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流失在國外的傳世之寶《女史箴圖》,這畫還有勸誡之意

《女史箴圖》。關於,這幅名畫,想必我們都在歷史課本上學過。它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第一名,可見其珍貴。《女史箴圖》是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絹本畫。但是真正的原作已經失傳,現存的是唐代的摹本。


我國流失在國外的傳世之寶《女史箴圖》,這畫還有勸誡之意

這部作品描繪的就是一些有知識的女子的事情,因為當時的西晉惠帝司馬衷是個弱智,國家大權便由皇后掌控,皇后這個人妒忌心強,還狡詐多端、荒淫放恣。於是朝中的一些大臣便收集了歷史上各代先賢聖女的事蹟寫成了九段《女史箴》,以為勸誡和警示,被當時奉為“苦口陳箴,莊言警世”的名篇,在當時流傳很廣泛,後來顧愷之就根據文章的內容分段畫畫,於是用畫面的形式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義,故稱《女史箴圖》。

我國流失在國外的傳世之寶《女史箴圖》,這畫還有勸誡之意

由此,中國歷史上的曠世名作《女史箴圖》便問世了,這幅圖描繪的人物神態非常傳神,用筆細勁連綿,色彩典麗、秀潤,被許多文人墨客收藏,但唐本的《女史箴圖》被八國聯軍洗劫後存入大英博物館。

我國流失在國外的傳世之寶《女史箴圖》,這畫還有勸誡之意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這件《女史箴圖》,絹本設色,橫卷,縱24.8釐米,橫348.2釐米。它曾被許多文人墨客收藏過,畫面上可見明代大收藏家項子京題記,唐弘文館“弘文之印”,還有宋徽宗趙佶瘦金書《女史箴》詞句11行。畫本身及裝裱部分押有宋、金、明、清內府藏印,以及明清收藏者的私人鑑藏印。清乾隆皇帝對此畫更是喜愛至極,卷尾留下親筆題字,並將它收藏在圓明園中。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英軍大尉基勇松從圓明園將此畫卷盜出攜往英國。1903年入藏大英博物館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政府為感謝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救英軍突破日軍之圍,曾有意把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歸還中國,或贈送中國一艘潛水艇,二者擇其一,作為謝禮。中國政府選擇了潛水艇。


我國流失在國外的傳世之寶《女史箴圖》,這畫還有勸誡之意

為減少開卷,方便展示,大英博物館將《女史箴圖》攔腰裁為兩截,裱在板上懸掛。更甚者,由於相關知識的欠缺,與對待大量其他的中國書畫一樣,《女史箴圖》在重裱時由館方以日式裝裱取代,由此,明清時期文人留下的題跋都被殘忍無情地裁剪掉,形成了歷史斷層。《女史箴》中的“女史”,指宮廷的女官;“箴”則為規勸、勸戒之意。西晉惠帝司馬衷荒於朝政,國家大權為皇后賈氏獨攬。皇后賈氏善妒忌、多權詐,荒淫放恣。作為朝臣的張華便以歷代賢姬的事蹟撰《女史箴》文,以為鑑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