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廣水歷史古蹟之十里殷家新屋,一處地圖上難以查找的古民居群

我是在一個微信群裡看了大家的討論,才知道在廣水市十里辦事處還有一處叫殷家新屋的古建築群。但是無論是在一般的廣水市地圖上,還是一些介紹廣水市名勝古蹟的書中,都找不到它的“影子”。

湖北廣水歷史古蹟之十里殷家新屋,一處地圖上難以查找的古民居群

據說那裡在解放後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辦校史,就更有興趣去尋訪了。

我們一行四人踏上了尋訪之路。因為同行中有位熟悉道路的人,所以車子從山口經過同興店很快就到達目的地。

原以為傳說中的99間屋應該是一片古建築群,哪知道我們看到的村莊,既有豪華的現代樓房,也有破敗的老房子,相互參雜反而顯得不倫不類。

湖北廣水歷史古蹟之十里殷家新屋,一處地圖上難以查找的古民居群
湖北廣水歷史古蹟之十里殷家新屋,一處地圖上難以查找的古民居群
湖北廣水歷史古蹟之十里殷家新屋,一處地圖上難以查找的古民居群
湖北廣水歷史古蹟之十里殷家新屋,一處地圖上難以查找的古民居群

好在壪中間還有一處保存的相對完好的院落,還可以看出它昔日的氣勢,以及近代歷程。一位七十多歲的大娘不僅帶我們到處參觀,還把我引薦給她家大爺 。

幾位殷家老人正在院子裡打四色,他們一邊打牌,一邊和我聊天。本來我還有好多事情想打聽,又怕太問多了打擾了他們的雅興,簡單的瞭解了一下就告辭了。

湖北廣水歷史古蹟之十里殷家新屋,一處地圖上難以查找的古民居群
湖北廣水歷史古蹟之十里殷家新屋,一處地圖上難以查找的古民居群

據說這裡殷姓人的遠祖是唐代開國功臣殷開山(傳說中唐僧的舅舅),祖籍山東歷城。清朝乾隆末年,一個叫殷俊的財主遷入應山。在應山的同興店購買了大量的土地,並且在那裡開始興建房屋(網絡上說建於同治年間)。道光年間立了一塊石碑,刻了一些關於大屋的事,在解放後的政治運動中碑文被毀,石碑尚存。兩面石鼓被廣水市一中收存。

完全建成後的殷家新屋據說一共有99間房子(我估計同治年間隨著人口的增加,再次擴建,按祖訓最多建了99間)。整棟建築群座北朝南,共有12處小院落,分前後五層,青磚灰瓦錯落有致。各個院落迴廊與角門可以互通往來,既使下雨也不會打溼鞋。房屋選材考究,做工精美,廳堂廚臥佈局合理,排水採光更是堪稱一絕。

聽老大娘說,殷俊以後兩代單傳,到第三代才有了兄弟兩人,也就成了後來的大門二門。經過近兩百年的繁衍生息,到剛解放時一共有一百多人,都聚住在殷家大屋。

新中國土改後,因為殷家人大多是地主成份,所以有幾處院落成為縣管公用建築。1958年在這裡興辦了應山縣二中,後來又遷入廣水。1969年興辦“五七”幹校。1970年又開辦應山教師培訓班,1973年又遷入廣水,就是後來的廣水師範。1973年應山縣黨校又遷到大屋,與“五七”幹校聯辦。1979年幹校撤銷後這裡就成了應山縣黨校,直到1982年9月,黨校才又遷到應山北門。前後有二十多年的辦學經歷,在那裡學習生活過的廣水人,數以萬計。

殷家新屋從六十年代開始,有的是因年久失修而自然倒塌,有的是被政府拆掉建了別處的學校,到改革開放時期已經所剩不多。隨著社會的變遷,殷家後人好多在外面賺錢買了房子,老屋更沒人打理了。再加上在原址拆舊蓋新,剩下的也就只有原來的黨校舊址了。一處古建築群,已經逐漸淹沒於滾滾時代潮流中。編者: 天高雲淡(內容來源網絡,為達到宣傳廣水目的,如有侵權,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