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保雞丁”和“宮爆雞丁”,究竟是不是同一道菜?

“宮保雞丁”和“宮爆雞丁”,究竟是不是同一道菜?

“宮保雞丁”和“宮爆雞丁”,究竟是不是同一道菜?

“宮保雞丁”和“宮爆雞丁”有什麼分別?

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這個問題,熱心的廚友們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不同見解。

有人認為,宮保雞丁屬於川菜,宮爆雞丁屬於魯菜。宮爆雞丁調味用的是四川的郫縣豆瓣醬,口味屬於鹹辣;宮保雞丁並不用豆瓣醬,口味源於辣椒和花椒的使用,口味更側重於麻辣。

有人認為,宮保加花椒,而宮爆是不加花椒的。

有人認為,宮保雞丁的口味應該是荔枝味,酸甜口帶點糊辣味,宮爆應該是爆炒,其實就烹飪技法的區別。

有人認為,宮保雞丁和宮爆雞丁其實沒太大區別,就是烹飪手法略有不同,宮爆溜炒,宮保兌汁烹炒。前者是魚香口味,後者是荔枝口味。

有人認為,宮保雞丁是川菜,口味是糊辣荔枝味;宮爆雞丁是魯菜,口味是鹹辣、醬香味。

有人認為,宮保雞丁是川菜,雞丁需要滑油再炒;而宮爆雞丁是魯菜,雞丁不需要滑油,是直接爆炒制熟的。

有人認為,這都是誤傳,宮保與宮爆讀音相似,不少人因為不瞭解這道菜的來歷,故而就以音譯為準,加上添加自我想象是爆炒,所以才有了宮爆雞丁的說法。

有人認為,宮保雞丁和宮爆雞丁製作相同,宮保雞丁原來是不叫宮爆雞丁的,至於有些菜單上寫成了“宮爆雞丁”,是有人認為烹製方法為“爆炒”,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有人認為,宮保雞丁與宮爆雞丁其實是一個菜,只是在餐館菜譜上寫法不一樣。

那麼到底哪個說法才是正確的?

要想了解清楚,我們不妨先從這道菜的歷史開始說起。

“宮保雞丁”和“宮爆雞丁”,究竟是不是同一道菜?

宮保雞丁的由來

宮保雞丁是一道家喻戶曉、聞名中外的中國傳統名菜,我國的魯菜、川菜、黔菜中均有收錄此菜的烹飪方法,每個地方的原料、做法都有一些差別。

而宮保雞丁,是起源於魯菜中的一道家常菜:醬爆雞丁。

相傳,此菜的發明人叫丁寶楨,丁寶楨是清咸豐年間的進士,原籍貴州,曾任山東巡撫、四川省總督。

清朝末年,時任山東巡撫的丁寶楨來到大明湖畔遊玩,逛完大明湖後,已經是中午時分,肚子餓的咕咕直叫。他正在發愁如何安排午餐之時,突然聞到陣陣香氣撲鼻而來,頓時口舌生津。於是,他循著濃郁的香味,來到大明湖畔一家飯館,看到一個山東大漢左手抓著大鐵鍋,右手拿著炒勺,在熊熊的爐火上炒菜。

丁寶楨十分好奇,湊上去問道:“這是什麼菜啊?”山東大漢回答說:“醬爆雞丁!”丁寶楨就要了一盤,嚐了一下,味道醇香濃郁且保有鮮美的口感。

原來,這山東大漢將雞胸脯肉切丁,然後裹上澱粉,配上花生、花椒,再加上白糖、醋、醬油、蔥、姜、蒜等調料,用旺火爆炒而成。炒熟的醬爆雞丁色澤紅亮,雞丁細嫩,花生米酥脆,鹹鮮香辣,讓人回味無窮。

丁寶楨回家後,一連數天茶飯不思,滿腦子都是醬爆雞丁。最後,他實在熬不住了,就命人花重金將那個山東大漢請到自己家裡做家廚。從此,醬爆雞丁就成了丁寶楨家裡的壓軸大菜,它總能贏得賓客們的一致好評。

後來,丁寶楨到四川擔任總督,他就將這道醬爆雞丁帶入了四川。和山東的做法不同的是,四川人在加入花椒的同時,又加入了當地的特產辣椒,於是就成了川味版的醬爆雞丁。

後來他由於戍邊禦敵有功,被朝廷封為“太子少保”,人稱“丁宮保”,因此其家廚烹製的醬爆雞丁,也被稱為“宮保雞丁”。“宮保雞丁”中的“宮保”,正是由此而來。

“宮保雞丁”和“宮爆雞丁”,究竟是不是同一道菜?

宮保雞丁的兩個版本做法

從上可知,宮保雞丁原本不叫宮保雞丁,而是叫“醬爆雞丁”,只是由於後來丁寶楨被封為“太子少保”,才被稱為宮保雞丁。

所以,我們只能說“醬爆雞丁”有兩個版本的做法,一種是魯菜版,一種是川味版(黔菜版本這裡不作介紹)。

而在製作上,為了讓大家分辨清楚兩個版本的做法是否相同,我們請來了兩位魯菜、川菜大師,為大家說說清楚。

顧廣凱 濟南舜泉樓養生私家菜經理

顧廣凱:濟南大廚做的“爆炒雞丁”從選料、調味到出品色澤有一定標準。先說用料,原料有雞肉、花生仁、大蔥、花椒、幹辣椒、蒜片,缺一不可,多一也不可,加黃瓜丁、鮮青紅椒等都是錯誤的。這些原料下鍋順序也有講究,椒麻、煳辣、蒜香、蔥香應順次出現,順序錯了,菜的味道也亂套了。

再說外形,雞丁大小均勻、塊塊帶皮,色澤略帶紅褐,汁明芡亮、飽滿滋潤,盤中不堆汁不散芡,有汁不見汁。

最後聞味兒,那時候這道菜的調料只有糖、醋、醬油,種類雖少,但用量很精準,菜一端上桌就飄散出鹹甜酸香的複合味道。

1、雞腿肉脫骨上漿

選用半斤左右的新鮮雞腿1只,不要用雞胸肉,因為雞腿肉脂肪和水分含量高,炒出來更滑嫩,而雞胸肉口感比較柴。用刀劃開雞肉、剔掉骨頭,帶皮切成1.5釐米見方、拇指肚大小的丁,下入鹽、料酒、蛋清、溼澱粉用力抓勻,醃製上漿備用。

2、章丘的大蔥、川陝的大紅袍

選濟南章丘的大蔥,取白綠相間的中段,長約8釐米,切成花生大小的段;大蒜切薄片;取十幾粒川陝地區產的大紅袍花椒,這個品種的花椒又麻又香,儘量不用汶川地區產的麻椒,因為它的麻度太高;再準備5根山東本地乾紅辣椒掰成小段,抖掉辣椒籽;取一兩炸花生,帶皮、去皮皆可。

宮爆雞丁(魯菜版)

“宮保雞丁”和“宮爆雞丁”,究竟是不是同一道菜?

製作流程:

1、鍋燒熱倒入花生油50克,燒至四成熱時先放花椒煸至棕紅色,撒入紅幹椒煸至顏色深紅、似糊未糊,下入蒜片煸炒出香。

2、接著下漿好的雞丁,讓雞丁均勻鋪滿鍋底,先不要翻動,否則容易脫漿和糊鍋,保持小火煎幾秒鐘,輕輕晃鍋感覺雞丁能被晃動起來時,改中大火用手勺劃散,待雞丁炒至全部變色,烹香醋7克炒勻,淋老抽5克、下白糖10克炒勻,撒蔥段炒出香味。

3、加水澱粉3勺勾芡,待汁開始變濃稠時翻兩次鍋(一定要等芡汁燒開能包住雞丁時再翻勺,否則掛不上芡),使雞丁裹勻芡汁,撒花生米,淋紅油5克炒均勻即可出鍋。

曹靖 川菜烹飪大師

曹靖:川菜版宮保雞丁從味型上看是“煳辣小荔枝味”,小荔枝味與荔枝味相比,酸甜味稍淡,這樣便於融合麻、辣、蔥香等其它香型,入口先甜後酸,再帶出麻辣鮮香。

1、雞腿肉刀背斷筋

宮保雞丁的主料有雞胸派和雞腿派之分,老一輩大廚選用的是雞脯肉,實際上製作宮保雞丁應該選用雞腿肉。為了保證其細嫩的口感,要先將雞腿肉去皮,再用刀背斬一遍,斬斷肉中的筋。

2、香蔥纖細味道柔

蔥是製作宮保雞丁的重要輔料,我們選用的是香蔥,而非蔥辣味濃烈的京蔥,這是因為京蔥切出的蔥段太過粗壯,在成菜中有喧賓奪主的感覺,而香蔥身量纖細,且蔥味香而不嗆,是輔料的最佳選擇。

3、辣椒要選二荊條

川菜版的宮保雞丁兼有鹹鮮、酸甜、麻辣,是小荔枝口複合味型,辣並不是它的主味,要選辣度較低但香味較濃的二荊條。

4、糖色增亮,蛋清致嫩

糖色是川廚的上色法寶,但製作宮保雞丁時,糖色不是炒制時才加,而是在上漿時放入,上色效果更均勻自然。

另外,雞丁上漿時放的溼澱粉不是用水調的,而是用全蛋或蛋清調製(一般要求出品顏色淺淡的菜品用蛋清調糊,此菜中蛋清、全蛋皆可),這樣漿出的雞丁更嫩滑。

5、急火爆炒20秒

川菜版宮保雞丁講究急火快炒、一氣呵成,雞丁在最短的時間內受熱成熟,才會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嫩滑口感。由於是爆炒而成,所以很多地方把宮保雞丁叫成“宮爆雞丁”。

先將淨鍋燒至滾燙,放入冷油後立刻下入辣椒炒2秒,下大紅袍花椒翻一下,此時鍋內的油溫為五成熱,是下雞丁的最佳時機,雞丁下鍋後既不易黏鍋,也不會結塊黏在一起。

然後將雞丁滑散,待其變色,快速加蔥、姜、蒜翻勻,此時鍋內的溫度已經很高了,立刻倒入味汁,你能聽到“刺”的一聲響,味汁中的水分和部分醋酸迅速揮發,雞丁同時充分入味。

這時立刻翻炒均勻,加花生米翻勻就可以出鍋了。我製作這道菜從油入鍋到菜出鍋,全程只用20多秒。

宮保雞丁(川菜版)

“宮保雞丁”和“宮爆雞丁”,究竟是不是同一道菜?

製作流程:

1、去皮斷筋的雞腿肉250克洗淨切丁入盆,加蛋清澱粉30克、糖色15克、鹽5克抓拌均勻;香蔥30克切9毫米長的丁待用。

2、水澱粉15克、料酒10克、保寧醋9克、白糖8克、醬油5克、鹽3克入碗,調勻成味汁待用。

3、紅袍花椒15粒炒香,再下雞丁爆散,加薑片、蒜片各10克和蔥丁炒香,烹入味汁,翻勻後撒油酥花生125克炒勻,出鍋即成。

總結

現在讓我們回到開頭,那麼“宮保雞丁”和“宮爆雞丁”,究竟是不是同一道菜?

答案是“YES”。

兩者都是出自魯菜的“醬爆雞丁”,雖然以前川菜版本的老師傅會用雞胸肉來做,但現在兩地大廚都是採用雞腿肉,都會撒入炸花生。

而在調料和做法上,魯、川兩地有少許不同,味道也有少許不同,但大致相同。

1、調料上

魯菜版本的“醬爆雞丁”,調料是章丘大蔥、大紅袍花椒、山東干紅辣椒、蒜片、蔥段、香醋,老抽、白糖、紅油。

川菜版本的“醬爆雞丁”,調料是香蔥、大紅袍花椒、二荊條辣椒、薑片、蒜片、鹽、保寧醋、醬油、白糖、糖色,味型是“煳辣小荔枝味”。

兩者都有用到花椒,但沒有用到鄲縣豆瓣醬。

2、做法上

兩者的雞丁都是不滑油,直接下鍋爆炒成熟,並非宮保是爆炒,宮爆是熘炒。

魯菜版本的做法不是兌汁炒,川菜版本的做法是兌汁炒。

3、叫法上

此菜原本就叫“醬爆雞丁”,由於丁寶楨被封為“太子少保”後,醬爆雞丁才被稱為“宮保雞丁”。

而“宮保雞丁”是爆炒而成的,所以很多地方就把“宮保雞丁”叫成“宮爆雞丁”。

因此,我們不能說“宮保雞丁”是屬於川菜,“宮爆雞丁”是屬於魯菜,而應該說,“醬爆雞丁”有川菜版本、魯菜版本兩種做法。四川地區叫“宮保雞丁”的居多,山東地區叫“宮爆雞丁”的較多。

“宮保雞丁”和“宮爆雞丁”,究竟是不是同一道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