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喪失大片領土,侵略者是緬甸東籲王朝,曾經的大明土司

1413年明永樂十一年在雲南布政使司下除了正式府州還設有南甸幹崖兩個宣撫司和麓川平緬木邦孟養緬甸八百車裡老撾大古喇底馬撒和底兀剌十個宣慰司。

明朝於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在底兀剌(即東籲)設宣慰使司。大明喪失大片領土,侵略者是緬甸東籲王朝,曾經的大明土司

一,歷史背景

嘉靖六年(1527),孟養宣慰司宣慰使思倫聯合孟密、木邦力量,攻陷緬甸宣慰司,殺宣慰使莽紀歲。七年(1528) “緬甸以殺掠佔據情形赴闕,上命鎮巡遣官往勘,乃以永昌府知府嚴時泰、衛指揮王訓往。諸夷不聽,又值安鳳之變,不暇及緬事矣”。因為明朝不能妥善處理諸土司間的紛爭,莽紀歲之子莽瑞體逃至下緬甸的底兀剌宣慰司(即洞吾),被當地土司“養為己子”。

1531年,年僅15歲的莽瑞體(緬名德林瑞體)在東籲繼位,從此緬甸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創建,史稱東籲王朝。

(注: 東籲王朝簡稱洞烏、洞吾、東胡、底兀剌)

1551年莽瑞體死時,東籲王朝已經統一了緬甸中南部的廣大地區。

1551年莽應龍繼位東籲國王。

1553年起進兵上緬甸。

二,緬甸東籲王朝入侵大明過程

1555年(中國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莽應龍的軍隊攻佔阿瓦,滅阿瓦王國,接著繼續北進。

大明喪失大片領土,侵略者是緬甸東籲王朝,曾經的大明土司

1566年(嘉靖末) 緬甸吞併了八百老撾和車裡三個宣慰司。大明喪失大片領土,侵略者是緬甸東籲王朝,曾經的大明土司

1575年明萬曆三年初又攻佔了木邦宣慰司,孟密、蠻莫、隴川、孟養等司。大明喪失大片領土,侵略者是緬甸東籲王朝,曾經的大明土司

萬曆四年(1576),緬甸又大舉進攻孟養。面對緬軍的入侵,雲南巡撫王凝害怕“兵興禍速”,急忙傳羅汝芳,不准他發兵增援思個。“汝芳接檄憤恨,投債於地,大罵而罷”,只得撤兵,幸好孟養土司思個大敗緬軍。

萬曆七年(1579),緬軍再次進攻孟養,“思個以無援敗,將走騰越,中途為其下斷執,送瑞體”,“不屈遇害”。於是,緬甸“盡並孟養地”。至此,孟密、木邦、孟養等大片土地都淪於東籲王朝統治之下。大明喪失大片領土,侵略者是緬甸東籲王朝,曾經的大明土司

明萬曆九年(1581),緬王莽應龍死去,其子莽應裡繼承王位。他繼承王位後,繼續竭力向北擴張。

萬曆十年(1582),緬軍襲破幹崖進入姚關(今雲南施甸縣姚關)。

萬曆十一年(1583)正月,緬軍焚掠施甸(今雲南施甸),進攻順寧(今雲南鳳慶)、盞達(今雲南盈江縣蓮花街),所到之處“殺掠無算”,給當地社會帶來了很大的破壞。緬甸軍隊在雲南境內攻城掠地,殺人放火,並深入到順寧府境,窺視騰越、永昌、大理(今雲南大理)、蒙化(今雲南魏山)、景東(今雲南景東)等地,明廷為之震動。雲南地方當局急忙採取行動,對付緬軍入侵。劉綎和鄧子龍也趕赴前線,全力反擊。大明喪失大片領土,侵略者是緬甸東籲王朝,曾經的大明土司

萬曆十二年(1584)正月劉綎的部隊順利地佔領了隴川,接著,劉綎的軍隊又收復了孟養和孟璉(今雲南孟連)。木邦罕鳳、巡西(孟養)思義,都殺了緬甸使者,投歸明王朝。

二月,明軍收復了被緬軍佔領的大部分領土。

萬曆十二年(1584)五月,緬軍再次入侵,攻佔孟密,包圍五章。

萬曆十一年到十二年(1583-1584)明軍的自衛反擊,以勝利而告結束,東籲王朝的勢力基本上被趕出了木邦、孟養、蠻莫等廣大地區,邊境地區的土司紛紛重新歸順明王朝。大明喪失大片領土,侵略者是緬甸東籲王朝,曾經的大明土司

萬曆十三年(1585)以後,緬軍繼續不斷入侵,由於明王朝的統治日趨腐朽,沒有能夠鞏固萬曆十一年到十二年自衛反擊戰所取得的成果,孟養、木邦等地區便先後為東籲王朝所控制。大明喪失大片領土,侵略者是緬甸東籲王朝,曾經的大明土司

1596年,緬甸南部的孟族起來反抗莽應裡的統治,阿瓦、東籲、卑謬、良淵等地的封建領主,也紛紛宣告獨立。大明喪失大片領土,侵略者是緬甸東籲王朝,曾經的大明土司

萬曆三十年(1602),緬軍出動十幾萬軍隊進攻蠻莫,蠻莫又被緬軍佔領。

萬曆三十二年(1604),緬軍進攻孟密,向孟養思轟徵兵。思轟拒絕了緬方的要求,並且逮捕了來使。於是緬軍進攻孟養,思轟兵敗身死。

萬曆三十四年(1606),緬軍30萬進攻木邦,明軍救兵不至,木邦失陷。大明喪失大片領土,侵略者是緬甸東籲王朝,曾經的大明土司

萬曆三十四年以後,明緬戰爭基本上停止了。這是因為明王朝的統治已陷於危機,再也無力收復被緬甸佔領的廣大地區;在緬甸方面,萬曆三十三年(1605)良淵侯死去,其子阿那畢隆繼位,在侵佔木邦後,即揮戈南下,進行再次統一緬甸的戰爭。

後續:1622年(明天啟二年)洞吾王朝兵入孟艮,不久明亡,孟艮地入緬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