是對黑龍江,我還是深深地愛著,畢竟這是我們的根,哪好也不如故鄉好,我還會經常回來的。最美的風景是故鄉,真心希望黑龍江越來越好。


李中東


我出生在黑龍江哈爾濱,黑龍江的好壞在這裡不過多的分享,我說說我們這個家族四代人的經歷。我的外公,解放前在老道外做生意,我爸爸解放前是人民解放軍到黑龍江剿匪,解放後部隊解散,留在哈爾濱軍工廠工作。我成長在工廠大院那個時候的工廠,什麼都有,醫院電影院,體育館,小學,中學甚至大學都有,後來軍轉民再後來工廠解體下崗下海,再說現在二代人的現壯,孩子2010年移民加拿大,2014年我也定居四川。


手機用戶55202302935


我是黑龍江牡丹江下轄的【虎鄉】橫道河子鎮土生土長的70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當年小鎮何等繁華記憶尤新。那時候經濟不比市裡差,有鐵路有林場,有果酒廠有采石廠,有糧庫有野生動物飼養廠,鼎盛時期人口三萬多。各行各業的各地人來做生意,投親靠友來安家的,真可謂繁盛一時。後來隨著大氣候的變化漸漸的…企業改制工人下崗,林木石材資源禁採,經濟一年一年的下滑。此時的中國南方沿海地區卻各種優惠政策而這裡卻沒有,能人逐漸的走了,年青人逐漸的留不住了,甚至今年鎮小學居然收不到一年級的學生了,當年可是七個小學三個中學啊。時光就如停滯了一樣,三十年來基本沒發展。好在小鎮歷史悠久,有大量當年俄羅斯的建築,有全國最大的東北虎林園,有青山綠水有純樸民風養活著半死不活的旅遊業。小鎮不能說被時代拋棄了,但的確是沒怎麼前行,有資源政策的原因也有【人】的原因。小鎮的風光還是不錯的,上幾張圖供大家欣賞。











成子55094027


我在黑龍江省虎林市迎春農場五十年,農場的職工多數是鐵道兵,支邊青年,來自全國各地,各地的風俗人情都有,人緣都很好,從五十年代未到八十年代初,那時風氣很好,真是夜不閉戶,休息天上山撿蘑菇木耳,冬天上山清林踏著沒膝的大雪真爽。夏天去虎頭遊完,在鳥蘇里江上坐遊艇,冬天吃鳥蘇里江的大馬哈魚,去半截河網的泥秋魚。黑龍江的西瓜格外甜,小香瓜,白鮮玉米真好吃,天是籃的,雲是白地空氣好,北大荒祖國的大糧倉,永遠喜歡你。我去過哈爾濱,大慶,大慶很適活老年人居住,街道寬,車不多,樓層不是很高,真是地大物博是個好地方,但願重振黑龍江。


老許77462912


黑龍江,共和國的長子。黑龍江有豐厚的資源,大慶的石油,黑龍江的木材,黑龍江的煤炭,都為共和國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黑龍江的農業,國家的糧倉,黑龍江人樸實,豪爽,黑龍江窮,不是黑龍江的錯,正是黑龍江的窮才使國家更繁榮,我祖籍河北,我為黑龍江的貢獻感到光榮,無悔。


健康樹526


自己奶奶爺爺那輩,從河北老家,為了生存下去,來到了黑龍江。當時定居在一個縣城。後來都來到了齊齊哈爾。我們這代人在這裡結婚,生子,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對黑龍江的印象,就是地大物博,氣候寒冷。隨著氣候變暖,這種冷,早已經不是小時候(70年代)那種凍得伸不開手的那種冷了。小時候,大雪可以封門。現在恐怕南方下的雪都比這面下的多。那種到東北來看雪,恐怕是讓南方人失望了。因為室內有暖氣,冬天已經不難過了。吃的,用的都很方便。交通四通八達。物價不貴,收入不高,汙染也能接受,人不多。住的也可以。樓房價格也能接受。至於像南方那種樓歪歪,樓塌塌,樓擠擠。齊齊哈爾還真沒發生過。所以樓房質量還算可以。人際關係簡單。不像南邊人那麼會算計。不論農村還是城市,綠化還是不錯的。水汙染也不嚴重。過濾了,就能喝。這點比南方水要強得多。由於有黑土地,生產的糧油都好吃。假冒偽劣不常見。


與貓有緣


我是黑龍江人,我想說說家鄉的變化。

我是軍人的後代,因為出生在軍人家庭,從小在軍營里長大,在後來因家庭的變化回到了老家黑龍江,就我所看到的家鄉變化我深有感觸。

黑龍江我的家鄉,正如歌中所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山,那裡有深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梁,看那一往無邊的大草原,牛馬成群,高高的參天大樹行行成林,原始森林處處是寶,尤其是在秋天豐收的季節,人人喜笑顏開,無論男女老少,那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那表情讓人見了心裡暖暖的。



黑龍江我的家鄉,早在上世紀就有很多人們敬仰的英雄,趙尚志,楊靖宇,楊子榮,還有女英雄趙一曼,還有女作家蕭紅等等,這些久聞大名的英雄曾經都為自己家鄉作出了貢獻,付出了生命,他們是我們時代的楷模,是我們家鄉人的驕傲。


黑龍江我的家鄉,隨著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時代在前進,家鄉也在變化,城中一排排高樓拔地而起,一個個商場琳瑯滿目,一個個學校教育優秀為國家培養人材,物資豐富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


黑龍江我的家鄉,在今天的幸福生活中,人人天天開心快樂,對生活無憂無慮,年青一代起早貪黑為國家建設奉獻青春,年老退休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每天都在歡快的跳著廣場舞,養身保健,還有可愛的孩子們在努力的學習,幸福滿滿,熱愛生活。



黑龍江我的家鄉,說心裡話我愛家鄉,但家鄉和很多南方城市還有一定的距離,需要有待提高和改進,可現在自己天天看到城市在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大有提高,心裡還是滿欣慰的,必競家鄉是在發展在前進嗎

我期待家鄉有更大的變化,我身為家鄉人而驕傲,因為我的根在這裡。


孫女士的日常生活


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哈工大本碩,畢業後去了北京。最大的感覺是每次回家和以前的同學朋友聊天,感覺每個人張嘴都是幾百萬起的大買賣,都是幾十萬起的車,都是想在群力哈西再整套房,生怕別人覺得自己賺的少。說點啥都有人接話“我能找到人”,連我每次去機場自己打車都被說為啥不找個車。走到大街上基本上的高層全是住宅很少有寫字樓,哈爾濱的本地年輕人越來越少,很多年輕人都是外縣或者其他黑龍江城市搬到哈爾濱的。我真的覺得有點傷心😢


小花大哲


我的父母是山東招遠的解放前來哈爾濱市道外區,大新三道街。五八,五九年為響應黨的號召下放到農村,巴彥縣天增鎮福興村。我愛家鄉。黑龍江山清水秀,物產豐富,四季分明。是祖國的糧食基地。改革開放以後人口在減少,工作機會少,工資低。年青都到南方找工作。種地機械化程度比較高。我四個子女,三個在外,一個北京,二個在上海。一個在家務農。我們老倆口在上海給兒子看小孩。雖然:出來三年總不習慣南方的天氣。還是家鄉的氣侯過的舒服。總想回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