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霍梅尼推翻的巴列维王朝皇室去哪了,还有望翻盘重建伊朗吗?

衢州土郎中


当然是逃亡国外了。

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整个社会环境还是比较开放的,不像今天人们必须严格按照伊斯兰教义来生活,比如女性必须要穿笼罩全身的黑袍,男女不能自由见面玩耍哪怕是在电视台相个亲,男方嘉宾和女方嘉宾都不在同一个摄影棚,所以看起来伊朗在世俗方面没什么进步,在某种程度上说反而是一种退步,所以有的人对巴列维王朝还是有一些怀念的。

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就是以霍梅尼为首的宗教人士对巴列维全面倒向西方不满,其实巴列维王朝本身也想效仿日本的明治维新,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宗教人士发动了反对巴列维的运动,很快保卫王室的保安队对被游击队以及反对派打败,当时全国各地都在反对巴列维王朝,这让权力高度集中的王室措手不及,他们无法应对轰轰烈烈的反封建运动,这种情况之下只能仓皇出逃,由于和美国关系不错,所以巴列维王室的人员都逃到了美国。



伊朗的宗教人士在革命成功以后开始全盘否认西方文化,所有有关西方国家的东西,特别是美国的东西很快在伊朗完全消失,以前还可以看到穿着短裙的女孩儿在伊朗街头玩耍,但政教合一的伊朗是不允许有这种情况出现的,而且伊朗这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并没有给伊朗带来太多的利益,国民生产水平还不及巴列维王朝时期。

根据资料来看,在伊斯兰革命成功前十年伊朗年,也就是1968至1978年的10年里,伊朗经济年增长率是16% - 17%,这种增长速度哪怕是在现代很多国家都做不到,当时的伊朗非常富裕,1978年伊朗的人均收入在2250美元,这完全是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在推翻他时,这些都完全不被提及,取而代之的是贪污,腐败,君权集中等。

▲巴列维王后,伊朗玫瑰法拉赫

其实巴列维国王还非常有雄心壮志,在面对伊朗经济增长神速的情况下,他定下了经济增长为25%的目标,同时还立志在20年内成为世界第五大工业国,而且还重新分配土地,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但是这样雄心勃勃的改革却遭到了一些保守人士的反对,在镇压反对的过程中发生了冲突,霍梅尼开始利用这个大做文章,表示巴列维王朝在镇压反对人权时进行了大屠杀,结果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反弹。

巴列维王朝覆灭之后,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被迫流亡,先后到埃及,墨西哥,美国等国家治疗身体,后来定居埃及,后来国王因癌症去世,他的儿子礼萨巴列维和家人在美国定居。



其实他们一直想要回到伊朗重新掌控国家,但是伊朗政府却时刻关注着这个曾经统治伊朗的皇室家族。巴列维的第三任王后法拉赫在安顿好子女之后,就回到了曾经和巴列维国王相遇的地方巴黎,但是她每年仍然会去美国看望孩子,由于经济拮据,不得不开始变卖珠宝,或者向朋友借钱度日,后来她开始撰写和巴列维的爱情故事,并获得了一笔报酬,但法拉赫的子女却相继身亡。

巴列维第一任埃及妻子给他生的女儿在瑞士定居,第二任妻子没有生育能力被迫离婚,第三任妻子法拉赫给他生了,长子和次女在美国定居,次子和幼女自杀。2001年,年仅31岁的莱拉公主服用过量镇静剂自杀身亡,这是巴列维的小女儿。2011年,莱拉公主的哥哥阿里由于常年流亡天涯,在失去妹妹和父亲后,患了严重的抑郁症,1月4日,在美国饮弹身亡,享年44岁。


巴列维的王室成员大多已经适应了西方国家的生活,而且又没有势力支持,最重要的是伊朗国内的民众对伊朗政府相对比较满意,虽然整体富裕程度比不上巴列维王朝时期,但是伊朗这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并非一无是处,伊朗现在有60%以上的女性都接受了教育,贫富差距也没有巴列维王朝时那么严重,虽然那时候伊朗有钱,但是绝大部分财富掌握在上流人士手中,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有50%的人住在贫民区,所以现在许多伊朗人对现在的伊朗政府还是比较支持的,也就是说把巴列维王朝在伊朗是没有什么基础的,加上伊朗政府的关注,想要重回伊朗是不可能的。


风云一点通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末代皇帝,流亡到埃及,病逝。


礼萨·巴列维,末代皇太子,长子,先后流亡于摩洛哥和埃及,1984年定居于美国。1986年结婚,生了三个女儿,目前在美国马里兰州波托马克。


沙赫娜兹·巴列维,末代公主,定居于瑞士


莱伊拉·巴列维,末代公主,定居美国,1992年毕业于布朗大学,未婚,当过华伦天奴的模特,死于药物过量


阿里巴列维,第二顺位继承人,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哥伦比亚硕士毕业,哈佛大学博士生,死于自杀。


目前巴列维王室有一个网站

用英文和博思文写着:国家理想,国家意志,国家利益。


巴列维王朝不可能复兴。


巴列维王朝作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王朝,颇有点大清的作风,伊朗伊斯兰革命时期,霍梅尼不过是一个教士,要钱没钱,要枪没枪,怎么掀的起来所谓的革命?


礼萨汗比较喜欢土耳其开国元首凯末尔,想在伊朗也掀起如同凯末尔一样的革命,一边要求伊朗能够现代化,一边保持君主政治,而现代化和君主政治显然格格不入,现代化每进一步,君主制就要退一步。


战后,巴列维国王依靠美国的支持力量继续统治国家,自持地位牢固,违宪干涉首相,全面军管,外加上贪污腐败,皇室丑闻不断,导致巴列维渐渐失去了伊朗什叶派教士以及底层人民的支持。


50年代,摩萨台博士开始搞石油国有化运动,当时的伊朗石油其实就是被英国人把控,并且试图推翻巴列维,巴列维出走,由于触犯到英国人的利益,在军情六处的要求下,CIA策动政变,推翻摩萨台,摩萨台被软禁了三年,最后去世,巴列维回国,此时回国的巴列维已经人心丧尽。


在给予美国大量的石油以及政治利益后,美国向巴列维王朝提供了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和6.81亿的经济援助,到1960年,由于经济危机,被迫向IMF求助,求助IMF的结果是经济更加萧条,罢工示威不断。

1963年,巴列维亲自发动了白色革命,开始了土地改革,国有化,工人分红,妇女享有选举权,以及扫盲。


到1973年,巴列维王朝已经到达鼎盛时期,而就是这个时期埋下了隐患。

实际上巴列维王朝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对外依靠的就是石油,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对于西方进行石油禁运,导致石油价格涨翻了天,巴列维王朝获得了巨额财富,但是就是这种财富埋葬了巴列维。


到1975年,西方经济危机,石油需求大幅度下降,巴列维王朝财政赤字一下破表,通货膨胀以及失业问题大增,整个国家开始动荡,最终大幅度的游行示威断送了巴列维王朝。


巴列维王朝一方面民主无力,搞君主立宪制搞到一半又不甘心,三番四次的干涉国家运行,军队,萨瓦克(秘密警察),官僚机构和复兴党是他统治伊朗的工具,另外一方面,独裁无谋,实际上巴列维的根基是很浅薄的,巴列维的世俗化限于富裕阶层,力量仅限于德黑兰,整个伊朗的宗教气氛依然很浓厚。


巴列维毕竟本质上就是哥萨克推出来的军阀,在伊朗根基很浅。巴列维当年所谓的改革,只是非常浅层次,非常表面化的运动,而巴列维王室的穷奢极欲是谁都比不了的,一个波斯帝国2500年周年庆,请了法国100多个厨师,开了几万瓶酒,花了3亿美元,这可是1971年的3亿美元,而当时的伊朗人平均寿命仅为50岁,八分之一婴儿夭折,三分之二人口文盲。


土地改革以后,农村一塌糊涂,失地农民不计其数,涌入城市当工人,而一旦经济下滑,工人失业,巴列维这种既没有根基,奢侈无度,又依附于西方的执政者被推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李建秋的世界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伊朗的最后一位国王!

40年前,伊朗最后一位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大规模街头抗议的压力下逃离伊朗,他是被自己的人民诅咒的“万王之王”。

1979年1月16日,他与第三任妻子法拉·迪巴流亡伊朗,结束了他长达37年的统治,也结束了他在伊朗2500年的君主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今天仍在统治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巴列维在18个月后死于癌症,享年60岁,身无分文,无国籍,曾被他的前盟友美国拒绝庇护。

巴列维国王开始是美国的宠儿,他专横、傲慢、奢侈,但同时也很现代化,这使他成为中东地区反对苏联的哨兵。

美国总统卡特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前一年宣布,“沙阿的伟大领导”使伊朗成为“世界上一个困难地区之一的稳定之岛”。

巴列维享受着他皇室地位的所有装饰,相信他从两次暗杀企图中逃脱证明了他的神圣使命。

但渐渐地,他的西式倾向和改革,以及他日益专制的行为和奢侈的生活方式,导致他在伊朗人中的疏远,并激怒了保守派神职人员,他们将帮助推动革命,使他逃离。

1941年9月16日,巴列维登基接替其父亲时,他才21岁。在英国和苏联入侵后,巴列维的父亲被迫退位,当时苏联对他在二战期间反对德国的中立立场感到不满。

巴列维1919年10月26日出生,在瑞士接受教育,起初被视为他军事强人父亲的翻版。

仅仅12年后,在中情局支持的政变中,巴列维开始积聚实权,政变的对手是他的受欢迎的总理穆罕默德穆萨德,穆萨德将石油工业国有化。

万王之王

在国内,巴列维的挥霍无度和对王室成员的挥霍招致了越来越多的批评。

1967年,他在一次盛大的加冕仪式上继承了“万王之王”的传统称号,两年前,他就已经采用了“雅利安人之光”这个特别挑选的名字。

他所在的政党在1971年庆祝波斯君主制2500周年这一史无前例的奢华活动,也遭到了左翼和宗教反对派的诽谤。

1978年1月,一家日报被迫发表一篇批评霍梅尼的文章,沙阿的权力开始瓦解。

它引发了被暴力镇压的神学学生的示威游行,为受害者举行的悼念活动导致了一系列抗议活动,这些抗议活动持续了一年。

由于无法理解为什么他的人民对他的现代化努力忘恩负义,沙阿变得越来越偏执和与世隔绝。

通过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和取消许多镇压措施来阻止起义的最后努力来得太迟,只会助长抗议活动。

经过数月的动荡,沙阿被驱逐出境,选择乘飞机前往埃及,再也没有返回。


走进伊拉克


伊朗这些年,很不好过,内忧外患,摇摇欲坠。2017年底,民众抗议。2018年中,特朗普对伊朗石油禁运。2019年初,美国对伊朗石油完全禁运,并且对钢铁矿业也禁运。当前,美国在阿曼湾部署林肯航母战斗群,在伊朗周边部署B-52轰战机以及多架隐形战斗机。尽管特朗普在对伊朗动武上,百般受挫,但伊朗并没有解除威胁。如果特朗普一意孤行,伊朗还真的扛不住。

那么,未来巴列维王朝皇室还有复辟的可能性吗?福垊认为,巴列维王朝皇室复辟的可能性大概有三成。

  • 第一、巴列维王朝王族在美国——复辟有带头人。

巴列维王朝国王默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因为西化(世俗化)改革,而国破家亡,到处流浪。其实巴列维国王很想做明治,就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希望通过白色革命,打击教权、强化集权、跟世界接轨。成为世界第九富国,前八依次是美国、苏联、西德、日本、法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和英国,国王大刀阔斧准备向民富国强的世界第五迈进。在一个根深蒂固的教权国,宗教被边缘化后,不甘心失败的霍梅尼立即反扑——反资反封,取得了民众的支持。白色改革把国王搞的国破家亡,流亡他乡——美国。在美国他也不得志,不得不寄人篱下,跑摩纳哥,出埃及。最终,在郁闷中去世。

默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有三位后妃。首任(1939年-1945年,离婚)王后是埃及公主菲丝亚(1921年-2013年7月2日),育有一女,沙赫娜兹公主。

二任王后(1951年3月14日-1958年,离婚)是伊朗驻德大使的千金索拉雅(1932年-2001年),无子女。

三任(1959年10月21日结婚)王后法蜡育有两男两女。他们是王太子礼萨、法拉纳兹公主、阿里王子、莱拉公主。其中阿里王子、莱拉公主在美国抑郁自杀。能不抑郁吗?从前高高在上,现在漂泊他乡。

王太子礼萨(1960年10月31日——)及其家族和支持者一直在为复辟奔波发声。他们尊称他为礼萨二世沙阿,沙阿就是国王(皇帝)之意。虽然是势单力孤,一旦伊朗有重大变局,收拾残局的必然是王太子。

  • 第二、政教合一的倒退与反抗——复辟有民意基础。

2018年01月03日 21:23 环球人物杂志 从2017年12月28日开始……短短几天内,游行示威蔓延到包括首都德黑兰在内的20多个城市。数百人被捕,超过20人死亡。最初抗议物价过高,变成呼吁“鲁哈尼下台”、“处死独夫”、“无耻哈梅内伊滚出伊朗”。

霍梅尼上台后,废除了国王的一切改革,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让伊朗一下子回到中世纪。民众在巴列维王朝的自由,被通通取消,女性自由着装变成了黑袍头巾。伊朗的民众,不少还是非常向往巴列维国王的时代。虽然他们认为国王改革太激进太粗暴,而且自己受益较少,但比现在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好太多了。对政教合一不满的民众,时不时的抗议,他们甚至渴望王太子复辟巴列维王朝。

  • 第三、伊朗今天的困局及风险——复辟有突破。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特朗普(2019年5月)19日在推特上严厉警告伊朗:“如果伊朗想要攻击美国,这将意味着伊朗的正式终结。(它将)永远不会再威胁美国了!”

特朗普针对伊朗向世界发出的“禁油令”、“禁铁令”,尽管伊朗搞摩特出口原油,但仍不能阻止物价上涨。当伊朗经济危机,物质匮乏时,星星点点的反对派就会壮大。更何况美国,已经完成了对伊朗的围堵,特朗普这个大嘴巴万一不按常理出牌来个大动作。那伊朗就要动荡了,特朗普再推出王太子,那伊朗的局势就未可知也了。


福垊还想说的是哈梅内伊,曾遭遇过两次行刺。第一次是在1981年,他的右臂被炸伤。第二次,是在2011年11月12日,革命卫队发动政变支持总统内贾德。

阿拉伯卫星电视台13日的报道称,……11月12日哈梅内伊参观……德黑兰……军火库……发生了爆炸……17人死亡。哈梅内伊次子穆杰塔巴也被逮捕。穆杰塔巴是伊朗总统内贾德的坚定支持者,他曾被传实际上控制了伊朗革命卫队,被很多人认为是哈梅内伊的接班人。
  • 第四、伊朗周边的态度——复辟有朋友。
一旦美国推出王太子回国,王太子也必然跟周边亲美的国家联合起来。利用美国的支持,和伊朗国内民众的不满,里应外合,谋求复辟。复辟成功有先例,比如西班牙、柬埔寨。

福垊


近期的美伊紧张局势,再度将伊朗推上风口浪尖,这个一度与美国无比亲近,后又反目成仇的伊斯兰国家,何去何从,成为世人心目中一个大大的问号!

谈及伊朗目前的形势,就不能绕过巴列维王朝,创始与1925年的巴列维王朝,在第二任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时期,与美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不仅外交往来频繁,经济军事也都保持了亲密合作,现今伊朗军队中的F-14战斗机就是双方友好往来的产物,这款战机美国从未对外出口,只有伊朗例外,而我国台湾地区前些年从美国进口的二手“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同样源于伊朗的军购订单,伊朗政变后,美国政府为减少企业损失,自掏腰包改装入役美国海军,退役后转卖台湾。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以霍梅尼为首的宗教势力,利用伊朗国内经济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机,联合保守势力和军队,共同推翻了巴列维王朝,礼萨·巴列维一家被迫流亡美国,次年礼萨·巴列维在埃及去世。

礼萨巴列维一生娶过三位妻子,分别为埃及的弗兹亚王后(1939-1948年)、伊朗的苏瑞亚王后(1951-1958年)和法拉赫王后(1959-1980年),共育有三女两男,长女沙赫娜兹·巴列维,出生于1940年,母亲为埃及的弗兹亚王后,她从小在瑞士接受教育,有过两段婚姻,生有两女一子。1979年家族被推翻后,她一直在瑞士定居,过着平静的生活。

长子礼萨·巴列维,出生于1960年,是巴列维与法拉赫王后的长子。于1978年赴美国接受教育,获得南加州大学政治学学位。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他先后流亡于摩洛哥和埃及,1984年起定居美国,有三个女儿。

次女法拉纳兹·巴列维,出生于1963年,是巴列维与法拉赫王后的长女,1986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位,现在美国定居。

次子阿里·礼萨·巴列维出生于1966年,是巴列维与法拉赫的次子,伊朗革命爆发后定居美国,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位,2011年,阿里由于长期抑郁开枪自杀。

幼女莱伊拉·巴列维出生于1970年,母亲同样为法拉赫王后,她终身未婚。2001年因服用药物过量死于伦敦,据医生透漏,她生前患有抑郁症和厌食症等多种疾病。

就伊朗国家现状和巴列维家族的发展来看,想翻盘重建伊朗困难重重,短期内恐怕难以实现。

但这不代表伊朗现政权就能高枕无忧,继续闭关锁国,事实上,自从霍梅尼政变上台,伊朗国内就不乏反对声音,当时参与反巴列维王朝革命的一些世俗和宗教团体并不知道霍梅尼的计划,他们希望的是建立一个参与广泛而世俗的政权,取代旧有的王权,但霍梅尼上台后,利用宗教多数派优势和军队的力量,迅速镇压了各路反对派,民族解放阵线、穆斯林人民共和党等团体受到打击,最后被取缔,与之相关的报社也被关闭。

而霍梅尼上台后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也遭到了伊朗内部改革派的极力反对,但在宗教势力强大、社会整体发育落后的伊朗,这些声音微不足道,加之军队被掌控在宗教派手里,伊朗迎来了新的时代。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伊朗政权无法像霍梅尼时代一样,继续掌控一切,不仅民间百姓开始思考伊朗的前途,就连霍梅尼的子孙们也对祖父的做法颇有微词,例如霍梅尼的孙女扎赫拉·埃什拉吉,就支持改革派,而他的另一个孙子侯赛因·霍梅尼,坚决反对伊朗伊斯兰政体,他在2003年一次采访中说道:“伊朗人需要自由,如果这要美国人的干预才可达到,我想伊朗人会欢迎他们,而作为一名伊朗人,我会欢迎他们。”

不仅如此,他还于06年到访美国,与巴列维王朝的后裔小礼萨·巴勒维会面,面对美国记者,他呼吁美国入侵伊朗及推翻伊斯兰共和国,他向阿拉比亚电视台的观众说:“如果你是囚犯,你会怎么做?我想有人来打破牢门。”

他们的说法部分代表了伊朗年轻一代的呼声,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旧有的极端宗教思想越来越不得人心,而在美国的制裁下,纵然伊朗石油资源丰富,也无法保障民众过上富足的生活,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不断撼动看似铁板一块的伊朗政权。

至于巴列维王朝会不会复辟,日慕乡关并不看好,一来巴列维王朝已经倒台四十年,对他们有记忆的伊朗人正在逐渐老去,年青一代对他们的了解很少,难以培养出强烈的感情;二来巴列维家族缺乏政治领袖,无法承担起复兴巴列维王朝的大任;三来时代早已发生改变,旧有王朝的血脉并不能提供现代政治所必须的合法性,伊朗可能会发生变革,但这种变革更多是基于内在需要,而不是恢复到巴列维王朝时代!



日慕乡关


〇伊朗王室成员大都逃亡或流亡国外。最初逃亡美国,后流亡到世界各国。国王巴列维在伊斯兰革命后受到美国庇护,最后定居埃及,因癌症死于埃及。

〇伊朗巴列维王朝在伊朗重新执政100%的不可能。理由:①历史被推翻的王朝复辟的几率很低。②在现代历史条件下,复辟封建王朝几率几乎等于0。③自老国王逝世,树倒猢狲散,巴列维家族在伊朗及世界上已丧失政治、经济实力和号召力,也没有任何外部国家支持。④在伊朗执政的伊斯兰什叶派保守派力量10分强大,在政治、经济、宗教、人文、社会舆论范围全方位掌控着伊朗社会,没有巴列维家族插足的余地。⑤在伊朗国内缺乏民众支持的基础。尽管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社会相对开放,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财富增长较快。但财富大部分集中在上层阶级手中,社会贫富差距巨大。如果当初巴列维国王得民心,也不会被推翻,霍梅尼革命也不会成功。伊朗现政权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围堵和经济制裁,经济增长缓慢,但相对财富分配较均等,因此,仍得到大部分民众的支持。⑥即使现政教合一的政权被推翻,伊朗人会建立新的世俗共和制政府,而不会让封建的巴列维王朝“回炉”,炒已经“馊了的残汤剩饭”。




赵凡丁201


1979年伊朗革命后巴列维皇室流亡情况:

1、末代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沙·巴列维:1979年1月流亡美国,1980年7月27日在埃及开罗病逝。

穆罕默德-礼萨沙·巴列维和第二任皇后伊朗南部部落望族织女苏瑞亚蓄意改革伊朗及二人的爱情故事,被意大利导演改编为电影《苏瑞亚:悲伤的公主》。

穆罕默德-礼萨沙·巴列维一家人合照

2、伊朗皇后法拉赫·迪巴:穆罕默德-礼萨沙·巴列维的第三任皇后,出生于德黑兰军人家庭,在法国巴黎的École Spéciale d'Architecture攻读建筑学,1959年在伊朗驻法国大使馆遇见穆罕默德-礼萨沙·巴列维国王,并于当年结婚。

二人育有4个小孩。

1979年后二人把小孩送到美国,夫妻二人留在埃及,后在摩洛哥、巴哈马、墨西哥、美国及巴拿马等国短暂居住,最后回到埃及。在1980年丈夫死后,法拉赫·巴列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买房居住,但其女勒伊拉·巴列维公主死后,就不在居住。2001年,法拉赫·巴列维在马里兰州波托马克购房,和儿子礼萨·巴勒维皇太子为邻。2003年,,法拉赫·巴列维出版回忆录《持久的爱:我和沙王的生活》,成为欧洲畅销书。

伊朗皇后法拉赫·迪巴

3、伊朗皇太子礼萨·巴勒维,1978年去美国留学,在德克萨斯州里斯空军基地学习飞行,后角度马萨诸塞州的威廉姆斯学院,最后在南加州大学获得政治学学位。1979年以来革命后,礼萨·巴勒维先后流外在摩洛哥和埃及,1984年定居美国。1986年娶Yasmine Etemad Amini为妻,生育3个女儿。

礼萨·巴勒维被支持者称呼为礼萨二世沙阿,但他为人低调不愿自称。

皇太子礼萨·巴勒维

4、沙赫娜兹·巴列维公主。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和首任皇后 埃及公主茀丝亚唯一的女儿,拥有切尔卡斯亚人、波斯人、法国、阿尔巴尼亚人及阿塞拜疆族的血统,在瑞士读书,1979年伊朗革命后定居瑞士。

沙赫娜兹·巴列维公主

5、法拉纳兹·巴勒维公主。16岁时,发生伊朗革命,被迫流亡,父亲死后,和家人定居美国,1986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

法拉纳兹·巴列维,1980年

6、阿里-礼萨·巴勒维王子。2011年因为无法克服长期性抑郁症而自杀。

7、莱伊拉·巴列维公主。9岁时因为伊朗革命流亡国外,父亲死后,和家人定居美国,1992年毕业于布朗大学。从未结婚,曾经是华伦天奴·格拉瓦尼设计公司的模特儿,但因为厌食症和忧郁症而长期在美国和英国医院治疗。2001年因为服药过量身亡。

莱伊拉·巴列维公主,2001年

小结: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沙·巴列维和第一人皇后埃及公主茀丝亚生育有1个女儿沙赫娜兹·巴列维公主;和法拉赫·巴列维皇后生育4个小孩:礼萨·巴勒维、法拉纳兹·巴勒维、阿里-礼萨·巴勒维、莱伊拉·巴列维。


伊朗流亡议会——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

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于1981年在法国成立的伊朗反抗力量流亡议会,是伊朗五个反对派的联合组织,其中的伊朗人民圣战组织是其最大的派别。

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的候任主席是居住在巴黎的玛丽亚姆·拉贾维,主席穆萨德·拉贾维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就没有露面。

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是由伊朗人民圣战组织首领穆萨德·拉贾维和1979年伊朗革命后第一任总统阿伯尔哈桑·巴尼萨德尔组成。

目前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成员超过500人,包括各宗教和各种族的代表,如库尔德人、卑路支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祅教徒等。

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主张在伊朗成立民主和世俗的政权,反对目前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

伊朗全国抵抗委员和伊朗人民圣战组织目前成员多数都是女性。

2016年在华盛顿特区的皇后法拉赫

综述

伊朗巴列维王朝皇室至今还有:皇后法拉赫·迪巴、皇太子礼萨·巴勒维、法拉纳兹·巴勒维公主、沙赫娜兹·巴列维公主4人以及礼萨的3个女儿。

如果某天美国攻打伊朗,巴列维王朝皇室不会重建巴列维王朝,伊朗政权只会是世俗化的议会政权,和伊拉克一样。

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和伊朗人民圣战组织在2002年、2008年两次揭发了伊朗核计划,成为了今天美国和伊朗最严重冲突的原因。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巴列维王朝是伊朗礼萨汗和他儿子建立的一个持续了50多年的王朝。1925年的时候,礼萨汗在英国的支持下,通过政变登上王朝。然而在1979的时候,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把他的儿子赶下了宝座,可谓是始于政变结束于政变。



王朝灭亡之后,皇室后人都去了哪里?

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后,末代君王穆罕默德·礼萨被迫带领妻儿出逃,在埃及、约旦、美国、巴拿马等地他都暂住过一段时间。

漂泊的生活以及内心的抑郁和悔恨,导致体内癌细胞扩散加快。在政权被推翻的第二年,因癌症去世。

穆罕默德·礼萨有过三次婚姻,生有三女两男。大女儿沙赫纳兹是其首任妻子所生,一直远离政治和媒体。

曾因不满意穆罕默德·礼萨临终前的财产分配,向法院提出诉讼。在取得丰厚的遗产后,她就彻底淡出公众和媒体的视野,低调地定居于瑞士。

除了长女沙赫纳兹,其余的孩子均为他和第三任妻子法赫拉所生。其中长子礼萨·巴列维二世现定居于美国,在父亲去世后,在政坛上一直很活跃,现为伊朗反对派主要领导人之一。

并且创建了一个巴列维王室官方网站,通过这个网站向普通群众表达他对国内各种事情的看法,以及他的思想。

次女法拉纳兹·巴列维至今未婚,凭借父亲的遗产成为美国多家上市公司股东,但也一直未涉足过政坛。

不过穆罕默德·礼萨的次子阿里·礼萨·巴列维和幼女莱伊拉·巴列维两人都因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心理压力很大,患有严重抑郁症,先后选择自杀。

第三任王后法赫拉则不得不依靠变卖首饰拮据度日,最后甚至到了依靠传记作品《永恒的爱:我和巴列维的岁月》获得的稿费来勉强解决经济上的窘境。

她自己也直言希望能将亲人的骨灰安葬在伊朗,希望自己叶落归根。

那么他们还有望翻盘重建伊朗吗?

霍梅尼在推翻巴列维王朝皇室后,以铁腕手段实行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极权统治。教士的权利几乎没有限制,而霍梅尼本人则可以随意任免国家总统。

国家政策的执行,也由他完全的决定。不仅如此,他还颁发了多项对人性、国家经济、教育等多方面限制的政令。甚至建立了与我国明朝东厂性质相似的机构。

他的所作所为使得伊朗国内反对情绪迅速扩大,再加上礼萨·巴列维二世政坛上的活跃,使得很多普通民众开始怀念巴列维王朝统治时期。


他们认为虽然当时国王的政策过于激进,并没让民众获益多少,但比现在的伊朗好了很多。这也是礼萨·巴列维二世坚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且,伊朗和美国关系十分紧张,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越来越严厉。而特朗普本人又常常不按常理出牌,这进一步加深了伊朗国内时局的动荡和民众的恐慌。

但也有很多人对巴列维王朝的复辟并不看好。首先这个王朝在40年前就已经成为历史了。

40年的时间,足够让对这个王朝有记忆的人衰老、死亡(伊朗人均寿命不到70岁),而接触过新思想的新一代很难对巴列维王朝复辟产生极大的兴趣。

其次,礼萨·巴列维二世影响力并不足够大。到目前为止,他还无法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实践他的思想。流于书面的文字,很难让群众完全信服。

当今时代已经和当年大有不同,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而且现如今伊朗国内人民普遍的诉求是生产生活的世俗化、现代化,政治民主化。
不过,复辟成功的案例也有,而且当今伊朗局势依然不明显,因此笔者也不能给出定论。


史之策


不太可能了。

伊朗这个国家,是当今世界上中东地区的石油大国,当然也充满争议!

伊朗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和丰富的国家,早在公元前28世纪,伊朗高原就建立了一个米底王国,这也是伊朗文明的真正发源。

如今的伊朗是一个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国家,作为伊斯兰文明的捍卫者,伊朗始终在外界眼中是一个神秘保守的伊斯兰国家,如今说起伊朗关键词更是石油,经济制裁,和核问题。

可是说起40年前的伊朗,却和如今的伊斯兰国家却迥然不同。

40年前的伊朗,在巴列维王朝的统治下,伊朗和美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英美等国都把伊朗视为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和战略伙伴,当时的伊朗也是最开放的中东国家之一。

伊朗的末代皇帝,是巴列维王朝最后的穆罕默德,里萨 巴列维国王。

1919年小巴列维出生,6年后他的父亲老巴列维推翻了原本的卡家王朝的统治,上校身份发动政变,占据德黑兰,在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了寿命短暂,建立只有50余年的巴列维王朝。

此时的美国为了获得史朗的伊朗的石油以及保持在中东的利益,使大力扶持巴列维王朝使得伊朗建立了空前强大的军队。

1941年小巴列维继承王位,登举行了登基仪式,此时的这位末代皇帝年仅22岁。

巴列维国王从小就被父亲送到西方接受了,非常开明的西方教育,所以在治国理念上有着鲜明的开放性。

1963年巴列维国王宣布实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国的蓝图来进行伊朗的农业与工业革命,给妇女选举权,森林水源收归国有工人参加分红并限制宗教势力的发展,尤其是针对伊斯兰教进行了有效的管制。

本身这算是比较开明的,一个可以期待的现代化的世俗国家政权,起码对于在传统伊斯兰教一下生存的女性们,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宽容,女性可以拥有参政权,可以不戴头巾可以不遮掩身体。

甚至国王的妻子,当时著名的王菲埃及公主夫斯雅,在重大场合,以身作则,打扮的非常像西方影星,甚至一度成为了伊朗的代言人,在1942年9月还出现在了美国知名杂志生活的封面上。

这时候的伊朗,对于女性来说可能是他们最为羡慕的一段时期,至少不用像现在一样裹着黑纱,要包裹的严严实实才能出门。

可是伊朗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伊斯兰民族主义非常严重的国家,女性的这种开放式行为遭受到了很多宗教人士的不满,而伊朗正式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宗教主义浓厚的国家。

此外,巴列维在对外关系上也表现失利。

巴列维进行了对美国的特别优待,美国的军事人员在伊朗可以享受治外法权,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审判,而是由美国处理 。


这种出卖主权的行为,遭受到了当时伊朗国内的民族主义势力和伊斯兰教势力的双重夹击,在伊斯兰教宗教领袖赛义德,鲁霍拉 霍梅尼的大力反对下,在国内掀起了汹涌的群众运动,导致各地示威升级不断。

虽然这场白色革命为伊朗经济和技术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皇室的生活问题上,宗教问题上和对外关系,巴列维国王不得民心,在他们逮捕了当时伊朗伊斯兰教的宗教主要领袖霍梅尼之后,而引发强烈的国家动荡。


伊斯兰革命

最终在德黑兰引发了数万示威者被打死的事情,并由此展开了伊斯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而军方的独立和美国的撒手不管,导致政局失控,巴列维国王被迫流亡国外。

此后流亡15年的霍梅尼回到德黑兰废除君主立宪,成立伊斯兰政府,改名为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而流亡的当时伊朗国王巴列维,最终逃到了埃及,在埃及总统萨达特保护下生存,给他足够的庇护权,使他能够流亡并逝世于埃及,这位国王也被称为伊朗末代沙阿。

他一生娶了三个妻子,分别是埃及的公主弗斯亚,还有一个是伊朗南部部落的望族之女苏瑞亚和最后一任妻子法拉赫帝巴。

他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皇太子是礼萨二世。也叫礼萨巴列维。他被伊朗的保皇党和支持者称之为礼萨二世沙阿,但他并不喜欢这个称呼,虽然他是皇太子。

是早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前一年,他就已经赴美国留学,在美军的空军基地里学习过飞行,也曾经在威廉姆斯学院和南加州大学获得过政治学位。

1984年起他开始定居美国,只有三个女儿,目前全家都住在马里兰州的一个叫波特马克的地方,有个弟弟叫做阿里,但是早在2011年就因为忧郁症而自杀身亡。

所以曾经的伊朗皇太子,根本就没有任何想要复国的打算,他只是想好好的做一个美国公民,而且他也没有复国的可能,面对如今的伊朗局势,伊朗的伊斯兰民族主义情绪和宗教主义情绪十分汹涌,作为上一任流亡国王的太子,根本不会得到伊朗民众的支持。

且伊朗还素来是一个男权主义十分兴盛的国家,一旦这位皇太子生死,没有儿子,女儿也不会得到伊朗保皇党的支持,所以对伊朗来说,既不会恢复皇室,也不会更改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

巴列维家族根本没有机会,就算美国动用战争武器,也可能会像伊拉克一样战后,成立一个民选政府,而非复辟上位重建巴列维王朝!


历史好奇怪


巴列维王室的后人现在居住于美国

巴列维王朝的创建者叫“礼萨·沙阿·巴列维”,他原本是伊朗卡扎尔王朝的一名军官。在1921年2月,他在英国支持下发动政变上台,出任首相兼国防大臣。

1925年12月,礼萨正式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后世称“礼萨汗”。(礼萨汗,巴列维王朝的创建者)

礼萨汗十分崇拜土耳其国父凯末尔,他希望能够效仿凯末尔,让伊朗变成换一个现代化国家。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政教分离,礼萨汗需要将伊朗变成一个世俗国家,于是他开始限制国民的宗教活动,禁止宗教人员干政,规定国民必须穿着西式服装,不得佩戴头巾和面纱。

为了增强国民的国家观念,淡化宗教意识。1935年,礼萨汗通知外国使节将国号从波斯更改成为伊朗,因为波斯虽然历史悠久且深入人心,但这个名字却是希腊人取得,而伊朗才是古名,恢复伊朗的国号是为了让伊朗人重拾自己辉煌的历史,增加民族自豪感。

不过在礼萨汗的一些改革过去激进,并且他在外交上与当时的纳粹德国非常亲近。为了防止伊朗倒向德国,1941年英美苏联合逼迫礼萨汗退位,随后礼萨汗便被驱逐出境,流亡海外,1944年6月他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病逝。

礼萨汗下台后,美国扶植礼萨汗的长子巴列维继位。(图中红色箭头所指的人就是巴列维国王)

作为巴列维王朝的第二位国王,巴列维自幼在英美上学,思想非常西化。在他上台后,他坚定地倒向美国一边。二战刚刚结束,他便在美国的支持下驱逐了驻扎在北部的苏军,然后遵循其父的遗志,继续推行改革,并在1962年掀起了“白色革命”。

所谓“白色革命”,意即“不流血的革命”,这是一场从经济政治到文化思想的全方面改革。白色革命主要内容是:

一、废除佃农制,从大地主手中赎买土地,然后分给无地农民

二、森林、水里资源归国家所有

三、全盘私有化,将所有政府经营的企业出售给合个人

四、准备实行普选,给予妇女参政的权力

五、推行教育改革,普及义务教育

六、推行医疗改革,特备是改善农村地区医疗条件

七、建设新农村

八、推进司法改革,宗教领袖不得干预司法

九、推动政治改革,宗教势力不得干政

巴列维的白色革命确实大大提升了伊朗的现代化程度,但是政府的腐败严重的消耗了改革红利,而对宗教势力的打压也彻底得罪了伊朗的教士集团。(巴列维时期的伊朗,看起来非常的现代)

面对巴列维国王对宗教势力的打压,伊朗教士集团展开了顽强的反抗。但是他们发现直接对抗国王的军队是非常愚蠢的,于是教士集团便开始利用民众对于政府腐败的不满情绪,联合其他一些对国王不满的人士共同进行抗争。

1979年伊朗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而巴列维国王则非常不合时宜的选择了武力镇压。最后革命者击败了忠于国王的军队,巴列维携带家人仓皇出逃美国,史称“伊朗伊斯兰革命”。

作为巴列维国王的盟友,当时的美国卡特政府不太愿意介入伊朗内政,卡特认为革命已不可阻挡,美国应该考虑和新政府建立友好关系,继续维持美伊同盟。但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伊朗新政府是非常敌视美国的。

在伊朗革命爆发后,卡特婉拒了巴列维请求武力支援的要求,但还是在一众幕僚的劝说下,同意巴列维赴美避难。此举直接激怒了伊朗新政府,在伊朗新政府的从容下,1979年11月4日大量伊朗示威者冲入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扣押了52名美国外交人员和平民,直接造成美伊断交,史称“伊朗人质危机”,美国也就此终止了对伊朗的援助。

在赶走巴列维之后,在外流亡14年的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返回伊朗,在他的主导下伊朗彻底摒弃了世俗化的进程,重新建立了宗教合一的国家,妇女们被要求重新戴上面纱,大量娱乐活动被取缔,宗教再度回归到伊朗人的生活中。

对于霍梅尼的举动,伊朗自由派和中间派人士大为失望。这些人其实是不愿意推翻巴列维统治的,他们只是希望政府能够消除弊病,减少腐败,他们对于西化和世俗化还是支持。但是这帮人没有任何的改革纲领,也不如教士集团团结,因此很快便被挤出了政治中心。

在霍梅尼的掌权下,伊朗似乎一夜之间回到了宗教时代,国王消失了,宽松的社会氛围也消失了,但腐败却依旧还在,这让许多人开始怀念巴列维时代。

巴列维在离开伊朗后来到美国,但是在美国人的地盘上他郁郁不得志。之后他离开美国,1980年7月27日巴列维病逝于埃及首都开罗。

巴列维一生共经历了三次婚姻,育有2子3女,这五个孩子中有四个是他与第三任妻子法拉赫所生,如今法拉赫依旧建在,而她则与巴列维的所有子女都生活在美国,但如今巴列维国王的次子和小女儿已经离世,两人均死于自杀。

目前巴列维家族的首领是巴列维国王的长子礼萨·巴列维,他也是曾经的伊朗皇太子,在其父巴列维国王逝世后,他就成为家族的领袖,他的支持者称他为“礼萨二世沙阿”,但他本人平日低调,不愿以此自称。

(礼萨·巴列维,伊朗前国王巴列维长子,如果当年伊朗没有爆发革命,那么他现在就是伊朗国王)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后,避难于美国的礼萨·巴列维曾写信给当时的伊朗军队总司令表示愿意加入空军为祖国效力,但遭到拒绝。

如今礼萨·巴列维已经不再谋求回国重返王位了,他表示认同共和制度,他希望伊朗能够团结,完善民主体系,继续完成世俗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