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悟透這兩句箴言,好福運自來,人生順達

古賢雲:“一善染心,萬劫不朽,百燈曠照,千里通明。

”即是說,若存有一念善心,亦值得人永遠欽佩的,這往往是轉禍為福、享受無盡善報的關鍵,就如同有上百隻燈一同來映照,可使得千里都通明輝耀。在世間,總是不乏有人想著,尋求一種安身立命之道,以期來趨福遠禍,得到真正的安樂,其實可以種下福田,對往後餘生大有裨益的,不過是“行善事、肯吃虧”而已。

在《道德經》中有言:“善者居善地,與善仁,言善信,事善能”,一個真誠、心懷良善的人,世間的諸般美好,所謂的善人、善地、善事,都會與之相遇的。很多人對行善的真正意義,往往都是心存困惑,認為這隻會吃力不討好,“好人命不長,壞人樂逍遙”的情況比比皆是。若是持此人生態度,便是非常淺陋之見了,要知道,行善是純粹的快樂之道,任何事都是有因果掛鉤的,利人即是利己,行善必得善報。正所謂“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真正的智者,早已洞悉善惡因果,在起心動念中,無不謹慎戒懼、遠離諸惡。

《道德經》:悟透這兩句箴言,好福運自來,人生順達

而普通人總是著眼於現前的小利,在五欲六塵中顛倒沉迷,白白斷送了法身慧命。有時並不是因果為空、善惡之報不存在,只是我們缺少一點耐心罷了,“善惡到頭終有報,遠在兒孫近在身”,可不只是信則有、不信則無而已,世間許多的苦報,皆是在所謂的偶然中,夾雜著因果的必然。

不僅如此,在傳世奇書《道德經》中,同樣是有著諸多的勸善箴言,魯迅曾言:“不讀《道德經》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可見,我們若要安身立命、求取福祿,一定是要多讀此書的。如下即是我自《道德經》中精心摘錄的兩句箴言,若能悟透,則可以好福運自來,人生順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道德經》:悟透這兩句箴言,好福運自來,人生順達

一、貴富而驕,自遺咎也。

語意是說,一個人雖有富貴,但卻驕狂放任,必然要為將來的自己留下禍害。

王陽明雲:“人生大病一場,只在一傲字。”在古人的許多開示中,總是離不開警醒世人,凡做事要戒驕戒躁。而事實即是如此,古往今來有雄才偉略的人不勝枚舉,但真正卓有成就的卻是鮮少的,往往問題就是出在驕傲上,驕兵必敗,若是德行不能匹配自身的才能,必然是很難有較大成就的。

《道德經》:悟透這兩句箴言,好福運自來,人生順達

在著名勸善書《了凡四訓》中,尤其提倡“謙德之效”,書中有言:“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即是說但凡有貧寒的人將要顯貴,其自身一定是非常恭敬謙虛的。要知道,德乃事業之基,謙虛、行善即是在培德,有好的德行作為倚仗,那麼無論是做何事,往往都是可無往不利的。

而在世間,有不少人自認為很富足,於是便目中無人,表現得格外的驕縱,以此來顯露自己,卻不知愈是如此作為,自身越是淺薄愚昧。古語云: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若是不懂積德修善,而總是無知的炫耀,恐怕很多人的財富,別說是五世,甚至一世都未必能守得住。在真正的智者眼中,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這才是真正的高層次、大境界。

《道德經》:悟透這兩句箴言,好福運自來,人生順達

二、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此句話意思是說,看不到令人產生慾望的人或物,心靈就不會產生誘惑而胡思亂想。

古時的賢者,是非常倡導寡慾來修身養性,所謂五音令人耳聾,五色令人目盲,再美好的事物,倘若過於貪求而產生慾望,都是會使人煩惱,而破壞身心和諧的。因此,古人云:“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對於那些誘人墮落的誨淫誨盜之事,要敬而遠之,眼不見為最好,不受外界的五欲六塵所染著,自能永保心地的清寧,讓人生更加自在安樂。

在《弟子規》中,即有告誡我們:“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做人要善護目、善養心,在做人行事中,須有戒慎之心,尤其是在如今時代,網絡資訊可謂是無處不在,對於那些誘發人邪思邪見的內容,我們要慎勿點擊,嚴於律己、謹守內心的準則,人生必定是會有厚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