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2排6座MPV嗎?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說起RV熱潮,你腦海中想到的,可能都是那些無聊得讓你打瞌睡的東西。畢竟對於廠商來說,這些車型更應該考慮實用性,燃油經濟性,更要命的,考慮這些要素時,還得建立在開發成本相對有限的大前提下。

即便有如此多的條件限制,日本市場卻依然有一批特立獨行的RV車款——雖然他們似乎都做得有點過了…

日產Tino

(1998-2005)

雖然這臺車會讓你想起第一代雷諾Scénic(風景),但其實他們之間並沒有任何關係。Tino基於Sunny(B15型)平臺打造,作為一臺Tall Wagon,其最有特色的地方在於可以為6名乘客(3+3)提供足夠的乘坐空間,同時它的後排中間座位還可以拆除……總之變化各種各樣,完全看你自己的想象力。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比較特殊的是,Tino還是日產史上第一款採用混合動力系統的市售車款,為什麼選擇Tino呢?日產認為要更好地改善排放以及環保問題,應該著眼於Tino這類極具實用性的車款,而非小型車。另外他們覺得Tino將會是一臺熱賣車款(事實上也算得上是),將次世代動力系統投放到它身上,也有著積極的推廣意義。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話雖如此,這臺混合動力版Tino更多隻是在測試市場反應,畢竟它只能在網上進行預訂,而且限量僅100臺,售價還要比2.0L CVT汽油版頂配車型貴了100萬日元。更糟糕的是,當時的這套Neo Hybrid也遠沒有想象中省油,雖說也可能有日產經營不善導致研發投入不足等原因在,但這臺車似乎也確立了日產在混合動力領域的弟弟角色。

日產R'NESSA

(1997-2001)

雖然日產將它定位為Station Wagon,但因為較高的離地距,所以當時很多日本媒體會將它稱為跨界SUV。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這臺R'NESSA看著很大,也有著多變的空間(前排座椅可以360°旋轉),但因為本身的地臺設計得異常高,所以車內乘客只能委屈地以一個詭異的坐姿乘坐。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為什麼日產會推出這樣一臺不合理的車呢?這得從他們的另外一款產品Altra EV說起——看到EV兩個英文字母,我想你大概也明白了。它是一款純電動車,續航里程嘛大概有130km,當時日產把這臺車弄到了美國(主要是加利福利亞州)銷售,也有一部分進入到日本(日本本土叫R'NESSA EV),而汽油版的R'NESSA,僅僅是在Altra EV的基礎上,拿下了電驅系統,套上了包括SR20DET(輸出200ps)在內的一系列汽油發動機再賣給消費者而已,原本的不合理性,完完全全地保留了下來。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雖然後來日產還用這個平臺弄出了Altra FCV這一類試驗車,但在民用領域R'NESSA表現得相當差,原本日產計劃月銷售量可以達到6500臺,但從上市之初,也就每個月賣個1000臺的水平,最後到2001年停產,5年間也不過4萬臺R'NESSA走出生產線,嗯,畢竟消費者也不是傻子嘛。

豐田Corolla Spacio

(1997-2007)

初代Spacio誕生在1997年,雖然看起來非常“豐田(平平無奇)”,但它的內涵卻非常有趣。當時豐田提供了3款不同的車型,分別為常規的五座版本(2+3),擁有超級無敵後排腿部空間的四座版本(2+0+2),以及6座版本(2+2+2)。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當中6座版本的空間變化可以說是最多元化的,它的第二排可以“變身”為兒童座椅,也可以翻倒作為桌子,甚至還可以向前收納,使得第三排乘客擁有接近於四座版的腿部空間。只是有這麼個問題,這玩意終究只是個110系Corolla的底盤,所以空間肯定不能算多,這就導致6座版本的第二排座位腿部空間極為壓迫。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第二代車型在2001年推出(歐洲市場叫Corolla Verso),雖然僅提供7人版,但玩法依然很多,第二排依然可以變為兒童座椅,只是更讓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那怎麼看都是在玩區別對待的第三排板凳,其唯一可取之處,大概就是可以完全收納到地臺中吧。

豐田Nadia

(1998-2003)

長得有些Emmm的Nadia是豐田Ipsum的一款衍生車型,賣點跟初代Spacio的四座版有點類似,同樣是超級無敵大後排——要知道,Ipsum本身是一款平臺源自Corona的7座MPV……可想而知,Nadia的後排表現有多變態,尤其是腿部空間,比你的第二代Century還要多。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因為不必像Ipsum般考慮到多人載重的使用環境,所以Nadia的懸架調教會更貼近於一般轎車,甚至會有些許運動化的意思在裡面——不要想太多,這只是相對Ipsum而言。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定位上來說Nadia跟前文提到的日產Tino其實是一樣的,而這款車也被視為豐田面對主流市場從Wagon轉向MPV車型而打造出來的一款過渡性車型。其知名度以及受歡迎度也遠沒有它的兄弟Ipsum高。

本田Edix

(2004-2009)

如果只是將它當成一臺Civic(EU型)底盤的Fit,那也未免太看低它了。本田在Edix融入了3by2理念,簡單地說就是3+3的座位佈局,只是它比日產Tino做得更多,Edix的六張座椅都是獨立的。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同時為了避免乘客之間的接觸過於親密,6個座椅均附帶滑軌,可以進行相當程度的前後移動。至少,我們沒有任何必要去懷疑它的空間靈活性,你懷疑的話,就是不相信本田。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當時本田也把Edix拿到海外市場銷售,更名為FR-V,在動力配置上都加入了一些歐洲人喜歡的元素,譬如柴油發動機,以及真皮座椅等等。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你見過2排6座MPV嗎?

當時FR-V在歐洲的銷售成績可圈可點,只是在日本,卻處於叫好不叫座的尷尬狀況。畢竟實際使用起來,這6張獨立座椅實在是太窄了一點,更重要的是,它的油耗表現也不太出色(早期配備相對省油但是沒力的1.7L D17A型發動機,後期只剩下2.0L以及2.4L機器)。

輪到你說:

這些詭異MPV,你最喜歡哪一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