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觀展指南|《女史箴圖》倫敦再現身,一年僅展六週

在近期的展覽中,繼遼博“又見大唐”特展後,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與河南“二里頭夏都文化展”等古代文物展覽成為焦點外,在法國巴黎,“達·芬奇逝世500週年紀念展”已在盧浮宮開幕;在英國,大英博物館展示了一年僅展6周的顧愷之《女史箴圖》。據悉,《女史箴圖》長卷,《女史箴圖》據傳為東晉畫家顧愷之作品,據稱是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流失英國,現存或為唐摹本。

倫敦

《女史箴圖》展

展期:2019年10月14日 - 11月24日,週五延長至20:30

地點:大英博物館Room 91a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女史箴圖》據傳為東晉畫家顧愷之作品,根據西晉詩人張華292年創作的《女史箴》一文繪製,用以告誡後宮女性尊崇婦德,勸誡西晉賈皇后停止專政行為。展覽將展出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女史箴圖》長卷。為了避免畫作因長期展出而受損,這幅畫作每年僅允許展出6周。

這幅畫卷是現存已知最早的中國畫長卷之一,原本共有12卷,曾被乾隆收藏。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這幅畫卷被英軍掠奪。

該展廳同時展出的中國書畫還包括清代畫家鄒一桂的《松竹石泉》,元代畫家盛懋的《寒山映雪圖》、明代畫家文徵明的《寒林圖》等。

東方靈感:伊斯蘭世界對西方藝術的影響

展期:2019年10月10日 - 2020年1月26日

地點:大英博物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展覽以“東方主義”為核心,共展出約150件文物和藝術品,揭示15世紀迄今伊斯蘭文化對西方藝術的深刻影響。超過70件文物借展自馬來西亞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均為首次在英國公開展出。

先鋒:威廉·莫里斯與包豪斯主題展

展期:2019年10月19日 - 2020年1月26日

地點:威廉·莫里斯美術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展出英國藝術與工藝美術運動領導者威廉·莫里斯的藝術作品,以及超過60件包豪斯風格作品,對比呈現英國工藝美術運動與德國包豪斯學校之間的異同點。該展覽是為了紀念包豪斯成立100週年而舉辦。

北京

“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

展期:2019年10月22日-12月22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為紀念甲骨文發現120週年,本次展覽將展出近190件文物,以甲骨為主體,輔助相關的青銅器、陶器、玉器等,介紹甲骨文的發現與製作、甲骨文反映的商代社會以及甲骨文的研究,幫助參觀者深入瞭解商代社會和上古文明。

甲骨文是商王朝所使用、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占卜記事文字,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有系統的成熟文字。商朝滅亡之後,甲骨文逐漸湮沒在歷史中,直到1899年被晚清學者王懿榮重新發現。據統計,百餘年來出土的甲骨總數逾15萬片,發現超過4300個單字,其中有2000多字已被解讀。

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

展期:2019年9月10日-2019年12月17日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此次展覽集合陝西省35家文博單位出展文物327組件,其中含一級品189組件。以周、秦、漢、唐歷朝精品文物為基礎(兼及唐以前其他歷史時期),其中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西周早期何尊、秦始皇帝陵跪射俑、唐代鎏金鐵芯銅龍,以及牆盤、石鼓山犧尊、淳化大鼎、單五父壺、秦公鎛等文物均有展出。

迴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流失文物迴歸成果展

展期:2019年9月17日-2019年11月17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呈現25個最具代表性、文物價值高的流失文物迴歸經典案例,展出來自13個省市、18家文博單位的600餘件迴歸文物,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流失文物迴歸的歷史性成就進行全面總結展示。

穆夏:新藝術運動先鋒

展期:2019年10月19日 - 12月8日

地點:國家大劇院(北水下廊道東展覽廳)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展覽聚焦捷克藝術家阿爾豐斯·穆夏的藝術生涯,共展出244件展品,包括他創作的海報、裝飾板、書籍插畫、油畫作品,同時展出的還有部分新藝術風格的傢俱、服飾、珠寶、玻璃器皿等。

安尼施·卡普爾

展期:2019年10月25日-2020年1月1日& 2019年11月11日-12月28日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太廟藝術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作為安尼施·卡普爾在中國的首次個展,將呈現藝術家橫跨35年的重要藝術創作。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的當代建築空間展覽將呈現其作品的戲劇與表演性,聚焦卡普爾迄今為止藝術作品的重要四件(《致心愛太陽的交響樂》、《準備成為奇特單細胞個體的截面體》、《放逐》、《我的紅色家鄉》),同時展出過去幾十年的藝術實踐中重要公共項目作品的模型。

莎拉·盧卡斯

展期:2019年11月2日-2020年2月16日

地點:紅磚美術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展覽呈現莎拉·盧卡斯30多年來藝術生涯100餘件重要作品及特別為本次展覽創作的十餘件新作,涵蓋雕塑、攝影和裝置,全面向中國觀眾介紹這位桀驁不羈的藝術家創作的廣度及突破性。

上海

歷代書畫常設展及少數民族工藝展

展期:2019年8月開始

地點:上海博物館歷代書畫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上海博物館書畫常設展中有不少經典書畫作品。包括唐虞世南 《汝南公主墓誌銘卷》、宋代趙佶草書紈扇、元代倪瓚山水畫、元代柯九思《雙竹圖軸》、八大山人《秋山圖軸》、徐渭、陳白陽花卉等。

上博少數民族工藝館在原有陳列的基礎上增加了十四個民族的文物,分別是布朗族、門巴族、羌族、達斡爾族、普米族、怒族、鄂溫克族、俄羅斯族、撒拉族、塔塔爾族、錫伯族、仡佬族、仫佬族和京族。同時,在展廳入口處搭建了雙層圓形開放式展臺,階梯式展出了十二件非常獨特的民族樂器。

世世太平-齊白石精品大展

展期:2019年10月1日-2020年1月12日

地點:久事國際藝術中心(中山東一路1號)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此次展覽共展出齊白石50件精品傑作,皆為白石老人藝術創作高峰的晚年時期作品,涵蓋了花鳥、山水、人物、瓜果、蟲魚,以及大眾喜聞樂見的“白石蝦”等眾多題材,是他對中國繪畫獨具一格體悟的抒寫。

鮑勃·迪倫藝術展

展期:2019年9月28日 - 2020年1月5日

地點:藝倉美術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展覽展出鮑勃·迪倫從1960年代至今超過250件作品,包括手稿、素描、油畫、雕塑及影像等,展現他在藝術領域的創作。

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

展期:2019年9月20日 - 2020年3月8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展覽以“客人的到來”為主題,將展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收藏的近40位/組藝術家的超過60件作品,涵蓋影像、攝影、繪畫、雕塑、裝置、文獻等形式。這是 PSA 2012年建立館藏後的一次系統性梳理,嘗試描繪兼具態度與視野的當代藝術圖景,這亦是該館第一次舉辦館藏作品展。

青策計劃2019

展期:2019年10月25日 - 2020年2月23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2019年青策計劃共收到38份有效方案,最終從5組入圍終評方案中選出2組,分別為“末路斜陽——‘聲名狼藉者’及其不可解的存在方式”和“平行,似存在,未完成:行進的藝術工具”。這兩組獲選方案歷時4個月的深化與落地,將從10月25日起向公眾呈現展覽成果。

簡慶福攝影藝術展

展期:2019年10月18日起

地點:中華藝術宮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2019年10月18日,“光影歲月——簡慶福攝影藝術展”作為上海中華藝術宮的長期陳列展在0米層24號展廳開幕。展覽以“永恆的色調”、“多彩的畫意” 兩大單元展出了簡慶福創作於不同年代題材涵蓋了黑白、彩色和數碼攝影三個時期的作品108幅,幾乎濃縮了其一生的創作。簡慶福出生於1921年,在中華藝術宮的展廳中以時間線的形式梳理了簡慶福從1921年至今的人生歷程。

周春芽:東南形勝

展期:2019年10月26日 - 2020年1月5日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展覽將展出周春芽的近期新作、手稿、記錄影像,以及1978年至2013年間創作的系列代表作等,呈現藝術家40餘年來的探索與嘗試。

步履不停:1995-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城市敘事

展期:2019年10月18日—12月15日

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虹口區多倫路27號)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此次展覽以公共空間和當代藝術實踐的交叉點為研究對象,聚焦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以城市街頭為主題的中國當代藝術實踐。展覽期間,在美術館內部空間和多倫路街區,將同時展出畢蓉蓉、施勇、宋冬、尹秀珍、張大力、張培力等17位藝術家創作的當代藝術作品,涵蓋繪畫、攝影、影像、雕塑、裝置等不同藝術形式。

“移動”— 2019上海青年藝術家百人大展

展期:2019年10月26日—12月1日

地點:馬利美術館(延安西路3300號 馬利文創園內)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今年恰逢馬利創牌100週年,“百人大展”寓意百年品牌的活力新生,展覽通過油畫、水墨、漆畫、雕塑、裝置等藝術,以平面、立體、綜合三個板塊來展現上海藝術家們的作品。

姚逸之水墨作品展

展期:2019年11月2日-11月29日

地點:上海原曲畫廊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姚逸之是海派巨匠程十發的弟子,也是旅居比利時近30年的華裔藝術家。此次姚逸之回到上海舉辦展覽,集中展示了他近幾年潛心創作的水墨作品,有寫實作品,也有印象派、抽象風格。

方言:周圍藝術群展

展期:2019年10月27日—12月15日

地點:周圍藝術畫廊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展覽展出段建偉、季大純、何大橋、王劼音、阿盧以斯·利希斯坦納、克拉斯·赫伯斯等7為中西方藝術家的作品,他們作品中共同追求的“詩意”,讓他們的藝術在同一精神層面上相互對話,恰如同一語言的不同方言版本。

晁玉奎·唐建平書法作品展

展期:2019年10月25日—11月4日

地點:金山區文化館二樓展廳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晁玉奎,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等。唐建平,又名唐華,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書協篆隸專業委員會委員、草書專業委員會委員等。此次展覽將展出兩位書法家的30多幅作品,展現他們用筆墨吟詩抒情。

河南

紀念甲骨文發現120週年

展期:2019年10月18日起

地點:河南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紀念甲骨文發現120週年·全國甲骨文書法篆刻展”在河南省安陽市中國文字博物館舉行。展覽除展出甲骨文書法、篆刻作品外,還邀請書法愛好者在現場進行甲骨文書法創作。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大展

展期:2019年10月19日起

地點:河南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展示中國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都城遺存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創造出最早“紫禁城”、最早城市主幹道網、最早青銅禮器、最早綠松石器作坊等多項中國之最的3800年前華夏先民們的生活圖景,將通過出土文物並結合現代高科技手段向觀眾精彩呈現。為完整展示夏文化脈絡。

新中國河南考古70週年成果展

展期:2019年8月27日 - 11月27日

地點:鄭州博物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展出全國23家文博單位的逾1200件文物,一、二級珍貴文物超過100件,重點呈現河南考古對國家重大課題的貢獻,以及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河南重要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

瀋陽

又見大唐

展期:2019年10月7日-2020年1月5日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以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與唐代有關的繪畫、書法為主體,輔以故宮、上博、陝西等地收藏的唐代金器、三彩器、木器、雕塑等多種品類文物。在展出的38件國家一級文物中,有《簪花仕女圖》《蕭翼賺蘭亭圖》《虢國夫人遊春圖》《萬歲通天帖》《仲尼夢奠帖》等,皆為中國書畫史上的皇皇鉅製。展覽前後還舉辦學術論壇“‘繽紛大唐’之多維透視”,並出版《又見大唐》、《一眼識大唐》圖書。

又見紅山

展期:2019年10月16日 - 2020年1月16日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紅山文化是中國北方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距今5000-8000年,以最初發現於內蒙古赤峰市東北部的紅山命名。。此次展出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246件,其中一級文物珍品逾40件,重要展品包括玉玦形豬龍、玉C形龍、玉勾雲形器、玉斜口筒形器、玉人、玉鳳等紅山文化玉器,以及新發現的紅山文化人物雕像。

杭州

發現杭州:新中國成立70週年杭州地區考古成果展

展期:2019年9月27日 - 2020年3月29日

地點: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本次展覽將展出從史前時代到明清的超過500件文物,涵蓋杭州10個區、2個縣和1個縣級市的考古出土品,集中展示新中國成立後杭州地區的考古成果,並從考古角度呈現杭州的城市發展歷史。

蘇州

畫屏:傳統與未來

展期:2019年9月6日-2019年12月6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展覽是以屏風元素為主題的學術研究展,將展出國內外14家博物館的藝術藏品,以及現當代9位藝術家的創新作品,呈現一個畫屏中的藝術世界。重點展品包括芝加哥藝術學院藏《合樂圖》、湖南省博物館藏《馬王堆1號墓出土木板漆畫屏風》(複製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唐屏風絹畫》、重慶三峽博物館藏《臨韓熙載夜宴圖》、上海博物館藏文徵明《人日詩畫卷》、南京博物院藏唐寅《李端端落籍圖》等,同時還有大量當代藝術作品與屏風呼應。

無錫

江南一喦——紀念錢松喦誕辰120週年特展

展期:2019年10月27日 — 2020年2月11日

地點:無錫博物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值錢松喦先生誕辰120週年之際,此次展覽遴選出100餘件作品和相關展品,希望藉此以緬懷先生對傳承和發揚江南書畫推陳出新、師心永駐的不懈努力,亦彰顯無錫千年書畫之文脈盛景。

臺北

以文會友——雅集圖特展

展期:2019年10月5日-12月25日

地點: 臺北故宮博物院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此次展覽展出歷代以雅集為主題的書畫作品28件(組),以六個單元:“晉唐風流”、“雅集典範”、“想像雅集”、“亂世唱和”、“慶生為名”、“皇權宴會”,展示歷史上著名的雅集盛事,如後世爭相追隨仿效的雅集典範——蘭亭雅集;想象中的風雅盛事——西園雅集等。其中也會穿插一些趣味小品,呈現文人面對即席演出的壓力與靈感迸發。

小時代的日常——一個17世紀的生活提案

展期:2019年10月5日-2020年1月5日

地點: 臺北故宮博物院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展覽以17世紀書畫家文震亨的《長物志》為依據,展出與之相關的書畫、器具,重新發掘展品的人文內涵,探索古人遊賞於物的細節,以及賞古風潮如何逐步影響到明末文人的居家日用。展覽分為“文震亨與長物志”、“文青品味”、“可用之物”、“百匯聚珍”4個單元,展出的展品品類繁多,包括古籍、書畫、瓷器和漆器等。

東京

正倉院的世界——皇室守護傳承之美

展期:2019年10月14日-2019年11月24日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此次為紀念日本新天皇即位,展出以正倉院寶物為中心的飛鳥、奈良時代文化特別展,重點呈現這一時期日本富於國際色彩的造型工藝。展覽將同時公開日本皇室世代傳承的正倉院寶物與法隆寺獻納寶物,兩者同為反映古代東西方交流的重要文物,在世界歷史上也具有重要意義。展覽將分為前後兩期。

梵高展

展期:2019年10月11日 - 2020年1月13日

地點:上野之森美術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此展從世界各地聚集了約40幅梵高作品,包括晚年的代表作之一《絲柏》,同時展出梵高受到影響的海牙畫派、印象派代表人物的繪畫約20幅,呈現梵高藝術道路的起點與成長過程。

奈良

紀念天皇即位:第71回 正倉院展

展期:2019年10月26日 - 11月14日

地點:奈良國立博物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正倉院每年秋季舉行聚焦於特定主題的寶物展,2019年的本次展覽為紀念日本新天皇即位,展品呈現正倉院寶物的整體面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寶物會一同展出,共計41件中有4件是第一次公開陳列。

大阪

安宅藏品:中國陶瓷·韓國陶瓷

展期:2019年10月26日 - 12月8日

地點: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展出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收藏的約300件中國、韓國及日本陶瓷文物,主要包括前安宅公司的安宅藏品(Ataka Collection)與韓裔日本人李秉昌捐贈藏品,最大亮點是館藏中的2件日本國寶文物。

巴黎

達·芬奇逝世500週年紀念展

展期:2019年10月24日 - 2020年2月24日

地點:盧浮宮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今年是達·芬奇逝世500週年,盧浮宮將展出近20幅油畫,以及相關的小幅作品、素描手稿以及雕塑等,全面回顧他的職業生涯。展覽的核心是盧浮宮收藏的5件作品:《巖間聖母》、《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蒙娜麗莎》、《聖施洗約翰》,以及《聖母子與聖安妮》,另有超過10幅油畫借展自英國和意大利的藝術機構。

紐約

MoMA

展期:2019年10月21日起

地點: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擴建後的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將重新開放。博物館不僅增加了展廳面積,更是從原本基於白人藝術家的敘事轉向更為多元的敘事,展出大量近年來所收藏的作品,囊括女性藝術、拉丁美洲藝術、中國當代藝術等等。與此同時,每隔六個月,五樓、四樓和二樓展廳中的三分之一的展品都會被重新陳列。

京都:藝術想象之都

展期:2019年7月24日-2020年8月2日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一周观展指南|《女史箴图》伦敦再现身,一年仅展六周

本次展覽聚焦京都古代到現代文化史上的主要轉折點,特別強調裝飾藝術。展覽展出來自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藏精品中的80多件漆器、陶瓷、金屬製品和紡織品傑作,包括一些最近獲得的當代藝術作品也會展出。精選的各流派大師們的50多幅繪畫作品以及一套罕見的14世紀盔甲、16世紀晚期為歐洲市場製造的華麗出口漆器、精美的18世紀能劇長袍和具有特色的古樸茶具。

講座

上海

菲律賓國家博物館的沉船考古及所發現的陶瓷

地點: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 Bobby C. Orillaneda(菲律賓國家博物館資深研究員)

1979年,菲律賓國家博物館人類學部的水下考古小組成立後,菲律賓對20只以上的沉船進行了研究,發現大量中國和東南亞陶瓷及其他原材料和工藝品,其中大部分可以追溯到13世紀-19世紀中葉。研究成果很快被髮布出來,並且在馬尼拉國家人類學博物館和菲律賓其他地方的博物館進行了相關展覽。陶瓷研究的成果顯示,在溝通東南亞、中國、印度洋地區和歐美國家區域之間和區域內部陶瓷海上貿易網的過程中,無論哪個歷史時期,菲律賓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本次講座將為觀眾展示多項水下考古發現,包括在美國聖安東尼奧市、菲律賓布瑞克暗沙和中國榆亞暗沙發現的13世紀中國和東南亞陶瓷,在馬來西亞潘達南島發現的15世紀中期陶瓷,在玻利維亞聖克魯斯發現的15世紀晚期-16世紀早期的陶瓷,以及美國聖地亞哥發現的1600年12月14日的沉船,它們都顯示了在陶瓷海上貿易這一宏大主題中的重要作用。

重繪印尼群島海上香料貿易網絡

地點: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 Sonny Christophorus Wibisono(印度尼西亞國家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員)

海洋貿易與早期全球化使物質文化產生了重大改變,這種變化不僅侷限於陶瓷,還包括多種方面。如,印度尼西亞西爪哇擁有一個重要的全球胡椒貿易中心,通過對海洋貿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食物的研究,亦可以探討海洋貿易對社會經濟與民俗生活的影響。對美食的考古揭示了這些經濟活動的多面性,這一點比以往主要以紀念性建築和重大歷史事件為基礎的考古研究,和精美用具所表明的歷史文化要微妙得多。

北京

夢想與情感——徽派建築理念

地點: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一層學津堂

主 講 人:陳繼騰,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傳統建築分會副秘書長、安徽省村鎮建設學會副理事長、傳統村落分會會長,安徽大學徽文化中心研究員、黃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員、黃山市城建設計院院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