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脑卒中”预防很重要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中风”,是危害健康的杀手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而且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脑卒中危险因素普遍暴露,脑卒中发病率急剧攀升。

10月29日是第14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预防为主,远离卒中”,口号是“远离卒中,从健康生活开始”。在此期间,市内不少医院都将举行防治大型义诊活动,进行咨询义诊、健康宣教。我们也特别邀请了厚街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黄益洪来我们讲解下这个疾病,以及它该如何预防?

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多

“脑卒中指的是因血供异常所引起的脑损伤,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黄益洪介绍,据有关数据统计,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0%以上,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而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

据介绍,一旦发生脑卒中,将对患者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给患者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在去年国际公布的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我国脑卒中的发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黄益洪还用厚街医院临床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据统计,从今年1-9月厚街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缺血性脑卒中一共458人次,而去年同期是390人次,增长率达17.4%。去年我们全年一共静脉溶栓71例,今年前三季度就已经超越这个数字,全年估计可达100多例。”同时,在神经外科,收住的脑出血病人也较前有明显增多。

控制10项可改变危险因素

那么,是什么原因会导致卒中疾病呢?黄益洪介绍,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种。

“我们将其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不可控的因素,比如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等。还有一大类是可以控制等因素。”他介绍,2016年发表在《The Lancet》杂志的来自32个国家的Interstroke研究结果显示,全世界90.7%的脑卒中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吸烟、酒精摄入、饮食、超重或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心理因素在内的10项可改变危险因素相关。同时,研究结果也提示我们,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并且脑卒中的一级预防也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根本措施。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这也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根本措施。”

据悉,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是减少脑卒中发病以及复发的关键。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发生前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包括生活习惯调整和药物调整。生活习惯控制包括: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等。药物控制包括通过药物对基础疾病进行干预,如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房颤等的药物干预。

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预防已有脑卒中症状或已发生脑卒中的患者再次发病,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降低血栓风险,以及对血管狭窄、动脉瘤、烟雾病等进行手术干预,预防脑卒中的再发。

他还介绍,脑卒中患者常存在各种后遗症,包括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等,严重影响生活。及时的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恢复至关重要。理论上来讲,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越早地开展规范的康复治疗,患者的预后会越理想。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矫形器治疗、中国传统治疗以及康复护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