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不能只靠“喊”,從4個方面著手,提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小佳今年初三,即將面臨中考的他似乎有些漫不經心,雖然學習壓力很重,但是他絲毫沒有緊張的意思。每天回到家後,別人都是寫題到深夜,而小佳總是玩一會寫一會作業,到了十二點也沒寫完一半,這讓小佳的媽媽看著很是著急。

不僅如此,生活中小佳也是一貫散漫,每當放假,總會玩手機到深夜,然後一覺到中下午才起。

自律不能只靠“喊”,從4個方面著手,提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飲食習慣上也從不剋制,每當看著喜歡吃的東西就停不下來,特別是滋滋冒油的肉類,是小佳的最愛。所以,小佳的體重一直居高不下,雖然年紀小,但是在體檢中身體已經發出了警告。小佳的媽媽看到孩子學習、生活上的不自律很是苦惱,不知怎麼辦才好。

《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工具,是消除痛苦的重要辦法,也是輔助人走向成功的法寶。

自律不能只靠“喊”,從4個方面著手,提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小佳媽媽的擔心不無道理,如果小佳依舊對自己放任自由,學習上漫不經心,生活中不會剋制,自己不能夠控制慾望而是被慾望所控制,那麼他的人生極有可能碌碌無為。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呢?

·建立獨立的自我意識(2—5歲)

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指出,孩子在出生後,一哭就會有奶喝,一哭就會有人哄,這讓孩子感受到他與世界是一體的,這種心理稱之為“共生”。

當孩子處於嬰兒時期時,孩子的共生心理是正常的,而當孩子長大到2-5歲時,家長應當幫助孩子建立獨立意識。

自律不能只靠“喊”,從4個方面著手,提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們就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在孩子2、3歲時,家長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獨立進食的習慣,哪怕寶寶一開始吃得很狼狽、不會拿餐具,也要堅持讓孩子自主進食。

自律不能只靠“喊”,從4個方面著手,提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培養孩子自主進食的習慣不僅解放了父母,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擺脫“共生”心態,逐漸建立自我意識。通過刻意的習慣培養,讓孩子明白,很多事情只有靠自己才能夠完成。

·以他律約束(6—8歲)

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了兒童道德發展階段的理論,其中,他律約束是重要組成部分。

在孩子成長到6-8歲時,孩子的獨立意識已逐漸形成,但是由於年紀偏小,孩子還無法形成自律的心理和習慣。這時就需要父母的引導和約束,以權威控制孩子行為和心理的邊界。

自律不能只靠“喊”,從4個方面著手,提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在孩子6-8歲時,很重要的一個人生階段就是步入小學,正式成為一名學生。這意味著孩子一生的學習時光即將開啟,也意味著孩子即將打下學習的習慣基礎。

家長在孩子重要的人生階段,應該多加引導和約束,當孩子出現厭學、不認真學習、寫作業偷懶等壞習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干預並約束孩子的行為,告訴孩子錯誤行為的後果,必要時甚至可以進行懲罰,以他律來約束孩子的行為和思想。

·建立自律意識(8—10歲)

當父母和孩子順利度過他律階段時,意味著孩子的自律之路即將進入下一個重要階段——自律意識的形成。

家長的良苦用心就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的意識,那麼,孩子8-10歲期間,自律意識的建立就尤為重要。

自律不能只靠“喊”,從4個方面著手,提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在寒暑假,家長可以與孩子一同制定生活和學習計劃,共同約定每天的生活作息和學習時間,與孩子一同遵守並鼓勵孩子進行自我約束,完成共同的約定。

通過這樣的計劃,孩子既掌握了生活的主動權,又能夠在計劃中自我約束,形成良好的自律感,建立自我約束的意識。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計劃的制定過程中,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參與,讓孩子自己規劃生活,家長在一旁起輔助作用,這樣孩子才能夠自覺地遵守定下的規則。並且,在開始時,計劃不宜制定得過多過重,哪怕一開始家長只與孩子約定每天早上9點起床,孩子如果能夠遵守,也是在自律之路上跨出一大步。

當孩子習慣並能夠自覺遵守簡單的計劃時,家長和孩子再進一步制定更詳細而具體的規劃,循序漸進的計劃孩子更容易遵守,自律意識也更易養成。

·鞏固自律公正(10—12歲)

當孩子形成了自律意識後,自律之路並沒有結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就是,真正自律的孩子往往會主持自律公正。

自律不能只靠“喊”,從4個方面著手,提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簡單說來,就是孩子在形成自我約束的行為後,心中對生活有了一個標準,並且孩子會以自律的標準要求其他人,自覺地主持自律公正。

這時,如果家裡有二胎,孩子就會成為小家長,幫助二寶建立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主持自律的公正性;如果孩子是獨生子,那麼父母就會成為自律公正的對象,孩子會反過來要求父母的行為,維護自律的公正性。

在生活中,如果孩子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那麼孩子也會不自覺地要求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保持規律的作息。在學習上,如果孩子學習自覺、行為自律,那麼面對班級中擾亂學習氛圍的行為也會加以制止,維護學習環境……種種行為都是孩子自律的最終體現。

在遺傳學上有這樣一個觀點:孩子的自控力約40%到56%來自遺傳的影響。這給家長們一個很重要的提示,育人先育己。

自律不能只靠“喊”,從4個方面著手,提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只有父母們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自身擁有自律意識,孩子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被影響和感染。如果家長在吃飯的時候玩手機,作息不規律,晚睡早起,那麼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能看動畫片,熬夜打遊戲呢?

同樣的道理,如果父母想要培養優秀的孩子,那麼很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自己變得優秀,只有成為優秀的父母,才能養育出優秀的子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