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業績考:增速放緩 加緊“搶收”

第一建聞 | 房企業績考:增速放緩 加緊“搶收”


第一建聞 | 房企業績考:增速放緩 加緊“搶收”

隨著“銀十”逐漸走向尾聲,房企前三季度業績也進入密集披露期,迎來“業績考”。綜合前9個月,在樓市嚴調控及長效機制逐步建立的背景下,房地產市場更趨理性,規模房企業績增長平穩。從行業特點來看,當前正處在行業調整期,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上升通道愈發擁擠,“強者恆強”特徵顯著,而小房企最先受到衝擊,清一色顯疲態。

千億陣營:強者恆強 增速放緩

從業績規模來看,前三季度已有21家房企成功邁入“千億陣營”。其中中梁控股、華夏幸福和富力地產三家企業在9月底突破“千億”。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5家企業的銷售額超過兩千億元,依次為萬科(4756億元)、中國恆大(4531.8億元)、碧桂園(4229.3億元)、融創(3694.9億元)、中海(2902.1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7月爆發“黑天鵝”事件的新城控股,今年前9個月累計合同銷售金額約1976.9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3.89%。在在克而瑞發佈的上述榜單上,新城控股1~9月銷售金額繼續位居行業第八,且與第九名拉開了一定差距。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規模央企的銷售表現較為搶眼,保利、中海、華潤、招商蛇口1~9月的銷售增速分別為14.6%、30.9%、24.7%和39.6%,高於Top50整體增速。

第一建聞 | 房企業績考:增速放緩 加緊“搶收”

從目標完成率來看,根據克而瑞的榜單,整體來看,前9個月房企全年銷售目標完成率均值為70.77%,相比前8個月整體提升了8.68個百分點。在公佈了2019年銷售目標的52家房企中,包括九龍倉、陽光城、佳兆業、中海地產、世茂房地產等在內的11家房企銷售目標完成率超過80%。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九龍倉和寶龍地產均超過九成,銷售目標完成率分別為93.94%和90.26%,世茂前9個月實現的合同銷售額1739.9億元,達到了全年銷售目標的82.85%。而以2700億元的目標來計算,新城控股前三季度已經完成了73.22%。

“在市場平穩的大環境下,房企們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實際上既有外延式的發展,也有內部擠壓性的增長。”中國房地產指數研究院院長陳晟解釋稱,在嚴調控、高競爭的市場背景下,大型企業自然會有更多的優勢,加快自身的增長速度,“但是很多中小企業的空間由此被釋放出來了”。

縱觀行業發展規律,“強者恆強”已成常態,從規模、拿地、融資、市場認可度等各個方面得以體現。據同策研究院統計,1~9月,Top20上市房企共計耗資14001.84億元拿地,佔全國土地成交金額的39.34%。克而瑞研究中心則認為,2019前三季度融資超200億元的企業有17家,與去年持平,主要仍是龍頭房企以及在2019年快速擴張的企業。

與此同時,行業各梯隊門檻也在進一步提升。中信建投研報指出,從全口徑銷售金額入榜門檻來看,百強房企各梯隊門檻均有所提升,提升幅度則差異顯著:Top10、Top20、Top50 和Top100銷售門檻分別同比提升24.6%、5.1%、25.7%和16.8%。

而中指院分析認為,整體來看,三季度重點監測房企銷售業績保持增長,但需求入市積極性減弱,企業銷售業績增速放緩。中指院數據顯示,2019年1至9月,20家重點監測房企合計銷售額達4.2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4%;銷售面積為3.0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1.6%。

“進入三季度,企業整體推貨力度不減,但在政策調控力度不放鬆和金融監管從嚴的形勢下,市場觀望情緒濃厚,項目開盤去化不及以往”。中國指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分析表示。

中小房企:競爭加劇 逆流而上

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稱,規模房企愈發注重量質並行、穩健發展,門檻變化相對穩定。而Top50之後的中小房企則面臨著更為嚴峻的競爭格局,需要通過加速週轉和加快搶收回籠資金來實現規模擴張。

《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梳理發現,中交地產、南山控股、嘉凱城、京投發展、陽光股份、美好置業、格力地產等業績預減、虧損,或增長放緩。

第一建聞 | 房企業績考:增速放緩 加緊“搶收”

中交地產最新業績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交地產預計,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63億元,同比下降69.87%;基本每股收益約0.31元,較去年同期下降0.7元。

中交地產對此表示,由於上年同期合併中交石家莊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確認當期投資收益2.36億元,因此期內淨利潤同比減少。同時,期內房屋交付面積較上年同期減少,交付項目的毛利率略有下降,導致結轉利潤減少。

嘉凱城前三季度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4.35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虧損約19.33%。其中,第三季度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約5742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虧損約80.74%。

前九月,陽光股份公司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4000萬~5000萬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78%~747%。變動主要原因為公司在2018年取得較大的政府補助,本期不存在此類事項。

京投發展預計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約為2472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虧損約為4382萬元。

究其原因,分析人士表示,業績不佳原因除季度結轉週期、非經常性損益等因素外,眾多小房企已連續多年處於下降通道。當行業競爭越發激烈,規模房企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時,留給小房企逆流而上的通道更加狹窄。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截至2019年7月23日,全國共有271家地產商宣告破產。破產原因多涉及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嚴重資不抵債。

國內有上萬家房企,適當的調整、兼併重組非常正常,可以讓市場變得更加健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認為,目前正是房地產行業提高產業集中度、產業結構更加健康的時候,市場這樣的調整是件好事。

對仍在逆流而上的小房企來說,工銀國際房地產首席分析師李興文認為,資金、融資能力、拿地優勢等已成為開發商進入土地市場的壁壘。他建議中小房企不要把規模放在首位,要轉向以客戶為中心,以提升盈利能力,實現利潤和規模的增長。

展望:迴歸理性 房企將加緊“搶收”

“銀十”已接近尾聲,展望四季度,克而瑞研究院認為,在“房住不炒”定位下,房企規模增速將趨向於穩健提升,房地產市場逐漸向理性迴歸。而面對融資渠道收緊及短期債務壓力加大,房企將更加依賴銷售回款來補充資金鍊,未來需要加速銷售推貨,以促進現金回籠。

第一建聞 | 房企業績考:增速放緩 加緊“搶收”

根據大多數房企此前公佈的中報,多數企業的供貨節點集中在四季度,這將為業績衝刺提供有力保障。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四季度是房企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衝刺階段。在銷售承壓、項目總體去化率下降的背景下,房企可能會在四季度加緊供貨進行“搶收”,整體業績會因此有進一步的提升。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儘管目前市場平穩,但規模房企在資源、品牌等方面都有比較的優勢,因此在第四季度依然會有不錯的表現。此外,在“一城一策”制度之下,市場整體流動性格局將有望保持持續寬鬆,同時房企融資環境和經營環境在四季度預計也將有所改善,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市場預期。

不過,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則表示:“從政策預期看,後續市場繼續出現下行的風險非常大,政策收緊預期明顯出現,包括信貸等政策將抑制市場。”

億翰智庫指出,受土地起拍價提高、出讓門檻抬高的影響,土地隱性成本的高企,將會降低房企對土地市場的熱情。“甚至也會影響房企對未來房價上漲的預期,因為銷售利潤空間有限,疊加自身現有土地儲備規模等多方因素,房企表現謹慎。”

這意味著在投資端,伴隨著市場政策變幻,資金壓力趨緊,雙重因素疊加,房企謹慎投資和加速搶收將成主旋律。從數據可見,雖然頭部房企拿地有優勢,但態度將會更加理性,與去年同期銷售10強房企新增貨值相比,集中度從51%下降至42%。截至8月末,TOP10房企的新增貨值均已突破2000億元,新增貨值集中度維持在42%的較高水平,較上半年下降1個百分點。但不排除有部分銷售端表現強勁的企業,基於平衡發展需求,補倉意願積極。

而在營銷端,受市場環境和資金環境影響,在銷售承壓、項目總體去化率下降的背景下,四季度房企普遍對銷售回款的資金更加依賴,紛紛提出加大供應,積極加大營銷力度,加速銷售回款的策略。克而瑞研究指出,四季度伴隨房企供應量整體增加,營銷力度也將加強。“在消費者預期逐漸改變,企業也只有儘可能加速銷售方能在不確定性裡把握確定性行情。”克而瑞表示。

更多持貨觀望的房企將選擇以價換量,通過降價促銷搶收業績、加速項目去化。同時,經過上半年房企集中拿地補庫存,在新開工節奏的影響下今年四季度供應量也將明顯加大。與此同時,“千億陣營”也應該會有所擴容,但不像之前擴容的速度那麼快。分析人士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