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2年級的娃先抓“自律”,父母堅持“4步走”,讓娃成“人中龍鳳”

拖延症、肥胖、網絡成癮,無不是缺少自律造成的後果。

自律是對自己的慾望合理的安排卻不放縱,對自己的情緒有利疏導卻不恣意的能力。

它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從小在父母的幫助下培養。


2年級的娃先抓“自律”,父母堅持“4步走”,讓娃成“人中龍鳳”


所謂開掛的人生,無不是自律規制下的良性效應。想要孩子不再守著動畫片不放、想要孩子不再願望不滿足時撒潑打滾,或者想要孩子能管住自己的手不再伸向糖果等等,都要父母狠狠心讓孩子早點養成自律的好習慣,長大才能成為“人中龍鳳”,擺脫常人的困擾。


2年級的娃先抓“自律”,父母堅持“4步走”,讓娃成“人中龍鳳”


中學的時候有一個學霸,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從來沒有人戰勝過她的分數,引來了許多人的崇拜。有一次聊天的時候發現,她的優秀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2年級的娃先抓“自律”,父母堅持“4步走”,讓娃成“人中龍鳳”


早上定時五點半起床,不需要父母叮囑,也不用別人來叫自己起床,一遍鬧鈴過後就會起床洗漱。三餐正常吃,想吃零食了另當別論,這樣的生活成為了她的習慣,不像我們一樣,覺得這是家長的要求。


父母堅持“4步走”,讓娃成“人中龍鳳”


  • 1.抓住孩子的秩序關鍵期

兒童心理專家進行研究,孩子在6歲前會經歷非常關鍵的多種敏感期,而秩序敏感期一般在2歲半左右出現,並可能持續很長時間。

這一時期,孩子形成了屬於自己的特有秩序。

2年級的娃先抓“自律”,父母堅持“4步走”,讓娃成“人中龍鳳”

如果秩序敏感期能得到很好的保護,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慢慢的脫離這種外在固定模式,形成內在的“以不變應萬變”的自我管理模式,也就是自律性。


  • 2.恰到好處的利用秩序敏感期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俗話說“趁熱打鐵”,在這個時期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更容易。

垃圾扔進紙簍裡,自己衣被自己理,醒來睡前都刷牙,自己鞋襪自己洗,每件事情要做完,所有物品理整齊……


2年級的娃先抓“自律”,父母堅持“4步走”,讓娃成“人中龍鳳”


家長引導孩子形成一套固定程序,即便孩子的動作有些笨拙,也要耐心等待,最終會形成好習慣。


  • 3.需要極大的耐心,不強行制止孩子,接納孩子的偏執。

這個時期孩子的語言發展並不完全,通常用哭鬧來表示不滿。這時需要爸爸媽媽引導孩子理清想法,也可能要猜測孩子的想法。


2年級的娃先抓“自律”,父母堅持“4步走”,讓娃成“人中龍鳳”


現在社會快節奏的生活,忙著為生活奔波,能夠如此慢下性子,也是一種極大的挑戰。

  • 4.父母是最好的榜樣

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模仿,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自己下班後就懶散的躺在沙發上無聊的刷新著手機,日漸平庸的日子,早已忘卻曾經鬥志滿滿的自己。

這時不斷的提醒著孩子,“你去寫作業”,“你要努力”,這樣的話大人說的再多都是枉然。


2年級的娃先抓“自律”,父母堅持“4步走”,讓娃成“人中龍鳳”


魯道夫·斯坦納在《童年的王國》寫過,孩子在七歲前實際上是一個觀察者。

在年幼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們觀察和模仿的對象,他們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會心領神會,並奉之為最高準則,最終通過模仿和學習,成為和父母一樣的人。

要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子,家長必須先成為什麼樣子。


2年級的娃先抓“自律”,父母堅持“4步走”,讓娃成“人中龍鳳”


很多新生代父母,可能看完還是比較困惑,不要慌張,作為兩個寶寶的媽媽,從過來人的角度,給大家推薦一本一直在用的《幼兒好習慣養成 自律學習 繪本故事書》,一共八冊,不僅可以重點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還能提升寶寶的綜合能力。


2年級的娃先抓“自律”,父母堅持“4步走”,讓娃成“人中龍鳳”

它通過貼近孩子生活的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從而學一些自律的小行為,逐漸自發的進步改變。


2年級的娃先抓“自律”,父母堅持“4步走”,讓娃成“人中龍鳳”


根據孩子發展的規律,分八冊遞進式講解,提供了八大成長問題的解決辦法,通俗易懂,適合親子閱讀,也適合孩子自己探索學習。


2年級的娃先抓“自律”,父母堅持“4步走”,讓娃成“人中龍鳳”


其次,這本書的特點之一是有著精美的繪圖,形象可愛的動物角色,讓孩子不自覺的就投入進去,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有利於孩子模仿學習。精美的故事,也是一本優美的“枕邊書”。


2年級的娃先抓“自律”,父母堅持“4步走”,讓娃成“人中龍鳳”

2年級的娃先抓“自律”,父母堅持“4步走”,讓娃成“人中龍鳳”


這套書8冊64元,對於我們大人來說可能是兩三頓飯的成本,對於孩子卻能讓他們學會自律的能力,收穫影響一生的好習慣。

想要了解的家長,我把鏈接放在下面,可以點擊下面圖片,非常時期也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