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老友》∣白居易和元稹:解析從古至今,友情的幾大核心要素

《江湖老友》∣白居易和元稹:解析從古至今,友情的幾大核心要素

一:人間江湖萬變,有幾個老友足矣

《江湖老友》這本書,是蔡瀾寫的與友人之間的一些小故事。隨手拈來,讀著輕鬆有趣,行雲流水般的語言,一股撲面而來的喜悅深藏其中,娓娓道來友情的親密、舒適、自在與信賴。正如,人間江湖萬變,有幾個老友足矣。

書中寫了蔡瀾與金庸、亦舒、黃永玉、古龍、黃霑、成龍等友人之間的故事,大到黃霑結婚,小到今天吃什麼也要向亦舒彙報。有感悟,有回味,但更多的是朋友們在一起的愉快與歡欣。書中常寫與金庸和倪匡聚在一起時,為了研究吃什麼,怎麼吃而動很大一番心思。

三五好友相聚在一起談世道人情、風花雪月,品花樣江湖,聊真心真情,這就是所謂的江湖老友吧。

所謂江湖,大概是雲波詭譎的世界中,有煙火紛繁,有狹義擔當,你始終有好友陪著你行走人世,浪跡天涯。這樣的友情該是一種怎樣的深情與厚重,白居易與元稹,就是這樣的一對好友。

白居易與元稹,兩人相識於一次科舉考試。那一年,兩人一同登書判拔萃科,一起被分配到秘書省當校書郎。成了同僚的兩人更是形影不離,常在一起談詩論書,把酒言歡,好不愜意。

此後三十年,白居易和元稹兩人的友情至深至誠,不管對方在哪裡,都常以書信和詩歌表衷腸,據後人統計,兩人來往的書信和詩歌共有三千多篇。在這些充滿情意的書信中間,清晰看見兩人友情的深厚和濃烈。

公元809年,白居易跟弟弟在長安遊玩後,想起元稹不在身邊,倍感惆悵,寫下: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不料,這一天元稹恰好到了梁州,晚上他做夢夢到和白居易等人正在遊玩,醒來時,提筆寫下詩句: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

亭吏呼人排去馬,所驚身在古梁州。

原來兩人竟然心有靈犀。

從白居易和元稹的友誼中,可以看到朋友之間最可貴的東西:相知相通。

從蔡瀾的《江湖老友》中則可看見友情的另一面:有趣欣喜。

大約最好的友情就是:相知相通,有趣欣喜,常憶常新。

《江湖老友》∣白居易和元稹:解析從古至今,友情的幾大核心要素

二:好的友情都是怎樣的?

魯迅說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這世界,朋友不求多,知己一個,三五好友足夠。

當下我們總有許多朋友,網絡的便捷和發達,社會的高速發展,友情成了最簡單的東西,吃過兩次飯,談過幾次話就可稱之為朋友。可是,儘管這麼多朋友,假如我們有了困難卻不知該找誰。

知名作家就曾感嘆,某天,我想找個人吃飯,卻翻遍朋友圈找不到合適的人。

這時代,好的友情是一種稀缺品。也因為,好的友情一定需要具備以下幾個要素:

《江湖老友》∣白居易和元稹:解析從古至今,友情的幾大核心要素

(1)興趣相投,秉性相近

白居易和元稹,兩人初次相識後,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大喊相見恨晚。白居易喜歡寫詩,元稹也喜歡寫詩,且兩人總是以誰向對方寫的詩更長來各自努力。

不僅如此,兩人都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願望,渴望以自己的努力來幫助帝王管理國家,為社會發展出力。

另一方面:兩人的脾氣秉性極為相近,都喜歡直屬胸懷,不苟且於官場上的黑暗,也不屑於跟人明爭暗鬥。看不慣的事,總是直言進諫,所以兩人一路在官場起起伏伏。

好的友情,一定來源於相近的秉性和興趣。就算愛好不相同,但人品本性絕對沒有太大差異。

就如蔡瀾和金庸、倪匡、亦舒。蔡瀾率真瀟灑,金庸睿智澄明,倪匡好玩有趣,亦舒獨立深刻。儘管各有各的性格特徵,但他們共同的品質是真實。這在蔡瀾寫的《江湖老友》中略見一斑。

一篇名為《寵》的文這樣寫道:倪匡是被這幫朋友們寵壞的,查先生寵他,黃霑寵他,沒有一個人不寵他,他更加變本加厲,完全不講理。

字裡行間,倪匡的真實,金庸的真實以及蔡瀾的真實全都躍然紙上。

《江湖老友》∣白居易和元稹:解析從古至今,友情的幾大核心要素

(2)尊重彼此,求同存異

長久的友情才算好的友情,長久的友情離不開尊重。

尊重彼此,求同存異,是友情非常重要的內容。

白居易出生小康之家,少年時他結識了鄰居的女兒湘靈,兩人互生愛意,但因為門第的差別,親不讓他們結婚。白居易中了進士後,要搬去長安,但母親甚至都不讓他們再見一面。眼見跟心愛的人結婚無望,白居易一口氣寫下三首詩懷念。

後來,直到37歲,白居易才在母親的逼迫下娶了同僚的妹妹。有一年,白居易被貶到江州,在途中,他遇到湘靈父女兩人還抱頭痛哭一場。

與白居易相同的是,元稹少年時也認識了一個女孩就是崔鶯鶯。但是元稹考慮到自己家貧,需要靠婚姻往上爬,於是忍痛沒有娶崔鶯鶯。

元稹來到長安後,他從同僚中得知京兆尹韋夏卿的小女未嫁,於是想辦法結識。後來成功娶妻韋從。婚後,韋從十分賢惠,又通情達理,元稹漸漸愛上了自己的妻子。不曾想沒過幾年,韋從因病去世。後來,元稹又跟知名歌姬薛濤有些許關聯。

在婚姻情感上,白居易和元稹兩人都重情重義,但一個敢於背棄,一個不肯捨棄,這是他們的不同,但他們向來尊重彼此,從不指責對方。

友情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懂得彼此尊重,求同存異。

蔡瀾在《江湖老友》中數次提到每一次朋友們相聚在一起,總會去哪裡吃飯這樣的事產生分歧。還有許許多多的小事,都體現了各自的差異,但他們總能很好地化解這種問題,並讓友情絕不產生嫌隙。

好的友情,互相包容,是因為尊重,也是因為理解與不苛求。

《江湖老友》∣白居易和元稹:解析從古至今,友情的幾大核心要素

(3)真心真情,患難與共

孟子有云:“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交友貴在知心,知心來自真心真情。好的友情一定離不開真心真情,也離不開患難與共。

有一年,元稹母親去世,元稹回鄉守喪,常以野菜充飢。《遣悲懷》中說愛妻韋叢跟了他後,是“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白居易知道後,立即支助他。

後來,白居易母親和幼女去世。白居易回鄉守喪日子艱難,元稹也寄給他二十萬錢幫他渡過難關,並寫信安慰白居易。

最讓人感動的是,元稹愛妻韋從去世後,元稹十分想念妻子,白居易竟然以韋從的名義寫詩來安慰元稹。

在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中,是真心真情讓他們緊緊相連,時常惦念著對方。

蔡瀾的《江湖老友》中也有很多的這樣的場景,有一回幾個朋友在一起談到了倪匡,大家立即興奮地給他打電話,輪番傾訴想念,說了很久,才得知倪匡在舊金山那邊是半夜,但倪匡沒有絲毫的不愉快。

《江湖老友》中還提到,黃霑結婚,去舊金山度蜜月,都要先去倪匡哪裡見一面,吃個飯。

莎士比亞說:“朋友間必須患難相濟,那才能說得上是真正的友誼。”

好的友情,一定有真心真情的的互相滋養,還有患難與共的彼此幫扶。

《江湖老友》∣白居易和元稹:解析從古至今,友情的幾大核心要素

三:好的友情靠什麼來維繫?

培根說過:“多一個真正的朋友,就多一塊陶冶情操的礪石。”

擁有真正的朋友,是一個人一生的福氣。長久的友情一定需要維繫,共同經營。

(1)共同追求,相互鼓勵

真正的友情,有共同的追求非常重要。

白居易和元稹,兩人長達三十年友情不變,很大程度是因為有共同的追求。兩人始終懷著一腔報國熱血,渴望掃除官場的腐敗與勾結勢力,用自己的力量為百姓造福。

不論是元稹剛上任就上書皇帝,結果遭到排擠之外,還是後來元稹在通州大膽彈劾不法官吏,為老百姓平反冤案等等,都是懷著一顆為國為民的心。

同樣的,白居易也常懷百姓,一心為百姓做實事。公元818年-820年,白居易任忠州刺史,他在忠州城東的上坡上種花,命名此地為“東坡”。後來任杭州刺史,他疏井解決杭州人飲水。又修堤築壩,以利灌溉,大大緩解災害等等。

共同的追求,往往能讓友情更有黏性,更有活力,共同的目標會讓彼此不自覺靠近,分享與努力的過程,往往會成為友情中一種甜蜜的回味。

《江湖老友》中蔡瀾寫得最多的就是給亦舒的信,談得最多的也是金庸和倪匡。他們甚至談要合開一個專欄名叫“三洲書”

共同的追求,不一定是相同的目標,而是大家的信念和思想是相同的。

餘秋雨說:“人生的追求,情感的衝撞,進取的熱情,可以隱匿卻不可以貧乏,可以瀉然卻不可以清淡。”

有著共同的追求,理想與情懷就會更加濃烈,友情必然會愈加厚重。

維繫友情的最好辦法,是讓你們擁有共同的追求,且互相鼓勵彼此。

《江湖老友》∣白居易和元稹:解析從古至今,友情的幾大核心要素

(2)相扶相攜,深藏於心

元稹經常給白居易寫信抒發自己被貶的難過之情,但白居易都寫詩寫信去安慰鼓勵他,還給他寄去合適的衣物和當地生產的涼蓆。

不久白居易也被貶,去上任的途中有一段路是元稹走過的地方,白居易一到驛站就到處尋找元稹留下的詩句,果然發現一首,白居易立即興奮地在旁邊提詩一首: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

同時,元稹遠在通州得知白居易被貶,十分難過,每一次接到白居易的信就面露悲傷之情,曾寫下:

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

詩經有云:“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你給我木瓜,我回你瓊琚,不是為回報,只是為永不離棄,相扶相攜的友情,從來如此簡單又溫暖。

就像蔡瀾和金庸,金庸直言:“除了我妻子林樂怡之外,蔡瀾兄是我一生中結伴同遊、走過最長旅途的人。我們共同經歷了漫長的旅途,因為我們互相享受作伴的樂趣,一起享受旅途中所遇到的喜樂或不快。我喜歡和蔡瀾交友交往,不僅僅是由於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對我友誼深厚,更由於他一貫的瀟灑自若。”

這一段話是金庸寫給《江湖老友》的序言。真切道出了幾位友人之間互相幫扶,互相關懷的美好。

如果說友情也是一種美,那相扶相攜的美一定非常溫暖。

《江湖老友》∣白居易和元稹:解析從古至今,友情的幾大核心要素


(3)珍惜感恩,歷久彌香

三毛說:“朋友這種關係,最美在於錦上添花;最可貴,貴在雪中送炭;朋友中的極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澀,清香但不撲鼻,緩緩飄來,似水長流。”

最好的友情,無非珍惜與感恩,珍惜你給我的美好,感恩我們相遇。

公元831年,元稹因病去世。白居易得知後,瞬間淚如雨下,百感交集。“一慟之後,萬感交懷”,想起三年前,兩人因一次調動途中在洛陽相遇,兩位友人頭髮花白,彼此不忍分開。離別前,元稹寫詩兩首:

君應怪我留連久,我欲與君此別難。

白頭徒侶漸稀少,明日恐君無此歡。

自識君來三度別,這回白盡老髭鬚。

戀君不去君須會,知得後回相見無。

不曾想這首詩竟是他們最後的道別。後來白居易親自到靈前祭奠,隨祭文作哀詞二首,還親自寫了墓誌銘。

元稹的家人在元稹死後,送白居易幾十萬錢,但白居易都悉數捐給了寺廟。我想,大抵是為感恩和珍惜與元稹的這份友情吧。

懂得珍惜與感恩,才能收穫真正深厚的友情。

就像蔡瀾與倪匡、金庸、黃霑,四人曾並稱為“四大才子”幾人共同主持節目,一起玩樂,一起追求事業,四個人的友情也持續了一輩子。

能夠讓一份友誼持續一生的,珍惜與感恩是最好的養分,這不僅在白居易與元稹的友情中,也在蔡瀾江湖老友中流淌。

好的友情,因相知相通而倍感珍貴,因有趣欣喜而美好難忘。

好的友情,如一罈美酒,以共同追求,互相吸引;因相扶相攜,長久相處;用珍惜感恩,養護友誼歷久彌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