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禪真品畫作《濃春圖》什麼年代畫的,是否流落在民間?

用戶8408109214153


濃春圖這是70年代畫的

李苦禪繼承了中國畫的傳統,吸取石濤、八大山人、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等人的技法,在花鳥大寫意繪畫方面有特色。有豪放,氣勢磅礴,形象鮮明的風格,樹立了大寫意花鳥畫的新風範。李苦禪用自己審美觀點和表現手法,創造出許多藝術形象。李苦禪畫花鳥,有一定寫實的成分,不是對自然物象客觀的描摹,是凝練後創造。隨意中蘊含著樸拙之氣,自然含蓄中蘊含陽剛之氣。李苦禪的畫幅越大越能自由揮灑。李苦禪晚年的作品達到了“筆簡意繁”的藝術境界。

李苦禪紀念館位於山東濟南趵突泉公園的萬竹園內,紀念館始建於元代,因園中多竹而得名,佔地10畝,總建築面積4782平方米,建築總高度為17.9米。該園有3套院落,結構緊湊,佈局講究,13個庭院186間房屋並有五橋四亭,樓臺亭閣參差錯落。1986年6月李苦禪紀念館在萬竹園內建館開放。共有18個展室、160餘間房屋常年展出李苦禪遺作和生前收藏的書畫文物400餘件,其中有《紅梅怒放圖》、《晴雪圖》、《墨竹圖》、《盛夏圖》等精品。

有可能在李大師的紀念館中,可以去看看。


60秒養生


李苦禪(1899~1983),原名李英傑、李英,字超三、勵公。生於山東省高唐縣貧苦農家。

1918年有幸得識徐悲鴻大師,得授西畫技藝。1922年考入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專修西畫,1923年拜師齊白石大師門下,成為齊派藝術第一位入室弟子,由此探索“中西合璧”改革中國畫之路。

新中國成立後,他曾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全國政協委員。

李苦禪先生是中國寫意花鳥畫歷史上,繼宋代法常、明代徐文長、清代八大山人、吳昌碩與近代齊白石之後的又一位統領時代風範的大師。

苦禪大師的畫,源於自然,融乎心田,流諸筆端,復歸於自然的“天籟自鳴”之境界。他主張“書至畫為高度,畫至書為極則”,因此,他的畫筆力雄健,氣勢渾厚,以大手筆、大寫意、大寫情而著稱,在中國寫意花鳥畫方面有突出的貢獻。

70年代作《濃春圖》,現如今這幅畫的真跡沒有明確的下落,大致猜測可能是在李苦禪先生後人手中,或者是某位收藏家手中。

李苦禪先生畢其一生從事傳統文人寫意畫,受“禪宗”影響很大。平日教學多不備文字而靠口傳心授(配合示範),每有所感則侃侃而談作即興之論,亦頗為“寫意”。


遊三輝彩墨寄語


李苦禪(1899- 1983),原名英傑,後改名英,號勵公,現代書畫家,美術教育家。1899年生,山東省高唐人。1922年,考入國立北京美術學校西畫系,靠夜間拉人力車維持生計。同學林一盡眼見李苦禪的困苦,贈李苦禪“苦禪”二字。“苦”取自佛門四諦之第一字,“禪”乃李苦禪擅長之大寫意畫。李苦禪欣然接受。1923年拜齊白石為師。曾任杭州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擅畫花鳥和鷹,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盛荷》《群鷹圖》《松鷹圖》《蘭竹》《晴雪圖》《水禽圖》。1980年,為人民大會堂西藏廳作巨幅《墨竹圖》。此係自唐代有畫竹以來首件最大篇幅的畫竹之作。隨即又畫了同樣篇幅的第二件墨竹《勁節圖》。任全國政協委員(特邀)。參加《中國花鳥畫》和《苦禪畫鷹》、《苦禪寫意》三部科教影片的拍攝,貢獻出一生的寫意技法。12月6日,應邀赴香港舉辦“李苦禪、李燕父子書畫展”,並在港講學。12月13日至19日,“李苦禪,李燕書畫展”從香港移往九龍尖沙咀博雅畫廊繼續展出。《李苦禪畫集》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問世。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他出版的第一本大型畫集。由弟子龔繼先任責編,他對此甚為滿意。

1981年,被選為“中國畫研究院”委員。完成巨幅國畫《盛夏圖》,氣勢磅礴,豪情萬丈。這幅作品用四張“丈二匹”聯結而成,面積約有21平方米,堪稱中國大寫意花鳥史上的奇蹟。參加教學片《苦禪寫意》的拍攝。到灕江寫生作畫。

1982年,赴深圳,珠海、廣州、蘇州等地參觀。在深圳特區參觀時為《特區文學》寫了觀感,並題字“人傑地靈,振興有望”。在蛇口留下“振興中華,由南啟北”的題詞。

1983年1月13日,中國美術家協會,美協北京分會及中央美術學院在北京飯店聯合舉辦大型茶話會,慶祝老人86歲壽辰,並祝賀其從事美術教育工作60年。首都美術界畫友和其他各界人士100多人出席了會議。6月5日,與李燕合作《哺幼圖》,他畫竹石並題字,此為他生前所作的最後一幅畫。6月8日,應邀為日本長崎孔廟書寫儀門對聯:“至聖無域澤天下,盛德有範垂人間”。6月11日凌晨,因心臟病突發逝世。

1972年,周恩來總理指示抽調一批畫家為賓館和駐外使館作陳列畫,李苦禪也在其中,三年中為國家義務作畫三百餘件。此圖應該是這個時期內的作品。至於該圖的下落,應該是在其後人的手中。



六十九2345


李苦禪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他與徐悲鴻,齊白石等人都有著亦師亦友的關係,在他的作品中,關於《濃春圖》的資料比較少。

這幅作品是在70年代所畫,整幅畫都蘊有很深的內涵。此圖之花不求小處變化,渾然寫之,豐碩而有拙趣;葉不施綠。濃重沉著。又以小蕾上露,乾枝旁出,破其呆板。赭點、大石拓其空間,讓出墨蝶,最後以字點題,一派濃春氣象溢然目前。

苦禪老人很愛國花牡丹,但認為畫之多難脫俗,故以寧拙勿巧,寧素勿豔為宜。此圖之花不求小處變化,渾然寫之,豐碩而有拙趣......

根據史料記載,苦蟬老人的存世作品約有六千多件,贗品卻高達九成之上。苦禪老人的後人曾表示,1976年到1982年上半年是李苦禪一生繪畫創作的黃金時期,目前,市場上仿造這個時期的贗品也最多。

至於真正的《濃春圖》下落,有好幾種說法。其中有一種可能是被收藏家暗暗收藏起來。第二種可能是被苦禪老人後代所保存。

這兩種說法可能性最大,但也沒有直接表明其下落的證據。不過,我們其實更應該去注重圖畫作品的藝術內涵。至於其真跡的下落,其實不是很重要。





尋天涯


李苦禪先生的《濃春圖》有多種畫題及構圖的作品。早年曾在曹州書畫院見有《濃春圖》,其中一朵半牡丹,是硃色的。剛才在幾個回答問題的頁面所見《濃春圖》我發現是贋品!也就是偽造品。其中意思不想多說!.......(補充:我剛才到百度輸“李苦禪濃春圖”查看,其中果真有濃春圖!正與我所提以上的贋品:是一樣的!!!但贋品與真跡是哪麼明顯的差距!!!無論假畫如何偽裝,大家的精神是學不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