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繪本精讀(1)

Hello,各位小朋友們、家長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繪本森林——思維導圖與繪本精讀課程。

這節課主要根大家分享一些思維導圖的方法以及繪本閱讀相關的技巧與知識。

什麼是思維導圖?

  1. 思維導圖是通過順序標號的樹狀結構來呈現一個思維過程,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過程。
  2. 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表達,因此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
  3. 思維導圖主要是藉助可視化手段促進靈感的產生和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4. 思維導圖是基於人腦的模擬,它的整個畫面正像一個人大腦的結構,能發揮人腦整體功能。

說了這麼多,可能對思維導圖的定義還是沒弄懂,那到底什麼是思維導圖呢?

通俗的來講,思維導圖是一種高效的思維工具,它能將枯燥的信息,變成易於理解的圖畫,幫助孩子快速理清邏輯關係,構建知識框架、鞏固所學知識,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和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有哪些作用?

思維導圖 | 思維導圖&繪本精讀(1)

思維導圖具體到學科上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比如:

  • 語文學科上,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孩子預習課文、背誦詩詞、閱讀分析、以及語言表達。
  • 數學學科上,直觀、形象的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抽象的公式和定理,還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數學思維,養成鞏固、自省、提升的閉環學習方法
  • 英語學科上,維導圖可以幫助孩子科學高效識記單詞,掌握最基礎的語言規則,建立不斷完善的語法地圖

當然,在其他學科上,思維導圖也能發揮巨大作用,在這裡我就不跟大家一一細說。

實踐證明,熟練掌握思維導圖的使用方法之後,孩子的學習效率、學習成果將迅速提升。所以,說它是孩子的一項必備技能,一點也不為過。

那麼思維導圖具體是如何幫助孩子高效學習的呢?

思維導圖 | 思維導圖&繪本精讀(1)

認識常見的八種思維導圖

圓圈圖-Circle Maps

思維導圖 | 思維導圖&繪本精讀(1)

圓圈圖-Circle Maps

主要用來定義,可以定義一件事,也可以用來定義一個人。把一個主題展開來,聯想或描述細節。

圓圈圖的中間是主題,周圍是相關信息。

氣泡圖-Bubble Maps

思維導圖 | 思維導圖&繪本精讀(1)

氣泡圖-Bubble Maps

氣泡圖主要用於描述事物性質和特徵。幫助孩子學習知識、描述事物,是初步整理思路最常用的思維導圖。之所以把它放在圓圈圖後面,是因為它剛好可以銜接圓圈圖做下一步的思維整理。氣泡圖不但可以用來複述故事,還可以鍛鍊孩子的表達。無論續編還是改編,都可以鍛鍊孩子的語言邏輯能力和想象力。

雙氣泡圖-Double Bubble Maps

思維導圖 | 思維導圖&繪本精讀(1)

雙氣泡圖-Double Bubble Maps

雙氣泡圖主要用於比較和對照。可以幫孩子對兩個事物做比較和對照,找到它們的差別和共同點。兩個主題,外圍是各自獨有的特點,中間就是共同之處了,一目瞭然。

流程圖-Flow Maps

思維導圖 | 思維導圖&繪本精讀(1)

流程圖-Flow Maps

主要用於弄清先後順序。可以幫孩子從先後順序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發展、內在邏輯。

流程圖在生活中的應用最為廣泛,就像教孩子洗手,與一板一眼的1、2、3相比,流程圖更容易讓孩子跟著箭頭的指向去做。潛移默化的引導、圖片的呈現,還可以鍛鍊孩子的記憶。

多重流程圖-Multi Flow Maps

思維導圖 | 思維導圖&繪本精讀(1)

多重流程圖-Multi Flow Maps

多重流程圖是流程圖的升級版,除了理清事情的先後順序外,還可以用來分析因果關係。幫助孩子分析一個事件產生的原因,和它導致的結果,從而鍛鍊思維分析能力。

雙重流程圖中心部分是寫一件事,然後左邊原因右邊結果,通常來說左右兩邊是對應起來的。

樹狀圖-Tree Maps

思維導圖 | 思維導圖&繪本精讀(1)

樹狀圖-Tree Maps

樹狀圖主要用於分類和歸納。可以幫助孩子整理歸納一些知識、概念、分析事物的特徵。

比如數學中的形狀問題,不同的形狀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幾個面,都可以拋開那堆複雜的文字,用一張簡單的圖來展示出來。

括號圖-Brace Maps

思維導圖 | 思維導圖&繪本精讀(1)

括號圖-Brace Maps

主要用於表示整體與局部的關係,也可以表示分類。

如:用來理解時間概念,對地圖進行拆借,表示層級關係等。

橋狀圖-Bridge Maps

思維導圖 | 思維導圖&繪本精讀(1)

橋狀圖-Bridge Maps

主要用來進行類比和類推

在橋型橫線的上面和下面寫下具有相關性的一組事物,然後按照這種相關性,列出更多具有類似相關性的事物。

當繪本與思維導圖相遇

當思維導圖與繪本相遇,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思維導圖 | 思維導圖&繪本精讀(1)

之所以將思維導圖與繪本閱讀相結合,這是因為:

  • 兩者結合,我們一方面可以重讀經典繪本,一方面可以學習思維導圖的方法,利用思維導圖加深對繪本的理解,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 另外,繪本的題材多樣,內容豐富,選擇面廣,種思維導圖各有其不同的適用場合,這就為8種思維導圖方法提供了各類實踐的機會。兩者的結合,為閱讀打開了另一扇窗。

如何將思維導圖與繪本結合?

1、初步閱讀

小朋友初步閱讀繪本,找到故事的基本要素,瞭解故事的大致內容。

在讀到不懂的地方,可以畫一個"?", 讀到驚喜的地方,畫一個“!";讀到自己特別喜歡的部分畫一個“❤️ ”等等。第一次閱讀後,書上可能已經佈滿了各種標記符號。

2、深入閱讀

什麼是深入閱讀呢?

其實就是帶著問題來讀,深層次的理解故事的過程。在進行”深度閱讀“時,為了更好地抓住重點,尋找問題的答案,學生可以藉助“思維導圖”來幫忙,以便理清思路,深度剖析閱讀內容。

3、創意表達

思維導圖畫好後,可以做些什麼呢?

小朋友可以重新組織語言,並根據所畫的思維導圖來說故事。

總之,思維導圖不僅是一種視覺工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具備了這種思維方式,孩子在進行自主閱讀時,也能自覺地在小腦袋中形成清晰地故事脈絡。這樣閱讀的過程不再是囫圇吞棗,變得更加積極有效!

好了,這節課的內容先分享到這,我們下次課接著講!

繪製思維導圖時,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1、色彩。要善於運用色彩和圖形。圖像可以自動地吸引眼睛和大腦的注意力,色彩是各種思想的最主要的刺激物,尤其是在增加創造力和記憶力方面。色彩也有美感,這在畫思維導圖時會增加大腦的愉悅感,提高我們回顧、複習和使用思維導圖的興趣。色彩會增強記憶力和創造力,所以圖像上可以用三種或者更多的顏色。

2、關鍵字要善於提取關鍵字。每個關鍵字都可以觸發無限的聯想,在記憶的過程中,圖形,色彩這些都是輔助我們來記住內容的。所以把關鍵字提出來,讓大腦從這個詞開始,更加自由的擴展出去。

3、層次。關鍵詞的提取要注意層次,在繪製的時候,要善於利用箭頭和符號,逐級發散,避免混亂

4、內容。生動直接的圖示于思維導圖當然有益,但是小朋友在畫圖的細節上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那就本末倒置了,畢竟內容更重要。所以要強調內容,淡化形式

畫思維導圖時,以下這些畫圖方式,一定要避免:

1、照搬目錄。這是初學者最容易犯的錯誤。

照搬目錄繪製的思維導圖並沒有經歷思維激發和思維整理的過程,充其量也只能是知識樹而已,已經失去了繪製思維導圖的價值和意義。

2、連線錯綜複雜,層次混亂。交叉、連線太多會使整個思維導圖像一張蜘蛛網,增加閱讀的難度,所以分支的層級需進行逐級發散。

3、內容過多。思維導圖各層次的分支以5-7個為佳,最多不要超過9個。過多的內容分支會造成記憶負擔。

4、缺乏內在邏輯。好的思維導圖能讓人一眼看出內在邏輯,中等的思維導圖需要解釋才能讓讀者看出內在邏輯,糟糕的思維導圖則本身沒有內在邏輯。

-----【未完待續】-----

下節課預告:

下節課一起學習《思維導圖&繪本精讀(2)》

,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