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讓"慾望"當孩子的老師,會更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看到真正自律的孩子沒有幾個,真正自律的孩子,佔少數,我們很少看到一個孩子不用爸媽催就自己主動的去做好每件事情,這些事情有些還是孩子不喜歡做的,但是孩子還是願意去完成。

之前在網上看文章的時候,有一位4歲孩子的媽媽的評論被點了幾千個贊,她說孩子從4歲開始每天要做什麼事情都清清楚楚,每天自己起床,做什麼都不用家長催,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寫好作業,然後雷打不動的練一個小時的琴。我也默默的給這位家長點了個贊,下面的寶媽一片羨慕,說自己的孩子每天學習都需要大人督促,很多人的孩子自律性嚴重不足。

家長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自律,首先就要先了解不自律的孩子有哪些表現,看看自家的孩子會不會是同樣的表現。

孩子不自律有哪些表現?

【3-12歲】:

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耐心不夠,不能持續專心做一件事,要父母時常督促。

東西丟三落四,經常不會管理好自己的一些物品,也不會主動去收拾。

想要什麼東西,就要父母立即滿足,比如獎勵,做不到延遲滿足。

做作業時,說一下,寫一下,父母時刻要身邊"監督"。

做事沒有動力,無頭緒。

容易情緒化,有時會鬧脾氣,反思能力比較差。

上課不認真,只有父母重視了孩子才會重視。

過於看中獎勵,只有家長獎勵孩子才會有動力!

孩子上學後,很多家長才意識到自律對於孩子來說越來越重要,而讓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是多麼的難,俗話說"孩子出生辛苦六年,以後能夠省心很多"。這句話很有道理,6歲前是孩子很多習慣的養成,包括自律也是一樣,越早養成,對孩子越好。

真正要孩子自律,覺得關鍵不在於家長,而是在於孩子自己,內心主動的可以去完成這件事,雖然這件事孩子不一定喜歡,但是孩子能夠做到自己管住自己,能夠沉浸在其中,並樂意去做,一個擁有強烈慾望能夠管得住自己的孩子,自律性肯定不差。

自律的孩子可以有多厲害?

蒙臺梭利說:孩子的自我教育,其實是以他們的本能直覺,找到了通往內心世界的道路。

一個擁有自律的孩子也許現在看不出他有多大的變化,自律24小時和不自律24小時,差別並不是很大,但是隨著時間的日積月累的堅持自律,當自律成習慣,這些好的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近日,一個8歲小女孩因寫的一手好字而走紅,看她寫的字,是不是特別舒服呢?

網友直接大呼:"爽死強迫症"!寫的就像印刷版一樣,一個一個寫的整整齊齊,就連數學作業和圖畫本也是寫的工整筆直。

媽媽說:"孩子就是一普通的孩子,只是對自己的要求比較嚴格,自律性比較強而已"!孩子每天還會學習各種書法課和興趣班,不少網友看了表示:果然是別人家的好孩子啊!

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曾說:"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這句話恰恰說明了一件事,自律,可以讓你脫穎而出,變強,變厲害,都離不開自律。而很多父母為了要孩子做好一件事,而選擇"獎勵"孩子,經常是:"你作業完成了我就給你玩手機"。"你乖乖吃好飯了我就讓你看電視"。"你把自己衣服疊了,我獎勵你出去玩"。這些話聽起來似乎沒有什麼不對。

但我仔細想想,孩子似乎都是在"獎勵機制"下完成,以後孩子可以這樣想,反正不完成也沒有什麼,少看一次電視咯,當父母的"獎勵"把孩子"自律"抵擋掉時,孩子並不會真正想要去完成自己的事情,也不會出現內心主動想要"自律"的慾望。現在想想,孩子那麼抗拒寫作業的原因了,是孩子還沒有真正想要"堅持"發動內心的慾望去寫。

激發孩子想要"自律"的慾望,比一切獎勵強!

美國心理學家Daniel Pink,在其暢銷書《驅動力》中,將人的自制能力力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人本身的具有的自制能力,比如,餓了要找東西吃,累了要休息,困了需要睡覺。這種一般不需要別人的干預我們就能做到,因為這是本身具備的。

第二種:是外在動機,其實就是獎勵機制,有獎也有罰,任務完成,就能獲得相應的獎勵,做錯事,必須接受懲罰。

第三種:就是來自內在動機的自律能力,即我們自己真正喜歡,真想感興趣的,想要主動去探索,積極去學習,通過自己做得更好的內在需要來滿足自己的慾望!

孩子本來可以體驗自己解一道數學題的快樂,在這個解題的過程中他的快樂是非常單純的,只是想要獲得這種自豪感,所以,做題本身就會給孩子帶來動力。

這個時候,如果加上爸媽的獎勵後,孩子的快樂就會"變味",孩子會多了很多雜念,邊做題就會邊想,等這道題寫好,我要讓爸爸買個什麼顏色的挖掘機呢?以後我做多點題是不是就有更多的獎勵呢?如果,在解題的過程中再遇到一點小挫折,孩子也許會放棄,算了,不寫了,大不了獎勵不要了。你家的孩子會不會這樣呢?所以,要孩子自律,父母就要幫孩子尋找最大的動機。

父母要幫孩子尋找最大的動機

在去年7月份的時候,有網友拍到這樣的一幕,在喧譁的地鐵上,一個高中生的男生低著頭,正在專心的做著試卷,一直晃動的車廂和擁擠的人潮和上下車廂的人流對他沒有絲毫的影響。

而在採訪時,男生有點不好意思的說:"以前並不是很懂事,不愛學習。初三時受動漫人物的影響該,他很自律,並且很優秀。"

"我想成為他那樣的人",就是憑著這樣的內在動機,孩子學會了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即使是再嘈雜的聲音,他也可以專心的做著試卷,一個強大的動機,可以激發人們潛在能力去做原本做不到的事。一個自律的人,他的身上閃閃發光。而一個自律的孩子,他的未來有著無限的可能。

在知乎上,有人問:"為什麼要自律"?有一個答案亮了!

他說:"混一天和努力一天,看不出有什麼差別。但是一個月後,思想會大不相同,3個月後,氣場會不同,6年後,有人在原地踏步,而有人,已遙遙領先"!


父母要幫孩子找到內在動機,即想要自律的慾望,讓孩子真正喜歡,並獲得成就感,孩子才會真正堅持,當孩子聽到:"哇,好孩子,你自己把這道題都解了,看來,沒有什麼是能夠難倒你的,"希望你繼續堅持,父母越鼓勵,孩子會越堅持,久而久之,孩子形成習慣,"沒有什麼是你不能解決的事,"這種內在動機會一直激勵著孩子,而自律,才是一個孩子主宰自己命運的能力。​​​​

我是炅媽育兒,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