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對PE進行反向盡調?


企業如何對PE進行反向盡調?


企業一旦進入正式的盡調流程,PE 看上去陣仗都挺大,從人員組成上來說就包括自己的盡調團隊、外聘的審計師團隊、律師團隊,有的甚至還有外聘的行業諮詢公司、技術諮詢顧問,有的甚至還聘用私家偵探來調查企業家的背景。調查的範圍從公司的財務、法律、業務、行業、團隊等等,基本上全面覆蓋。調查的方法有分內部調查和外部調查,包括各種訪談、求證、查閱等等。總之,是要翻個底朝天。

PE 投資機構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時間和精力來做盡調這件事呢?主要就是因為 PE 要實打實的往企業裡面投入真金白銀,生怕有什麼風險沒有發現,讓錢打了水漂。發現了風險而決定去承擔,最後失敗了,是判斷和能力的問題,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原諒的;沒有發現風險而盲目冒險,最後失敗了,是沒有盡職和盡責的問題,是不能接受的。

PE 對企業進行盡調,其實 PE 自身也會被別人盡調的,通常是被 PE 基金的投資人(LP)盡調。然而目前中國大多數人民幣基金的國內 LP 不去做這樣的盡調,因為他們缺乏這樣的專業知識,目前市場上基本上找不到這樣對 PE 基金管理人(GP)進行盡調的第三方服務機構。但如果要拿到國外成熟 LP 的錢,或者國內少數專業 LP(例如社保基金、蘇州創投母基金等)的認可,盡調這一關必須過。LP 對 GP 的盡調有專門的套路和方法,本文就不再展開贅述了。

企業如何對PE進行反向盡調?

這裡討論對 PE 的另一類盡調,就是「需融資企業對 PE 機構的反向盡調」。

企業對 PE 機構的盡調在以前是不太可能的,因為以前基本上還是買方市場,即募資的人是求著投資的人,能給你投錢就不錯了,還要盡調我?

但是這幾年中國 PE 井噴式發展,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上千家 PE 都不止,談判地位也悄然發生了變化,PE 投資變成了賣方市場。可是很多企業家並沒有把握好自己的談判優勢,一味的看重價格、決策速度等,而沒有真正去花時間挑選一個專業的、適合自己的、能帶來真正價值的投資者。誰給的價格高、決策快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而哪一家 PE 更專業更適合更有價值確是需要花時間、花人力、找渠道、用方法去調查瞭解的,這就是企業家對 PE 的盡調。

在中國短時間裡湧現出來的 PE 大軍裡,更是混雜了很多魚目,甚至「李鬼」式 PE,所以企業對 PE 的盡調在中國就顯得尤其重要。行業裡很多「忽悠」式 PE 和「李鬼」式 PE 就是針對一些企業家只看價格和決策快慢的弱點,把這些原本很好的企業給忽悠了、欺騙了的例子,也不乏很多出價高、決策快的 PE 因為不夠專業、沒有風險意識最後和企業對簿公堂的例子。

因此,引進投資人就像結婚,感覺固然重要,但充分了解更重要。那麼,作為需要融資的企業,應該主要去了解投資機構的哪些東西呢?又該通過什麼方法和渠道去了解到可靠可信的信息呢,需要準備多少時間和資源去完成這項任務呢?

調查 PE 什麼?

首先,調查什麼是最重要的。就盡調內容來說,企業對 PE 的盡調和 LP 對 PE 的盡調還是有所區別的。LP 最關心的是這家 PE 是否有穩定團隊和核心優勢從而能長期賺錢,而企業更關心的應該是這家 PE 是否更容易相處和更能給企業帶來價值。因此,企業需主要針對 PE 機構的背景面、價值面和行為面進行了解。

1、背景面。就是 PE 基金(或基金管理公司)是何時、何地、由哪些人成立的?從成立到現在經歷了那些變化?投過哪些企業?這些企業從資本進入到現在都經歷了哪些變化?其實從基本面裡面特別是從那些變化裡面,也能大致看出一點這家 PE 的價值面和行為面的東西。

現在公司在國內 A 股上市,證監會對申請人股東審核得很嚴,往往要求披露 PE 基金最上面一層股東,這其實就是 PE 基本面的東西。融資時的 PE 盡調,可以幫助企業提早把這些證監會的披露要求準備好。

2、價值面。主要是瞭解這家 PE 能帶來哪方面的價值:是管理方面的,還是業務方面的?還是上市運作方面的?要有實例,而不是光憑嘴說。特別要注意的是,一家基金的價值最主要來自合夥人團隊。

企業家要看一下合夥人團隊的人數和他們所投資管理的企業數量是否能匹配?有的基金規模很大,合夥人團隊卻沒幾個人,平均下來每個合夥人要管好幾十家已投資企業,還要做新項目的投資,他們再有人脈資源、再有經驗、再有能力也幫不了你什麼,因為不可能有時間。

3、行為面。就是了解這家 PE 在投資方面的做事方式:是控制慾較強的,還是撒手不管的?是勇於面對困難、共渡難關型的,還是好日子好過、壞日子就吵型的?行為面往往是企業家忽視的一個方面,但恰恰很重要。

因為從引入一個新股東到最後上市直到新股東退出,往往要好幾年的時間,在這幾年的時間裡,如果大家合不來,對方又比較自我或強勢,就會產生很多的矛盾,企業家最後只能要麼妥協,要麼無休止爭吵,甚至有的還會鬧上法庭,雙方由親家變成仇家,影響企業的連續經營不說,還搞得心情鬱悶。這樣的資本,即使再有價值,還是不如不要的好。

通過什麼途徑調查 PE?

有了方向,那怎麼去做這樣的盡職調查呢?其實也不難,首先,企業家可以向 PE 學習,把你想要了解的東西也列一個問題清單,先讓 PE 自己來回答,然後再根據需要,針對其中部分問題,企業自己再去找相應的渠道來核實。那麼,企業又該去哪兒找這樣的渠道呢?對 PE 盡調的渠道主要分為公開渠道和非公開渠道。

公開渠道主要有政府管理部門、網絡、媒體、各種行業協會等。政府管理部門主要是工商局和發改委,因為不管哪種 PE 基金總是要在工商局註冊,5 億以上的基金又必須在發改委備案。在工商局或發改委基本可以調查出來這些 PE 背景面的東西,基本上可以過濾掉很多假 PE 和忽悠型 PE。

舉個簡單的例子,市場上經常會有一些投資機構的名頭很大,以「中」字開頭,甚至在機構介紹裡也把自己說成是某某國家大機構發起成立的基金,而大多數中國民營企業家往往就信了,其實只要去工商局把他們的材料打出來就清楚了。對於網絡及媒體上關於這些 PE 的報道,甚至是各種行業排名,只能用來做參考,企業家應該帶著審慎的態度去看待。因為這些報道或排名很可能是 PE 機構們通過公關公司或媒體活動贊助來獲得的。行業協會里也可以瞭解到一點信息,但注意一點不要以這家 PE 是否是會長單位、副會長單位、理事單位等名頭來判別他們的實力或好壞,因為這些名頭也是可以通過多交納一點會費來獲得。

非公開渠道主要是 PE 的投資人、曾投資企業、合作伙伴等。非公開渠道里面列的這些機構或個人,應該是瞭解到 PE 真實情況的最好渠道,因為他們都和 PE 有實際的案例合作。難處是一般企業家不太容易接觸到這一類的非公開渠道。一個簡單的辦法是讓 PE 自己提供幾家供你聯絡詢問,但最好還是通過自己的網絡找到。相對比較容易找到的應該是 PE 的合作伙伴,包括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從他們那裡能大致瞭解到 PE 行為面的一些信息。如果能找到 PE 的曾投資企業最好,從他們那裡應該能瞭解到 PE 的價值面和行為面的第一手信息。

忽悠式 PE「試金石」

最後,關於開始 PE 盡調的時機,並不是一定要在和 PE 正式談融資了才開始。一些聰明的企業家,往往是提早準備,有的甚至是提前一年就開始和 PE 這個行業進行接觸和了解,混一混 PE 的圈子,交一些 PE 的朋友,這樣的企業往往能挑到真正適合自己的 PE。

企業挑選 PE,並不一定是要挑最大的,也不一定要挑最有名的,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先想清楚自己要什麼,再去找能真正滿足自己需求的 PE,不僅僅是錢,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多瞭解幾家 PE,做點適當的盡職調查,才能找到好 PE。畢竟是要在一起共事兒好幾年的,千萬不要重蹈了人類失敗婚姻的覆轍:「因為不瞭解而結婚,因為了解了而分手」。

好的 PE 一定是不怕盡調的,而是歡迎盡調的,因為可以通過盡調向企業展示自己真正的價值。而忽悠的 PE 一定是忌諱對自己盡調,因為一盡調不就露餡兒了嗎?投資與被投資,買股權與賣股權,本來就是一件平等的你情我願的事,互相盡調就是為了讓這件事做得更加和諧。所以,企業家們在接受 PE 對自己盡調的同時,可以大膽地對 PE 提出反向盡調的要求。

歡迎點擊關注【小毛哥財經】,獲取更多優質財經專業知識分享及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