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口,鳥類的"國際機場"

黃河口,鳥類的"國際機場"

□ 薄文軍

評判一個地區生態環境的優劣,鳥類或許比人類更有發言權。被譽為"鳥類國際機場"的山東省東營市黃河入海口一帶,正是一方經過千萬只鳥類背書的宜居宜業宜觀賞宜休閒的旅遊勝地。

人類鳥類共和諧

全球九條鳥類遷徙線路當中,有三條經過我國境內,其中有兩條經由黃河口地區。每年冬春時節,都有數百萬只候鳥往返經過黃河入海口,並在這裡休憩、覓食、完成補給,場面宏大,蔚為壯觀。

黃河口,鳥類的

悠閒自得

黃河口,鳥類的

日出而作

黃河口,鳥類的

近在咫尺

黃河口,鳥類的

港灣

1997年4月,國際溼地亞太組織的專家調查組,首次對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內鴴鷸類水鳥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調查,共觀察統計到鴴鷸類水鳥13萬隻。經有關部門測算,每年經過黃河口一帶的鳥類達600餘萬隻。黃河口是東北亞內陸和環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有專家形象地稱之為鳥類的"國際機場"、鳥類遷徙的"中轉站"。

20世紀90年代初期,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以來,積極為鳥類營造良好生存環境,為保護珍稀瀕危鳥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關對比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底,自然保護區範圍內棲息、繁衍、活動的鳥類已由保護區成立之初的265種增加到368種,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丹頂鶴、東方白鸛、大鴇等1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大天鵝、灰鶴、白枕鶴等51種。列入中日、中澳《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的鳥類有208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鳥類有40種。

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還設有科普教育基地和鳥類救護中心。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積極改善生態環境,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將有關法律法規宣傳到機關、學校、廠礦、企業、街道、鄉村,讓生態意識、環保意識滲透到每個人心中。長期習慣了燒荒、漁獵的黃河口人放棄了傳統的生活勞作方式,一切以生態環境大局為重,把愛護自然環境,保護野生動植物當成了自己應盡的義務。經常有熱心市民把患病、受傷、迷路的丹頂鶴、灰鶴、大天鵝等珍稀鳥類送到保護區,交由工作人員治療與救護。待它們恢復健康,能夠適應野外生存環境時,再放飛大自然。

風姿綽約丹頂鶴

鶴類在地球上生存已有6000萬年的歷史,它們優雅的身姿一向受到人們喜愛。在全世界的15種鶴中,亞洲有9種,而在黃河口就有7種。同一個地區能發現7種鶴,在全球也極為罕見。黃河口是名副其實的"鶴的家園"。

丹頂鶴是鶴類中的一種,因頭頂有"紅肉冠"而得名,也叫仙鶴、白鶴,是東亞地區所特有的鳥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它體態優雅、顏色分明、俊俏秀美、飄逸灑脫,被視為吉祥、忠貞、長壽的象徵,受到人們的崇敬和喜愛,並被賦予了更多的精神內涵。

丹頂鶴具備鶴類嘴長、頸長、腿長的"三長"特徵,成鳥除頸部和飛羽後端為黑色外,全身潔白,頭頂皮膚裸露,呈鮮紅色。我們看歷史題材的電視劇,經常會有皇帝用"鶴頂紅"賜死大臣、嬪妃的場面。這讓人們對丹頂鶴的"紅肉冠"憑空生出許多畏懼。其實,"鶴頂紅"劇毒只是一種謠傳,鶴血是沒有毒的,古人所說的"鶴頂紅"其實是砒霜,是一種礦物質,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跟丹頂鶴並無任何瓜葛。"鶴頂紅"只不過是古人對砒霜的一種隱諱說法而已。

丹頂鶴一般在蘆葦叢中築巢產卵,它們用厚厚的蘆葦墊在淺水中,築成水中窩巢。一對成鶴一年只孵化兩枚卵,30天左右便孵化出幼雛。新生小鶴3~4天就可以跟著成鶴奔走覓食,6個多月就可以飛翔在藍天白雲之間了。丹頂鶴壽命較長,能存活五六十年,古人將其與樹木當中的壽星松、柏相提並論,有"松鶴延年"之類的吉祥語。"松鶴延年"圖,也經常作為傳統中堂畫出現在黃河口人家的堂屋裡。

丹頂鶴遵循嚴格的"一夫一妻"制,一般會兩隻同時出現在一起。如果我們只看到一隻,另一隻肯定就在它不遠處。如果能看到三隻,那就是它們一家三口了。而如果一對丹頂鶴夫妻當中的一隻死去,另一隻就會不吃不喝,守在它身邊;或者一氣沖天,在空中圍繞死去的伴侶盤旋幾周,哀鳴一聲、俯首衝地,殉情而死。

丹頂鶴原本是作為一種遷徙中的冬候鳥出現在黃河口地區的。後來,因為這裡氣候適宜,逐漸有丹頂鶴在此越冬、繁殖,而且種群越來越大。有關資料顯示,黃河口一帶的丹頂鶴數量,已由自然保護區成立之初的70餘隻增加到了350餘隻。黃河口地區,已經成為我國境內丹頂鶴越冬的最北界。

東方白鸛之鄉

在黃河口生態旅遊區,經常能看到一些搭在"電線杆"上的鳥巢。這裡邊住的,是被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動物紅皮書》《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東方白鸛。

東方白鸛屬於大型涉禽,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我國約有2500~3000只。常在沼澤、溼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以小魚、青蛙、昆蟲等為食。每年2月底築巢,3月末4月初繁殖,每窩產卵3~5枚,白色,雌雄白鸛輪流孵卵,孵化期約30天,從產卵到出殼是42天,從出殼到自由飛翔是55天。平均壽命在48歲左右,可以與鳥類壽星丹頂鶴60歲的壽命相媲美。成年的東方白鸛,體高在120釐米,體態高雅,腳步從容,頗有紳士風度。

東方白鸛在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開闊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澤地帶,特別是有稀疏樹木生長的河流、湖泊、水塘,以及水渠岸邊和沼澤地上,有時也棲息和活動在遠離居民區、具有岸邊樹木的稻田水網地帶。冬季主要棲息在開闊的大型湖泊和沼澤區域。除了在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大多組成群體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常聚集成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陣容強大,甚為壯觀。覓食時,則成對或成小群漫步在水邊、草地、沼澤地上,步履輕盈矯健,邊走邊啄食。飛行或步行時舉止緩慢,休息時常單腿或雙腿站立於水邊沙灘上或草地上。有時也喜歡在棲息地的上空飛翔盤旋。東方白鸛在地面起飛時,需要先助跑一段距離,並用力扇動兩翅,待獲得一定上升力之後才能飛起。飛翔時頸部向前伸直,腿、腳則伸到尾羽的後面,尾羽展開呈扇狀,主翼羽散開,上下交錯,既能鼓翼飛翔,也能利用熱氣流在空中盤旋滑翔,姿態輕快而優美。

在整個鳥類世界裡,東方白鸛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是比較苛刻的。它們一般選擇人為干擾少、生態環境優越、食物豐富的地帶棲身。隨著黃河口溼地生態環境的全面改善,東方白鸛開始在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內築巢繁殖,種群數量也逐年增多。為有效保護這一瀕危物種,穩定並擴大其繁殖種群,黃河口地區制定了"東方白鸛之鄉"建設計劃,實施東方白鸛繁殖地綜合治理和保護工程,為它們創造了良好繁殖環境,促進了其繁殖數量的迅速增加。

自2005年首次發現東方白鸛在黃河口繁殖以來,這一珍稀鳥類已連續十幾年在此繁殖幼鳥,且繁殖種群數量每年都呈上升趨勢。2010年11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東營市"中國東方白鸛之鄉"稱號。到2017年底,自然保護區內已累計成功繁育東方白鸛幼鳥937只,成為中國最大的東方白鸛繁殖地之一。

東方白鸛特別喜歡在高大喬木和電線杆上築巢,考慮到其糞便會對電線有所腐蝕,不僅影響到用電安全,對鳥類自身也是一種極大威脅,工作人員在保護區內樹起一些形似電線杆的水泥杆,供它們居住繁殖。

卷羽鵜鶘獲新生

卷羽鵜鶘,是一種生活在內陸淡水溼地的大型水鳥,主要分佈於歐洲東南部、非洲北部、亞洲東部一帶。在我國主要分佈於新疆、青海及山東以南沿海地區,冬季飛往南方越冬。是全球易危鳥類、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卷羽鵜鶘體長160~180釐米,體羽灰白色,眼淺黃,喉囊桔黃或黃色,頸背具捲曲的冠羽,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紅色,鳴聲低沉而沙啞。以魚類、甲殼類、軟體動物、兩棲動物等為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會潛水,善於在陸地上行走。頸部常彎曲成"S"形,縮在肩部。其飛行姿態優美,將頸昂起像鷺科,且整群會一同飛行。

卷羽鵜鶘遷徙期在每年3月,繁殖期為每年4-6月。營巢於近水的樹上,每窩產卵3~4枚,卵為淡藍色或微綠色,由親鳥輪流孵卵。孵化一般經過30~32天。剛出蛋殼的小鵜鶘體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淺淺的白絨毛。親鳥以半消化的魚肉喂雛鳥,等雛鳥長大後,把頭伸進親鳥張開的嘴巴皮囊裡,啄食帶回的小魚。雛鵜鶘可以在第12周起飛,於第14-15周獨立。

在世界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瀕臨滅絕物種危急清單》中,卷羽鵜鶘被列為"易危"物種,其數量已呈逐年遞減的趨勢。據估計,全球卷羽鵜鶘的數量在1萬~2萬隻左右,其中有4000~5000對配偶。

2005年,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首次發現有2只卷羽鵜鶘。此後,每年來黃河口的數量逐年增加,最多時達到50多隻,這意味著黃河三角洲溼地已經成為東亞地區卷羽鵜鶘遷徙的最大"中轉站"。

翱翔萬里大天鵝

天鵝是黃河口地區最有代表性的珍稀鳥類。每年11月下旬,成群的天鵝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臨黃河口,在這裡棲息、覓食、暫住,得到體力、營養等各方面補給之後繼續向南飛行,在食物充足、溫度適宜的區域越冬。到次年4月下旬,氣候轉暖,它們又經由這裡飛回遙遠的北方。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黃河口地區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天鵝在黃河口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了,而有些天鵝已經成為黃河口地區的"留鳥"。

天鵝有大天鵝、小天鵝、黑天鵝、黑頸天鵝、疣鼻天鵝等多個種類。其中大天鵝又叫白天鵝,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一種大型遊禽,體長可達1.5米,體重超過10公斤。全身羽毛白色,嘴多為黑色,鼻基為黃色。它們體態優雅、落落大方、品性高潔,自古以來就被人們奉為美麗、純真、善良的化身,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古人稱大天鵝為鴻鵠,"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連同屬禽類的燕子、麻雀都難得與大天鵝推心置腹,促膝長談,何況是人呢?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喜歡鵝,至今仍然流傳著許多王右軍與鵝的真真假假的故事。可王羲之見到的鵝其實都是家鵝,並非天鵝。如果當初能有天鵝相助的話,一代書聖悟出的書法一定會更加雄渾大氣、神雋飄逸。

黃河口地區水陸相間、芳草萋萋的溼地,正是天鵝棲息、繁殖的首選區域。凝神觀望,看著那白色的、黑色的天鵝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瀟灑覓食、自在遊動,在長滿蘆葦的沙洲上安閒棲息,仙風道骨,神采飛揚,儼然一派超然世外的隱士之風。

都說"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而高翔",其實又有哪一隻翱翔雲端的鳥兒,不希望迴歸大地,安居林泉呢?

黑嘴鷗的家園

黑嘴鷗,又稱桑氏鷗、閒步鷗,屬今鳥亞綱鴴形目鷗科鷗屬鳥類,體長31~39釐米。嘴黑色,腳紅色,夏羽頭黑色,眼睛上下有白色的星月形斑塊,在黑色的頭部極為醒目。冬羽和夏羽相似,但頭白色,頭頂有淡褐色斑,耳區有黑色斑點。其種群數量全球稀少,僅在中國東部沿海有幾處繁殖地,越冬分佈於南部沿海。

黑嘴鷗常成小群活動,出入於開闊的海邊鹽鹼地和沼澤地上,特別是生長有矮小鹽鹼植物的泥質灘塗,有時亦出現於內陸湖泊。其飛行狀態輕盈而似燕鷗,幾乎從不游泳,主要以昆蟲及其幼蟲、甲殼類、蠕蟲等為食。

每年3-4月,黑嘴鷗遷到中國東部沿海繁殖地,9-10月遷離繁殖地。繁殖期在每年5-6月。每窩產卵大多為3枚,少數1枚或2枚,偶爾多至6枚。卵為梨形,沙黃色沾綠、有暗褐色斑塊和斑點。

黑嘴鷗常成小群在一起營巢,通常營巢於開闊的沿海灘塗地帶,特別是生長有鹼蓬、獐茅、補血草等低矮鹽鹼植物(均為其築巢材料),不受潮水影響的鹽鹼地或河口泥質灘塗上。偶爾也在潮間帶邊緣或潮間帶高地上營巢。

據國際水禽研究局組織的1990年亞洲溼地鳥類冬季調查,中國見到黑嘴鷗1559只,日本27只,朝鮮24只。另據國際鳥盟2011年的調查數據估算,全球約有黑嘴鷗成鳥1.44萬隻,種群總數約2.1萬~2.2萬隻。黑嘴鷗種群在縮小,屬易危物種,已被世界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同時,該物種也被列入了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1992年,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首次發現兩處黑嘴鷗繁殖地,繁殖種群543只。到2016年,黑嘴鷗繁殖種群已經增加至7186只,躍居世界第二大的黑嘴鷗繁殖地。同年,東營市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黑嘴鷗之鄉"稱號。

年年春回大雁歸

在黃河口景區,還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大雁在嬉戲。這裡的大雁有兩種,斑頭雁和鴻雁。

頭部有黑白相間紋路的是斑頭雁,又稱黑紋頭雁。有遷徙的習性,飛行的距離很遠,是唯一能夠飛越喜馬拉雅山的雁類。斑頭雁喜歡群居,飛行的時候會列成一字型或人字形隊列。它們遵循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參與雛鳥的養育。黃昏和晚上,在植物茂密、人跡罕至的湖邊和淺灘覓食。斑頭雁世界現存種群數量約2萬隻,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

嘴巴黑褐色,羽毛灰褐色的是鴻雁。其外形類似家鵝,是中國鵝的近緣祖先。善於游泳,飛行能力很強,同樣有遷徙的習性,飛行的距離也很遠。它們喜歡群居,飛行的時候也會排成隊列。跟斑頭雁一樣遵循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參與雛鳥的養育。""是我國古老的民間傳說。鴻雁屬定期遷徙的候鳥,信守時間,成群聚集,組織性強。古人當時的通信手段較落後,渴望能夠通過這種誠信的候鳥傳遞書信,溝通信息。

史載,漢武帝時出使匈奴的蘇武被反覆無常的單于扣留達19年之久。漢昭帝即位後,瞭解到實情,讓新派出的漢使對單于說:"漢朝天子獵到一隻北來的大雁,雁腿上繫著一封信,寫著蘇武正在北海(即今貝加爾湖)牧羊。"單于見謊言被拆穿,無法隱瞞,遂放蘇武歸漢。"鴻雁傳書"一詞即由此而來。

水暖水寒鴨先知

野鴨是水鳥的典型代表,屬鳥綱雁形目鴨科,能進行長途遷徙飛行,最高飛行時速達110餘千米。我們常見的綠頭野鴨屬於候鳥,在自然條件下,秋天南遷越冬,春末飛回北方度夏。野鴨繁殖能力極強,只要找到適合它們生存的環境,就能很快繁衍成一個壯觀宏大的群落。

一提野鴨,可能許多人感覺它難登大雅之堂,只是呂安題鳳——凡鳥一隻。其實,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野鴨還是佔有一席之地的。我們平常說"趨之若鶩","鶩"就是野鴨的本名。唐代李白《永王東巡歌》中寫道:"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為雁鶩池。"杜甫的《遣懷》中說"芒碭雲一去,雁鶩空相呼。"而最有名的文句,莫過於王勃《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只是在這黃河入海口溼地上空飛翔的不是無家可歸的"孤鶩",而是食宿無憂的"群鶩"。

在黃河口地區的野鴨有綠頭野鴨、赤麻鴨、翹鼻麻鴨、斑嘴鴨等。最大種群達到1萬餘隻。頭部呈綠色的是綠頭野鴨,又稱青頭綠,是最常見的大型野鴨,也是我國家鴨的祖先。嘴上有塊黃斑的是斑嘴鴨,善於潛水,外表看類似我們的家鴨。

全身呈赤黃色的是赤麻鴨,又稱黃鴨。它們在繁殖期成對生活,好像鴛鴦。如果看到一對赤麻鴨一前一後地遊耍,那麼很有可能它們正處在繁殖期。非繁殖期時它們以家族群和小群生活。雌赤麻鴨生性機警,很難和人接近。赤麻鴨主要分佈在歐亞大陸,目前世界總量約1萬隻左右,被列為世界瀕危物種。

身體上有雪白的羽毛,覆蓋著幾道色澤光亮的深色紋路的是翹鼻麻鴨。它的喙是赤紅色,基部生有一個突出的紅色皮質瘤,顏色豔麗,好像翹起來的嘴巴。其警惕性非常高,經常伸著脖子東張西望。行走時脖子一伸一縮的樣子,非常像個"之"字。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鳥是善遷的,鳥也是重情的。從黃河口走過的,大多是那些終年遷徙的候鳥,可它們當中已經有很多把這裡認作自己永久的家園。判斷一個地區是否生態、是否環保,鳥類往往比人類更加客觀公正。在東營人眼裡,鳥類的生存繁衍就是檢驗當地生態環境的"晴雨表"和"試金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