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战出来,被皇帝处死后,皇太后哀痛不已

说到明王朝名臣,就不得不说于谦,于谦七岁那年,就有一个和尚看了他的面相,就说道:“他以后必然是救世的宰相。”在土木堡之变的前一年,于谦已经是京师的兵部左侍郎,离宰相也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年仅23岁的大明英宗皇帝被困土木堡,史称“土木堡之变”。明英宗9岁即位,从来没有出过宫门,也没有带兵打过仗。但是在大太监王振的唆使下,决定自己带着50万大军御驾亲征,可能这是每一个男人的梦想吧?我相信每一个男人都有一个在沙场中建功立业的梦。当然年轻的明英宗也不能免俗。

他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战出来,被皇帝处死后,皇太后哀痛不已

有梦没有问题,但是明英宗从来没有领兵经验,不带能征善战的将领和谋士,却带了大字不识几个宦官王振。自己作死就算了,还连累了50万大明将士。不出所料,仅仅一个月后,前方就传来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的消息。这个消息就像瘟疫一样,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传开,天仿佛塌下来了一样,到处都是百姓的哭喊声,仿佛大明朝亡国就在眼前似的。

拥立景泰帝

此时的京城乱成一锅粥,留守京城的是明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得知自己的哥哥明英宗被俘虏后,朱祁钰心里也是一团乱麻,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自己也从来没有面对这种情况。再加上群臣在朱祁钰面前七嘴八舌,要求抄了宦官王振的家,认为王振是罪魁祸首,而王振是明英宗的宠臣,朱祁钰害怕明英宗回来,怪罪自己,更加慌了手脚。这时候于谦便站了出来,劝解道:“殿下,现在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候,你如果有个好歹,将来怎么面对蒙难的英宗皇帝?群臣虽然有点失礼,但是都是为了大明江山着想。土木堡之难,是王振一手造成的,不抄不足以平民愤。”

他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战出来,被皇帝处死后,皇太后哀痛不已

朱祁钰听了于谦的劝解,觉得于谦说的有理,便答应了群臣的请求,下令查抄宦官王振,朱祁钰自己也是心理难安,匆匆回宫。

大明不可一日无君,没有皇帝,整个大明王朝就没有主心骨,既然明英宗已经被俘,这一年的九月,朱祁钰便在于谦等大臣的拥戴下登上了皇位,号为景泰帝。

京城保卫战

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明朝也损失了50万大军,而这50万却是整个大明朝的精锐,而留守京城的只有十余万老弱残兵。京城内一些王公贵族,害怕瓦剌攻打过来,京城守不住,便鼓动新上任的景泰帝,将京城南迁到旧都南京。大臣们为是否南迁争论不休,景泰帝也是左右为难。

这个时候的兵部尚书于谦说道:“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人心所向,怎么能够说放弃就放弃,难道陛下忘了宋朝南迁的事吗?现在最重要的是,迅速调集军队。安定民心,积极备战,稳定局势,争取主动。”

他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战出来,被皇帝处死后,皇太后哀痛不已

于是景泰帝下定决心,“倡议南迁者,立斩不饶!”

在明朝积极北战的同时,瓦剌带着被俘的明英宗,竟然不超过十天,就一路打到京城。此时于谦已经做了精密的部署,他将朝廷主力,放置在九门之外,而内城只留守少量军队。而瓦剌认为主力应该在内城。于是瓦剌一拥而上,猛攻内城,这样瓦剌就中了于谦的计谋,瓦剌主力也就成了瓮中之鳖。

瓦剌对北京久攻不下,只得退兵,第二年便将被俘的明英宗放了回来。

英宗复位

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人心浮动,大太监曹吉祥等人趁景泰帝病重,将被软禁的明英宗朱祁镇救出,明英宗复位,而景泰帝也在最后时刻撒手人寰。

他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战出来,被皇帝处死后,皇太后哀痛不已

明英宗复位后,对于景泰帝旧部于谦自然不怎么待见,于是徐有贞,石亨等人便趁机诬陷于谦“逢迎景泰篡位”。明英宗本来还顾念于谦保卫京城有功,但是徐有贞却补了一刀说“如果不杀于谦,陛下复位以什么名义呢?”明英宗吸了一口凉气,只得同意将于谦处死。

明英宗的皇太后听说英宗处死了于谦,哀悼不已,英宗看到自己的母亲这样,也有了一些悔意。后追封于谦为“忠肃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