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本地話(蛇話、尖米話)到底是屬於白話還是客家話?什麼起源?

風起憶桜落


惠州話

當地又稱東江本地話,博羅話,蛇佬話。

主要分佈在惠州市境內的舊惠州府城、歸善縣城及東江沿岸平原地區(惠城區及博羅縣,龍門縣), 此外惠陽區,惠東縣的沿西枝江地區也有不同程度的分佈。

惠州話,這種被客家人稱為“蛇話”的東江土語,到底是客家話還是粵語的問題,數十年來,方言研究專家多有討論。也有說法認為惠州話是縛婁古國的“國語”。惠州話淵源久遠,話語中至今仍保留了不少原汁原味的古漢語成分,其音韻豐富,既有與粵語相近的地方,又與客家話相似,更有自己獨有的特點,因而頗具特色。

惠州話在語言學上的分類存在爭議:劉叔新主張劃為粵語語系,有學者認為是客家話(嚴修鴻等),也有學者認為是非客非粵的贛系方言(劉鎮發);但操惠州話的人並不認為是客家話,也不認同自己是客家人。



滾滾紅塵囂囂


崖系惠州人,崖來答汝計惠州問題。

惠州蛇話,系惠東山區的少數民族 畲族 所講的本地語言,現在已經很少人會講了。因為政府搞了一堆惠民工程,那些少數民族統統都下山同漢族住一起了。

惠州軍聲,系雙月灣地方特有的方言,為平海古城守軍語言,同海南島軍聲、電白古城、陸豐古城軍聲、差不多,現在沒多少的老人會講了。

惠州尖米話,為惠東縣鐵湧地區特有的語言,怎麼來的?屬於那裡?分屬語系?研究了十幾年都沒個定論。

惠州瑤話,當屬於龍門藍田地區的少數民族 瑤族方言。

惠州白話,是當年廣府地區劃分到惠州,現在的龍門一部分、博羅一部分還是講廣府白話。

惠州鶴佬,同屬閩系方言,在惠東、惠陽、東莞、深圳都佔有大部分。

惠州惠陽客家、惠州山區客家、東莞客家、深圳客家,本都屬於東江系客家話,但發音有點不同。










強力雞血針


嗯嗯,數量不多的惠州土話狗急跳牆了,亂投靠去抱廣府腿了,殊不知廣府也是強弩之末,目前全廣東省各方言都受到北方語言不斷蠶食,也沒有廣州人把惠州土話放在眼裡,總不可能叫廣州人來認這個不倫不類的惠州土話吧!惠州客家人就好好說客家話就行,千萬別去偏向惠州土話!讓他們自生自滅吧。小小惠州土話怎可抵擋大客家對惠州的攻城略地,哈哈。



東江惠州客家郎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要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惠州的地理位置,惠州地處珠三角通往粵東、粵北門戶,往東是汕尾、汕頭,往北是河源、梅州,西面是廣州、東莞。正好是廣東三大語系(廣府、閩南、客家)的交匯處,所以惠州的方言有很多,也相對複雜,但萬變不離其中,惠州的各種方言都來源這三大語系。下面我談談惠州的幾種主要方言的源頭及分佈情況:首先是惠州話,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惠州本地話,很多人(包括一些學者)把它歸屬於客家話,我認為是不妥的,嚴格意義上說惠州話應歸屬廣府文化語系,老一輩的惠州人都知道惠州城內大家都是看粵劇、聽粵曲的,從來也沒有聽說惠州城內人會唱客家山歌,語言與劇種是相依的關係同宗同源。這就是我堅信惠州本地話屬於廣府語系的最直接的依據。說惠州話方言的地方不多,主要集中在惠州市區內以及惠陽區的部分村居。仲愷區瀝林、潼湖,博羅的羅陽和河源的源東等地方言也與惠州話相近,應同屬一類語種。換句話說這種惠州話語種同屬廣府語系,主要分佈在東江沿岸一帶的主要鎮村。

其次我要說的是惠州另一種方言“學佬話”,其實就是閩南話,是惠州人對說閩南語系的統稱。過去惠州說學佬話的人主要居住在東江及西技江沿岸的一些村落,現在如果按大惠州概念說學佬話的地區還應該包括惠東沿海的鄉鎮。據說惠州講學佬話人的祖先都來自福建,早先都以捕魚為生,所以都在沿江、沿海而居。

最後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惠州的客家話。在惠州說客家話的人很多,區域也很廣,可以說除了主城區以及沿江、沿海以外大部分地區都是說客家話的。大家都知道客家人的祖先都是古代由中原南遷而來,惠州是客家人遷居相對集中的地方,所以有人說“惠州人就是客家人、惠州話就是客家話”。但大家通過我前面的介紹就應該知道這種說法是片面的,惠州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多種方言長期並存的局面,這種相互包容,和諧發展的人文環境從古延續至今成為惠州特有的精神品質。相信這種寶貴才富一定能助力惠州更好更快發展。


手機用戶50835259633


惠州所處的東江流域算是廣東發展最早的區域,秦置廣東最早的廣東四縣,古惠州地區就佔了兩個,傅羅和龍川縣。而在先秦時期,東江流域和粵東地區還存在一個古老的小國縛婁國。

由於山河隔絕,歷史古籍對先秦以前的廣東的記載缺失,很多歷史問題已經不可能探尋明白,只能依據零星的文字記載和出土文物進行推理猜測。在惠州地區出土的青銅器和墓葬也證實了縛婁國的存在。

既有國,說明當時的東江流域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文明程度,語言肯定已經存在。所以有本地文史專家猜測現在的本地話(包括惠州、博羅、河源、老隆和連平話及一些零星地區的所謂蛇話、佔米話等)就是當年的縛婁國語。不過古縛婁話和現在的東江本地話肯定不能相提並論,畢竟本地話是漢化的方言。但是,再怎麼漢化,語言和生活習俗也即文化,總是要留下蛛絲馬跡。嶺南在古代是一個相對隔絕的地方,文化更能流傳,所以東江流域的本地話和古縛婁語存在關聯。

畲、輋、蛇和斜,其實都是畲族的畲字的不同字面寫法,在本地話語音中是基本一樣的,只是在普通話或北方官話中的語言不一樣而已。以上各字普遍存在粵東地區的地名中,說明古代現在的畲族或同類族群也曾經普遍生活在粵東地區。至於輋人和縛婁人是不是來自同一族源,在國內基本沒人研究,也就沒人知道。東江流域本地人和畲族可能是同一族源,同為百越土著之一,只不過生活在平原河濱地區的古百越土著早已漢化,偏居山區的土著遺留到今成為少數民族。也可能畲族在某個時期遷徙到這裡,普遍生活在東江流域,後來又大部滅亡,少部分又遷徙走了。

按邏輯推理,我認為第一種可能性較大。

至於廣府話和客家話,也和東江本地話的發展路徑相同,一樣都是古百越土著之一漢化後的方言留存。根據本地人的歷史傳統思維,本地人認為既不是廣府人(番禺人),也不是客家人,古惠州地區是廣東三大民系交匯交融的地區。至於什麼來源於河南只是各地的歷史文盲的自卑心理扭曲變態的表現。

很古怪,在廣東廣府、客家和潮汕三大民系中,都有無知者編造各種各樣的中原神話,唯有惠州人不編。不編也有煩惱,惠州人都被客家了,不經惠州人同意就被客家了。


獅子滾球


惠州話就是東江話,俗稱“蛇話”或“蛇音”,使用東江話的本地人就是東江人,東江人佔據惠州和河源兩地的總人口數的60%,客家人只佔少數。東江人是東江流域的原住民,比客家人到達東江流域至少早幾千年。東江人發明了獨豎一幟的《東江鹽焗雞》,可惜,近年來,客家人將《東江鹽焗雞》據為己有,對外炫耀為《客家鹽焗雞》。

東江人的飲食文化與廣府粵菜差不多風格,而且,東江人可以用東江話與廣府人直接交流互通,東江話並不能與客家話直接交流互通,但是,客家人為了將惠州和河源打造成客家城市,就冠予東江人為“客家先民”,對外宣傳成客家城市。

至於東江話的歸屬問題,大多數學者只認同東江話屬於粵語惠河系,只有客家學者,明知東江話不能與客家話直接交流互通的情況下,仍然違背常理,將東江話的論證為客家話。






搞三搞四用戶


惠州地區各地都有本地話或者土話,各地土話都不同,但都會講客家話。


勇拓者6


惠城話讀音有45%本地特點,45%同客語,10%同白話。惠城話有部分白話詞。從字的讀音系統來看,偏向白話特徵很少,比粵客相似度還要低。ung韻在惠城話中讀erng。這種特徵在贛州客語比較多見。比如惠城洞terng,白話dung。惠城i韻同客語,白話讀a韻。客語/惠城金gim,白話gam。惠城淨qiang,白話zeng。可以查一下薪典網調查讀音。





毋講爾聽


惠州話,又稱惠城話、府城話、禎州話。當地人稱為“本地話”、“蛇話”,到底是客家話還是粵語的問題,數十年來,方言研究專家多有討論。也有學者認為惠州話是縛婁古國的“國語”。

惠州話淵源久遠,話語中至今仍保留了不少原汁原味的古漢語成分,其音韻豐富,既有與粵語相近的地方,同時又受到粵臺片客家話(惠陽話)的影響,因而頗具特色。此外,惠州話在語言學上的分類存在爭議,多數語言專家認為是客家話的一種方言,部分學者認為是“非粵非客”的方言,也有學者主張劃為粵語的分支。



都屬於客家話分支的一種:

一般把蛇話歸為客家話的一種,但蛇話與單純的客家話之間有一定的距離,蛇話是界於客家話與粵語之間的一種方言。

被當地人視為“四不像”的混合型漢語方言——尖米話。尖米話不屬於閩、客方言,也與粵語有別,同當地的“軍話”也不像。從聽感上講,惠東的尖米話則又是帶有客味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