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先自律才能讓孩子更優秀

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先自律才能讓孩子更優秀

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先自律才能讓孩子更優秀

孩子還小,等長大就好了。一些朋友的這些話聽來似乎很暖心,但是,多子與獨子的時代背景不同,其教育結果也就容易截然相反的現象。

多子時代的家長放手和不管那是真的不管,是給了孩子更多管理自己的機會,是讓孩子付出了更多沉重代價才得以反省併成長起來的。

而獨生子女時代,又有哪些家長能做到真正的不管?恰恰是該管的管不了,不該管的處處操心。如此等待孩子長大的等,其實不等孩子長大,就已經註定教育惡果的惡性循環了。此時,教育理論界萬能的溝通、交流都已變成雨過地皮溼的暫時效應,有的父母把控不當,在孩子面前就過早彰顯了家長在教育方面的無能與無助。

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先自律才能讓孩子更優秀

一般這樣的孩子在小學低年級都會表現的很好,家長往往忽視對孩子的挫折教育,偏重說教、嘮叨和講道理,在耐心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偏移底線和原則,甚至還覺得自己的孩子還算聽話,懂事。

其實,此時孩子的小任性和小固執的個性開始逐漸形成。進入小學中高年級的時候,隨著學習心態的不穩定與成績的忽高忽低,家長對孩子的說服教育,也就進入勞神勞力與事倍功半階段了。

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先自律才能讓孩子更優秀

這時,因為家長受外界完美理論的影響,所謂愛的教育讓孩子快樂成長,越發讓如此的孩子性格變得自以為是起來,甚至摸透父母的性格特點而得寸進尺,自己說的多而能做好的少,信誓旦旦的承諾都難以赴之行動,更談不上兌現,潛在加重孩子蹬鼻子上臉,不達目的就無理糾纏的個性。此時,這種個性已經不再是個性,而是性格的偏執,甚至,已經進入心理問題時期了。

為此,家長的言傳身教可以影響孩子的學習與成長,但家長性格不能很好的培養孩子的自律、自愛與自我反省,往往就能影響孩子的一輩子。就如我經常給家長談及的,不管家長在職場是如何的優秀,如果對待孩子的教育不能堅守底線與原則,處理問題不能毅然與果斷,甚至優柔寡斷,心存僥倖的退讓與嬌寵,這時的家庭教育就已經不是教育,而是對孩子性格成長與人格成長的摧殘。

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先自律才能讓孩子更優秀

現在有些孩子的心理素質,從小學階段就呈現出脆弱的一面,很多家長之所以喪失自身的教育能力,有很多原因是在孩子面前缺失了自我尊嚴與自我尊重,一味的尊重孩子,導致連孩子自身都不曉得何謂自律自愛。還有的家長根本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自認為對孩子打過,也罵過,就是不溺愛孩子。事實恰恰相反,大凡寵溺孩子的家長都有打罵孩子的過往,遺憾的是,他們往往抓不住重點,更多是一種情緒上的氣急敗壞罷了!孩子身上所有的懶惰、自制力缺乏,根源都在於認知能力受限,因為家庭教育沒有底線,其人生態度與成長自然對父母喪失了敬畏感。同時,有的家長簡直像個孩子一般只是單純的認為:孩子快樂就好!

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先自律才能讓孩子更優秀

究竟什麼是快樂?有些人會說,孩子考慮過父母的感受嗎?另一些人就會緊接著說,父母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究竟聽誰的?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家境,應該給予孩子怎樣的一種教育,其實,有更多家長都是模稜兩可的左右搖擺,而缺乏自身的教育主見,一方面在放任中覺得孩子開心快樂就好,另一方面又覺得教育是唯一能改變命運的方式。

很多時候,教育就是讓孩子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面對並解決成長過程所遇到的逆境與挫折。家長總想讓孩子優秀,但孩子越來越不自律,其根源,一個孩子的成長不是優秀了才自律,而是自律自愛的孩子才會變得優秀,因為他們從心智方面已經領悟,成長中想要的自由並非是隨心所欲,更不是無理取鬧的放縱自己。

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先自律才能讓孩子更優秀

所以,孩子越自律,其認知能力越強,孩子與孩子優秀與否的差距,就是這樣逐漸拉開的。那些沒有良好自我約束能力的孩子,往往在家長的溺愛不自知與嬌寵中,逐漸暴露出人性存在的種種劣根性。這些孩子的年齡越大,存在的問題就會越嚴重,就孩子喜歡玩手機這一項,就能把家長搞得不知所措,甚至焦頭爛額。這些孩子的性格會逐漸形成說到做不到,忸怩任性且懦弱、偏執認死理兒的一意孤行。

較為嚴重的,就是性格在瞬間爆發出的狂躁、氣急敗壞與竭嘶底裡的嘶吼與狂叫。一旦進入這個階段,孩子就難以再適應外界的教育環境,性格的脆弱與不懂反思,很容易和學校的老師或同學產生相處方面的摩擦和矛盾。當學校教育對孩子形同虛設,其他學習的輔導也就成為彼此的敷衍,等孩子出現了厭學和逃避上學的時候,所謂父母給予孩子家庭教育環境這個愛的港灣,也就成了他逃避逆境與挫折的最好歸宿,加上自私、自利與自暴自棄的陰柔個性,自我封閉與抑鬱的心理疾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先自律才能讓孩子更優秀

如此精神狀態的孩子,往往在父母身邊無慾無求且倍感不快樂,離開父母處處受挫而膽小懦弱,強烈的依賴心理呈現一種病態,家長想盡辦法都難以讓孩子自願離開自認為並不溫暖的小窩,似乎一切一切的生活道理孩子都懂,但他已經無法自控瞬間侵襲而來的焦慮和恐懼。不等孩子長大就已經等來了孩子的自我封閉,無所事事的啃老還能算是好的結果,最悲催的,就是不斷奔走在遙遙無期的精神與心理治療中。

對於這類孩子的性格特點,家長一定要有未雨綢繆的一雙慧眼,及早發現並及早矯正。如果錯失最佳教育時期,當家長自己都感到無能為力的時候,其實孩子正在喪失自立自強的成長能力。為此,尤其是早期階段,當家長對孩子的某些行為和言行感到忍無可忍之時,切記,不要再忍!當你真正敢於放手並放下,孩子才會迴歸自律,悄然間慢慢自我蛻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