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水历史古迹之十里殷家新屋,一处地图上难以查找的古民居群

我是在一个微信群里看了大家的讨论,才知道在广水市十里办事处还有一处叫殷家新屋的古建筑群。但是无论是在一般的广水市地图上,还是一些介绍广水市名胜古迹的书中,都找不到它的“影子”。

湖北广水历史古迹之十里殷家新屋,一处地图上难以查找的古民居群

据说那里在解放后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办校史,就更有兴趣去寻访了。

我们一行四人踏上了寻访之路。因为同行中有位熟悉道路的人,所以车子从山口经过同兴店很快就到达目的地。

原以为传说中的99间屋应该是一片古建筑群,哪知道我们看到的村庄,既有豪华的现代楼房,也有破败的老房子,相互参杂反而显得不伦不类。

湖北广水历史古迹之十里殷家新屋,一处地图上难以查找的古民居群
湖北广水历史古迹之十里殷家新屋,一处地图上难以查找的古民居群
湖北广水历史古迹之十里殷家新屋,一处地图上难以查找的古民居群
湖北广水历史古迹之十里殷家新屋,一处地图上难以查找的古民居群

好在塆中间还有一处保存的相对完好的院落,还可以看出它昔日的气势,以及近代历程。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娘不仅带我们到处参观,还把我引荐给她家大爷 。

几位殷家老人正在院子里打四色,他们一边打牌,一边和我聊天。本来我还有好多事情想打听,又怕太问多了打扰了他们的雅兴,简单的了解了一下就告辞了。

湖北广水历史古迹之十里殷家新屋,一处地图上难以查找的古民居群
湖北广水历史古迹之十里殷家新屋,一处地图上难以查找的古民居群

据说这里殷姓人的远祖是唐代开国功臣殷开山(传说中唐僧的舅舅),祖籍山东历城。清朝乾隆末年,一个叫殷俊的财主迁入应山。在应山的同兴店购买了大量的土地,并且在那里开始兴建房屋(网络上说建于同治年间)。道光年间立了一块石碑,刻了一些关于大屋的事,在解放后的政治运动中碑文被毁,石碑尚存。两面石鼓被广水市一中收存。

完全建成后的殷家新屋据说一共有99间房子(我估计同治年间随着人口的增加,再次扩建,按祖训最多建了99间)。整栋建筑群座北朝南,共有12处小院落,分前后五层,青砖灰瓦错落有致。各个院落回廊与角门可以互通往来,既使下雨也不会打湿鞋。房屋选材考究,做工精美,厅堂厨卧布局合理,排水采光更是堪称一绝。

听老大娘说,殷俊以后两代单传,到第三代才有了兄弟两人,也就成了后来的大门二门。经过近两百年的繁衍生息,到刚解放时一共有一百多人,都聚住在殷家大屋。

新中国土改后,因为殷家人大多是地主成份,所以有几处院落成为县管公用建筑。1958年在这里兴办了应山县二中,后来又迁入广水。1969年兴办“五七”干校。1970年又开办应山教师培训班,1973年又迁入广水,就是后来的广水师范。1973年应山县党校又迁到大屋,与“五七”干校联办。1979年干校撤销后这里就成了应山县党校,直到1982年9月,党校才又迁到应山北门。前后有二十多年的办学经历,在那里学习生活过的广水人,数以万计。

殷家新屋从六十年代开始,有的是因年久失修而自然倒塌,有的是被政府拆掉建了别处的学校,到改革开放时期已经所剩不多。随着社会的变迁,殷家后人好多在外面赚钱买了房子,老屋更没人打理了。再加上在原址拆旧盖新,剩下的也就只有原来的党校旧址了。一处古建筑群,已经逐渐淹没于滚滚时代潮流中。编者: 天高云淡(内容来源网络,为达到宣传广水目的,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