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电望远镜:行走在京城历史晨雾中的美食

射电望远镜:行走在京城历史晨雾中的美食

说到吃,一般人都认为,皇帝是最有口福的。

那么皇城根儿下的普罗大众口福如何呢?

我们不妨撩开历史的朝霞,透过晨曦去瞧一瞧穿行于老北京胡同中的美味早茶。

您瞧,那可是:

煎、烤、蒸、炸、煮,样样俱全;

酸、辣、咸、淡、甜,味味垂涎;

吆喝声、敲梆子声、打冰盏儿声、打糖锣儿声,声声入耳;

您再瞧,眼前果真是不止有美食更有着历史和远方……

】"杏仁儿茶哎,豆腐浆开哎锅!"——叫早嘞......

那杏仁茶是锅里现熬的,又热又稠,里面还有一点桂花。和我们现在买的塑料袋装自己冲来喝的杏仁露,绝对是大大不一样。

于是,它拉开了古老北京的窗帘。

射电望远镜:行走在京城历史晨雾中的美食

次行当,只有回民才有发言权。

前挑儿是杏仁茶,后挑儿是豆浆。

有时把挑子放在街口或马路边上,前后挑子并拢在一起来卖。

熬杏仁茶和豆浆的火炉上,坐着像䀇子样的锅,锅一半是锅盖,另一半是半圆形木盘。盘上用小罗圈支放着一只大瓷盘,盛的是白糖,旁边还放有一盖碗,盛的是木樨汁(即桂花汁)。

盛杏仁茶或豆浆时,是用一条竹柄的槟榔勺,勺柄头上穿个孔,坠着个铜钱或沉着物,不用时挂在锅沿上,避免勺子沉底。

射电望远镜:行走在京城历史晨雾中的美食

豆浆有白浆、糖浆之分,随顾客任选。只有杏仁茶才给放木樨汁,佐以白糖来喝。

这挑子也进胡同叫卖,听到吆喝声,住户便拿着碗或锅出门来买。

如果买浆不要白糖,就少算点钱,或多给盛点浆。

太温馨了。

杏仁茶喝多了会腻,因而看过本文者,一次不宜喝太多。

】"卤煮喂哎,炸豆腐,炸丸子开喽锅喔!"——是一种生活态度!

卤煮这小吃还真是借了皇上的光,平头百姓才有此口福。

射电望远镜:行走在京城历史晨雾中的美食

清宫廷中有一道名为"苏造肉"的菜肴。是乾隆爷的最爱。

乾隆喜爱厚味之物,御厨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烹制出一道肉菜供膳。这九味香料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节气不同,用不同的数量配制。读者可以想想按这香料的阵型,那煮肉的汤得是啥排面。

这百姓吃不起肉,还喝不起汤吗?

这种配制香料煮成的肉汤的企业机密,后来传入民间。国人的智慧总是无穷大,马上予以改良,加入用面粉烙成的火烧同煮,便成为大众化的风味小吃了。

这行挑儿前头是火炉,坐的是砂锅。锅中水总是开着,煮着一个装有花椒大料的小布口袋。

一样的汤可以养百样的食材。

射电望远镜:行走在京城历史晨雾中的美食

锅里再放入炸好的斜块的豆腐片和炸好的用碎粉头、豆面、葱花、盐拌在一起,用于挤成的杏核儿那么大的小丸子,吃时佐以调好的麻酱、醋、香菜、韭菜末、花椒油。

射电望远镜:行走在京城历史晨雾中的美食

炸豆腐和丸子两样全要可以,只要其中一样也行。用槟榔勺带汤盛,辣椒油自己取用。

并且免费续汤,充满浓浓的人情味。

后边挑子装的是没下锅煮的炸豆腐和炸丸子,也可这样买回家去再自己加工。

这买卖可以从上午一直卖到晚上也不停息,不止步于早餐。

"炸豆腐"与"炸丸子",这两种小吃,过去北京人把它们统称"炸豆腐"。因为那些摊车都是把"炸豆腐"、"炸丸子"一锅煮。

现在,穿街走巷的摊车和在胡同里、街头巷尾的摊位,随着北京城里胡同的大量消逝,恐怕永远不会再现了。

】 "一碗炒肝,两个包子"——今天的开端。

射电望远镜:行走在京城历史晨雾中的美食

卖炒肝儿的,挑子前头有火炉,坐着小铁锅。虽然叫"炒肝儿",实际上肝很少,猪大肠占多半。

将其切成片,放上酱油、盐、蒜末、用团粉勾上芡烩成卤。

这里还有个故事。

因炒肝的配料中有猪的心脏和肺,故而当时京城曾流传"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后语,这句歇后语引起会仙居掌柜的不悦,遂从炒肝的配料中出去心脏和肺,没成想却又因此落下"会仙居的炒肝——没心没肺"的歇后语,所以至今炒肝的配料中仍然没有心和肺。

盛的时候,见得着的只有有限的几块肝。

虽说炒肝是煮的,但吃起来可不能像喝水一饮而下,应该是端起碗,用嘴沿着碗边转着嘬,一圈下来,一碗也就下肚了。

这挑儿上附带卖火烧,或烧饼,就着炒肝食用。

爱心提示:需要提醒的是,炒肝胆固醇含量很高,因此患有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应少吃。

】"甑儿糕噢喂!"——"茉莉花儿喂骆驼"

甑儿糕是老北京地方特色糕点,典型的古运河文化。

卖糕的挑着副挑子,前边是火炉,炉边套着一个二尺大小见方的木盘,放有小碟、小叉子、甑儿糕模子(模子从上口是一通到底空膛的)。火炉上坐着铜锅小蒸笼。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甑"。

射电望远镜:行走在京城历史晨雾中的美食

制做时,将混糖的大米粉装进模子里,放上作料,有瓜仁、金糕条、青丝、红丝、瓜子仁、碎山楂糕丁。上蒸笼蒸十来分钟后,将模子从下往上一桶,米粉即成为糕状。

放在小碟子上拿小叉叉着吃,又热乎,又暄腾。

射电望远镜:行走在京城历史晨雾中的美食

后挑子上有个小木箱,是备用的米粉等物。

甑儿糕因为甜糯可口,深得儿童喜欢。孩子们买它以为早点,连食数个并不解饿,家长们则谓之"茉莉花儿喂骆驼"。

当然,既然这么好吃,成年人偷摸来过把瘾,也未尝不可。

射电望远镜:行走在京城历史晨雾中的美食


就到这里。我们不捏造历史,我们只是历史的搬运工。

【未完待续】

"白糖噢,面包!江米酒来,炒—米!";

"麻花嘞,烧饼!马蹄儿烧—饼!";

"三角嘞,馒—头!猪肉馅儿的包子!";

"饽饽点心,绿豆糕来哎!";

"嗳哎,油炸糕来糖烧饼,白糖馅的酥烧饼!";

"粥喔,大米粥喂!";

"老豆腐,开锅!"

续还是不续,取决于大家喜欢不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