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勤: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

盧勤: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


培養孩子高情商就是愛孩子、用孩子、誇孩子


1家庭教育決定了孩子的高度


家庭成長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取決於成長過程中,受到怎樣的家庭教育。


家長的很多做法,明明是出自於對孩子愛,為什麼結果卻變成互相傷害了呢?


盧勤: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


在《中國少年報》擔任幾十年“知心姐姐”的盧勤,發覺現在孩子的成長環境,出現了“三大三小”。

生活的空間越來越大,生長的空間越來越小;住房的空間越來越大,心靈的空間越來越小;外面的壓力越來越大,內在動力越來越小。

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父母毫無保留的愛著孩子,卻沒有真正理解、走進孩子的心裡。


2得不到父母認可的孩子一輩子都活在自卑裡


孩子內心最大的渴望,就是得到爸爸媽媽的肯定。

臺灣著名作家三毛曾在文章《一生的戰役》裡寫道“我一生最大的遺憾不是沒有賺得全世界,而是請你欣賞我”,這個“你”就是她的父親。


父親看到這句話很感動,留下了一句話,“深受感動,深為身邊有你這樣的小草而驕傲。”


三毛淚流滿面,“這句話我等了一生一世,直到你今天親口說出來,才抹殺了我在這個家庭永遠抹不掉的自卑與心虛。”


盧勤: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


很多家長總怕誇獎會讓孩子驕傲,與其讓別人指指點點,不如自己先“毒舌”一番。


其實在孩子的心裡,哪怕全世界都不認可我,只要你認可我,那世界就是完整的,我就有力量前行。


得不到父母認可的何止三毛一人?常常被打擊的孩子,不僅心裡苦,還因為缺乏安全感,一輩子都活在自卑裡,總認為自己不夠好,配不上這個世界。


3 走不進孩子的心因為你沒有轉換角度


臺灣一位知名主持人曾經和“知心姐姐”盧勤抱怨,每次帶著三歲的女兒去商場,女兒總是又哭又鬧。她很不理解,商場這麼好玩,怎麼孩子卻不喜歡?

直到有一次,她蹲下來幫孩子繫鞋帶,“意外”的發現了孩子眼中的世界:不是琳琅滿目的商品,而是可怕的大手大腳大腿。


盧勤: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


於是她立刻決定把女兒抱起來回家。可是孩子上了肩膀就不哭了,因為發現了玩具。


她忽然意識到,孩子看到的世界和大人們不一樣,只有和孩子站在一條視平線上,才能理解孩子,走進她的內心。這也給盧勤莫大的啟發,在之後的工作中,她每次都蹲下來,用孩子們慣用的語言和他們進行交流。所以無論多倔強、多叛逆的孩子,都願意放下心防,跟她袒露心聲。


可是大部分家長甚至沒意識到,孩子眼中的世界,跟自己有何不同。有多少誤會,都是因為家長沒有放下身段,用高高在上的姿態指責孩子的不是?


4 愛孩子不需要理由但需要方法


盧勤常常說,家庭教育很簡單,只要做到“愛孩子、用孩子、誇孩子”就夠了,但很多家長根本不會使用孩子。


曾經有個小男孩給盧勤寫信,他給正在看電視的父母倒茶,本來以為爸媽會誇他懂事。沒想到媽媽卻說:“別藉著倒茶的功夫看電視,唸書去!考一百分比什麼都強!”

男孩在信裡放狠話:以後再給爸媽倒茶,我就不是人!

教育是件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的事。覺得一百分比一杯茶更重要的父母,到老了也別怪孩子沒良心。


盧勤: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


那麼,孩子究竟要怎麼用?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其實大不相同。盧勤總結出8個字:享受兒子,欣賞女兒。


盧勤最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就是:有兒子就是不一樣!


兒子三歲半時,盧勤抱著孩子擠公交,沒擠上。兒子關心的問:“媽媽你怎麼啦”,“媽媽下鄉插隊的時候把腿摔壞了,抱著孩子上不了車。”聽完後,兒子立刻跳下來幫她捶腿,盧勤欣慰的說:有兒子就是不一樣!


在這句話的鼓勵之下,孩子學會了關心:天冷了,兒子會幫媽媽添棉被;學校獎勵了巧克力,第一時間想到媽媽分享。爸爸出差了,懂得做飯照顧媽媽。孩子的責任感,就在一次次的“有兒子就是不一樣”的誇獎中,被培養和調動出來。


盧勤: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


有女兒的家庭,尤其是父親,要用愛和賞識滋養她。如果一個女孩從小缺少父愛,長大後很有可能會找一個像父親般的男人。

父親應該怎麼愛女兒?一句話就夠了:有個女兒真好!

有個小女孩幼兒園放學回家,發現爸爸生病躺在床上。她著急的跑回房間拿出自己愛吃的糖,對爸爸說:“爸,你發燒了,別哭啊!把藥吃了,不苦不苦。”爸爸乖乖的把“藥”嚥下,對女兒說一聲“有個女兒真好”。在賞識中長大的女孩,愛人愛己,在指責中長大的女孩,勾心鬥角。

5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讓孩子擁有強大內心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基礎。這一點盧勤也深有體會,因為她從小就在母親愛的教育下,繼承了樂觀、樂於分享的品質。

盧勤在東北農村插隊時,不小心腰受傷了要住院,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給媽媽寄一封信,免得她事後得知,更加著急。

盧勤以為媽媽回信一定會問“怎麼住院了?要不要我來看你?”結果信裡只有一句:太好了,你終於可以休息了,你太累了。

一句“太好了”深深的觸動了盧勤,人的心情變了,病也好得更快了。此後,她常常用這句話提醒自己,要用好的心態去面對任何發生的事情,因為改變心情就改變了世界,把痛苦變成痛快,於是人就活在快樂之中。

但是在現實中,很多孩子這樣的表現卻讓父母和老師頭疼不已:

孩子脾氣大,一言不合就地上打滾、摔東西

孩子叛逆不聽話,動不動就頂撞/鬧冷戰

在家裡橫、出門又膽小

遇到一點小困難就放棄,不願意堅持

不懂得分享,不會融入其他小朋友

看電視玩遊戲很專注,遇到學習就走神

……

優秀的老師和父母,都懂得:

也許孩子現在調皮、不聽話、動不動就摔東西,是個小小磨人精,但是隻要方法正確,就能把不好變成好,在父母和老師正確的培養下,孩子最終會朝著美好的目標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