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红,一抹绿

闽西是一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土地。它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条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这里曾经是远古时代“古闽人”的天堂,是“闽越人”的祖籍地和“南海国”的国都所在地及其中心区域,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是河洛人的祖居地之一。客家文化、河洛文化和土著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竞放异彩,深深地吸引了张九龄、李纲、朱熹、王阳明、宋慈、文天祥、徐霞客、纪晓岚等著名历史文化名人的脚步;孕育了“岭南画派”的鼻祖上官周、“扬州八怪”的黄慎、华喦等一批名震海内外的闽西藉文化艺术的一代宗师。他们登台临风的吟咏、泼墨挥洒的流云、忧国忧民的慨叹,使得闽西历史文化的浩卷更加璀灿辉煌。

从古田再出发,重走红军路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龙岩是著名的红色圣地,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的赞誉。走进龙岩,可以说就走进了中国革命的红色经典。

一抹红,一抹绿


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也是龙岩发展的一道亮色。

暮春之际,草长莺飞,杂花生树。这个季节行走在闽西大地,只见山城处处春潮涌动,城展新姿人展笑颜,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美好景象一览无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点到线到面,从天空到山头到水域,从治理环境到产业发展到群众致富,从理论到实践到实效,全市人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了一系列成功做法,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绿色发展路子。

“梧桐生矣,凤凰来栖”,今日的长汀山清水秀、美丽富饶,吸引游客慕名而来。但当地人们却深知良好生态来之不易,没人会忘记几十年来艰苦卓绝的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进程。作为曾经全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早在上世纪40年代,福建长汀就与陕西长安、甘肃天水一起,被列为当时全国三个重点水土保持试验区。过去,在河田、在策武、在濯田、在三洲……一座座大山沟壑相间、满目疮痍。据1985年遥感普查,长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1.5%。

一首民谣道出了水土流失给长汀带来过的创伤:“晴三天,尘满面,雨三天,泥满田,水淹火烤到哪年?”

一抹红,一抹绿

生活在这片红土地上的人,心也是火热的,永远记得年轻人纷纷起身给老人让座的场景,

也记得过马路的时候汽车司机的特地减速, 还有讲话时带着的独特口音,温声细语,

像一阵清凉的穿堂风,轻轻摩挲着我的心弦。

一抹红,一抹绿

好山好水好风景,好人好事好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