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畫畫時出現情緒,家長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這樣解決最有效

早上出門上班,等電梯的時候在電梯間門口看見一個超級可愛的小男孩,斜揹著書包,穿著整齊乾淨,但紅領巾歪歪扭扭地戴著,仰著小腦袋稚聲稚氣地跟一旁的家長爭辯。

我仔細聽了聽他們的親子對話:

“誰讓他抄我畫的美國隊長,我才推他的。”小男孩委屈地說。

“那你也不能動手推同學呀?”家長勸誡他。

“不是,我不讓他抄我的,他說我管不著……”眼淚啪嗒啪嗒地往下掉。

原來是跟同學起了衝突。

這時有人說道:

“哎呀呀,這麼帥氣的小夥子不哭了啊……”

“就是,他不對,誰讓他抄你的呢……”

一時間,等電梯的鄰居大姐們開始七嘴八舌的安慰小男孩,並給一旁的男孩媽媽說,“多大點事兒啊,別說孩子了,孩子沒錯!”

孩子臉六月天,等坐上電梯,剛才還委屈的小男孩已經笑臉嘻嘻的了。

聽完全程的我,想跟家長們分享一下這個問題:如果孩子在繪畫過程中,出現因為模仿別人或被模仿,產生矛盾怎麼辦呢?

首先,這是一個經常發生的現象。

當幼兒因照著別人畫畫而被“告狀”後,便容易產生“侵權”與“被侵權”的“小糾紛”。

比如小朋友A畫了一座城堡,被小朋友B看到後,小朋友B覺得這座城堡很好看,便也照著畫了一座,結果遭到了A的不滿。

其實,幼兒照著別人畫,並不是要有意“侵權”,而是當幼兒不知自己想畫什麼,或不知道該怎麼畫時,便容易模仿別人的畫,這也是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一個辦法。

那麼,當發生這種情況後,家長又應該如何進行恰當的引導呢?

我通常會這樣做:

先問小朋友B:“你是不是覺得A的城堡畫得很好,你才照著畫的?”

如果B回答“是”,我再向A徵求“授權”說:“B是覺得你畫得非常好才照著你畫的,你同意B參照你畫嗎?”

如果A不同意,我再引導B畫出具有自己創意的作品。

這種效果往往很不錯。

例如,在我們的課堂上,有一節課叫《貓頭鷹》,是利用音頻Flash動畫等場景帶領孩子們尋找、認識、瞭解貓頭鷹,給到孩子們的材料分別有鏡片紙、勾線筆、油畫棒、水粉筆、調色盤、水粉顏料、清水等。

孩子學畫畫時出現情緒,家長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這樣解決最有效

8歲學生作品《貓頭鷹》

當堂是4人小班課程,一個7歲女孩啾咪一直不敢看圖,說貓頭鷹長得像老鼠,最害怕了。

其他3個孩子分別是7歲5個月、8歲1個月和8歲三個月,都在你一言我一語的告訴啾咪,“不用害怕,貓頭鷹很可愛,我們畫四隻形態各異的貓頭鷹啊!”

但啾咪依然不肯動筆,害怕。

老師是採用這種方法引導孩子的:“那我們來玩兒一個遊戲好不好?你閉上眼睛,老師給你講一個臭美的貓頭鷹裝扮自己的故事。”

孩子學畫畫時出現情緒,家長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這樣解決最有效

7歲啾咪作品

啾咪說,“好呀!”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軟萌的貓頭鷹寶寶,出生在一片綠意盎然的森林中。她依偎在媽媽懷裡,爸爸一臉寵溺地看著她,給她起名叫“luna”。從此,這個森林裡又多了一個美麗又會飛翔的luna公主……”老師深情講述著。

啾咪和另外三個孩子都被這個故事吸引了,當老師講到,“這天傍晚,森林裡的所有動物都接到了玲瓏湖對岸國王的舞會邀請,luna公主興奮的打開衣櫥,準備好好打扮自己。可是,我該怎麼打扮呢?小朋友,你們能幫幫我嗎?”

4個孩子興奮極了,馬上領取任務,齊聲說“好,包在我身上!”

老師又接著說,“如果能夠根據圖形聯想,幫我設計出不同形狀的羽毛和樹枝剪影造型,就更好啦!拜託你們啦!”

孩子學畫畫時出現情緒,家長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這樣解決最有效

8歲男生作品

就這樣,在大家積極踴躍的互動中,孩子們依次完成了《貓頭鷹》的自主創作,甚至課下還興致勃勃地討論誰的“luna公主”最漂亮,在舞會中會光彩奪目。

至於啾咪,早就不害怕貓頭鷹啦。

孩子的任何反應,往往都是有原因和他自己的邏輯,家長們在引導孩子時,可以採用傾聽的方式,巧妙化解孩子的情緒,這樣,才能讓孩子在下一次面對同樣問題時,更妥善的解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