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V 新選擇——嘉際

開放二胎政策以來,國內對於MPV車型的需求愈發強烈。從外觀講,MPV車型分兩種,醜的與不醜,選擇MPV經歷就像年輕時的感情經歷一樣,“喜歡我的人,我不喜歡;我喜歡的人。並不喜歡我”。真能入眼的是真的很貴,便宜的又實在喜歡不起來。

MPV 新選擇——嘉際

嘉際的外形設計主要走年輕路線,吉利家族化的設計元素“搬”到這臺MPV上之後,同樣很受用。

MPV 新選擇——嘉際

車頭運用了吉利最新家族式設計,吉利星河回紋式進氣格柵除了凸顯自家的設計語言,格柵下沿鍍鉻裝飾條向兩側大燈延伸,進一步加強車頭的橫向效果。

MPV 新選擇——嘉際

不規則形狀設計的大燈有別於吉利旗下其他車型,同時使用遠近光一體的LED大燈搭配LED日間行車燈,可以說相比吉利旗下其他在售車型的大燈要好看不少。

MPV 新選擇——嘉際

懸浮式車頂讓嘉際有別於其它MPV,尤其是從C柱逐漸下滑的尾部造型減少了傳統MPV的呆板形象,不過A柱的三角窗又在提醒我們這是一輛MPV。(總感覺側面與Espace有點相近)

MPV 新選擇——嘉際

配備了18寸輪圈,輪胎規格為235/50 R18輪圈樣式類似於花瓣造型,這在同級別並不是常見,但在胎壁較厚的情況下,並不能突出大輪圈的特點。

MPV 新選擇——嘉際

吉利嘉際的車尾未跟風使用貫穿式尾燈設計,總體來說是個MPV該有的尾部造型,使用鍍鉻裝飾條將兩側尾燈相連接的設計手法也與車頭相呼應。

MPV 新選擇——嘉際

雖然尾燈造型與博瑞GE的尾燈並不相同,但如出一轍的示廓燈帶非常有辨識度,三條翻轉的LED燈帶設計,已經成為吉利汽車標誌性元素。

MPV 新選擇——嘉際

內飾設計採用吉利全新的“全景星空”設計理念。但顯而易見地傾向於家庭的訴求方式。談不上輕奢,但很舒服;說不上激進,但又有些科技感在其中左右......

MPV 新選擇——嘉際

三輻平底方向盤再次喚醒了MPV的運動屬性,粗細適中,皮質包裹的也很細膩。多功能方向盤的左側按鍵負責控制巡航、接聽電話;右側按鍵負責控制多媒體系統和切換行車電腦的顯示。

MPV 新選擇——嘉際

7英寸的全液晶儀表尺寸有點兒小,僅僅是夠用程度,不過好在分辨率、流暢度什麼的都沒問題。駕駛模式不同顯示效果也不一樣,SPORT運動模式下表盤顏色呈現紅色、ECO經濟模式下則呈現藍色。

MPV 新選擇——嘉際

12.3英寸中控大屏,集成了地圖導航、在線音樂、導航購物等智能操作系統,界面與智能手機相似,操作簡單,遺憾的是不支持CarPlay等手機互聯繫統。

MPV 新選擇——嘉際

帶雙色提示燈的可加熱杯架是內飾設計上的一個小亮點,簡單實用還充滿科技感。

MPV 新選擇——嘉際

全景大天窗自然不能少,但不過並不是全系標配,只有中高配車型才配備。

MPV 新選擇——嘉際

座椅很顯檔次,頭枕設計、皮質配色和縫線細節十分到位,前排座椅的質感比較軟適合長途旅行,尤其是頭枕設計,可以調節角度,對頸部起到了充分支撐的效果,但電動調節也只有中高配才有。

MPV 新選擇——嘉際

第二排座椅支持靠背角度調節及座椅前後調節,此外兩個獨立座椅還配有獨立的中央扶手。同時第二排右側座椅還配備了一個USB電源接口,前方還備有一個長方形儲物格放手機用,很貼心。再加上後排空調控制區下方的兩個USB接口,第二排乘客一共能有三個USB接口,還是挺幸福的,日常充電、玩兒手機需求絕對能得到滿足。

MPV 新選擇——嘉際

第二排配備空調出風口、可以調節風量大小,並設有USB接口、220V電源接口和12V電源接口。

MPV 新選擇——嘉際

第三排左右各配備了一個USB接口及儲物格,且日常搭放胳膊的位置都用皮質軟性材質覆蓋了,很貼心。

MPV 新選擇——嘉際

後備廂空間依然能夠放倒第三排座椅拓展延伸,只是會受到第二排座椅不能摺疊的影響,會限制一些較長行李的放置。

MPV 新選擇——嘉際

MPV 新選擇——嘉際

MPV 新選擇——嘉際

動力方面,吉利嘉際搭配三款動力,1.5T MHEV(1.5TD+48V輕混),最大功率為190馬力(140千瓦),最大扭矩為300牛·米,1.8T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84馬力(135千瓦),最大扭矩為300牛·米,未來更有1.5TDPHEV(1.5TD+電機 插電混)可供選擇。

MPV 新選擇——嘉際

與之匹配的是,1.8T發動機搭配6At手自一體變速箱,1.5T輕混車型搭配7DCT雙離合變速箱

MPV 新選擇——嘉際


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掛與後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掛的組合,這也是國產MPV上常見的懸掛組合,並無亮點。

MPV 新選擇——嘉際


作為吉利的首款MPV車型,不論是高顏值外觀還是內飾設計都不會覺得單調,與吉利車系其它的風格也保持了統一。另外在6座版本2+2+2和7座2+2+3與2+3+2的版本的佈局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要,在細節上設計的關注也給它帶來了不錯的品質感。另外如果將高科技配置多往中低配車型下放一些,我支持中國品牌利用自己的優勢給合資品牌更大壓力!因為最後受益的一定是消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