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說:她威脅我“3分鐘不回來,我就投訴!”

話說朝陽群眾好舉報,深圳人民好投訴,這本來應該是值得鼓勵的事情,因為這樣的風氣,有助於讓我們整個社會越來越接近公平正義。中國人凡是都講求一箇中庸之道,把握“度”很重要,一旦過火,可能會導致一方利益被過度放大,而損害到另一部分人的基本利益,最後反而導致公平正義的喪失。

上篇文章提到了我對於醫療行業服務屬性的一些看法。對於服務的評價指標,服務對象的主觀意見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服務質量,就要提高服務對象的滿意度。於是很多醫院都建立了投訴管理機制,追求“零投訴”的服務。

我正在寫病歷,x護士一臉鬱悶地走來說:“這個病人好奇怪。我剛給她抽了血,我就說,你自己按3分鐘,一會我再過來。然後她說‘那3分鐘你不過來我就投訴。’我不知道她為什麼這樣,但是她當時那個語氣讓我感覺如果我爭辯的話,肯定會吵起來。我沒辦法,只好說‘那好吧,我就在這兒等3分鐘’。”

為了追求“零投訴”的業務指標,讓我難以想象,我們的護士在工作中已經隱忍到了這種程度。

我說“你有沒有問一下她背後的原因,一個社會健全的人不會莫名其妙地說這樣的話的。”她說“我沒問,我只是感覺如果我再說其他的,肯定就會吵起來。”

很顯然,我們的護士是非常缺乏“鬥爭”經驗的。我們的管理者只是強調了“零投訴”,而忽略了提升服務品質本身。“零投訴率”是否等同於“服務品質的提升”?“零投訴率”能否作為服務品質考核的關鍵指標?

就剛才這個案例分析,顯然我們的服務對象會有如此反常的,不符合社會健全人格的表現的語言,肯定是存在她背後深層次矛盾的。如果管理者只是一味追求“零投訴率”,就不會有人去深挖服務對象背後的深層次矛盾,不挖出她背後的深層次矛盾,就沒有人去解決她的深層次矛盾,而只有解決了她背後的深層次矛盾,才能真正徹底解決用戶的問題,才能實現正真滿意的服務質量。

理解上面這段話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有些難度。下面我把這個問題分解一下。

有時候病人提出一個問題,例如:“我可不可以不打化療?”

表面上,我們只需要回答“不可以,你這個情況是需要打化療的。”這已經算很正面地回答了她的問題。但這樣的回答,對於大多數病人來說是不解決問題的,除非這個病人真的把醫生當神,只要醫生說的,醫生做的就一定是對的,不需要任何理由。但如果是這樣的病人,如果讓醫生知道病人不繼續追問,是因為病人把醫生當神了,是因為病人認為既然醫生說必須化療,那就等於說化療這條路是無比正確,不容置疑的,你作為醫生會不會有很大壓力?

更多的病人其實還需要更深一層的回答:“雖然你手術範圍已經夠了,但是術後病理提示你還是有高危因素的,手術切緣距離腫瘤邊緣的距離太近,還有脈管瘤栓。好比一個糞坑,我們只是在糞坑邊緣一點切,是不是還能聞到臭?更何況這糞坑還有裂縫,搞不好糞臭已經蔓延到一里地外了,只不過我們沒看見而已,咱們總不能方圓幾公里的地全都挖掉把。但是化療藥物從血管打進去,流遍全身,不管那裡有殘留的癌細胞,都有可能被藥物傷害到,所以化療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復發機會。”

這個回答,不僅包含了表面的問題,還包括了答案背後所包含的原理。這樣的答案可以為多數人理解,但是能不能被對方接受,那還取決於對方的文化背景、世界觀和認知水平。

例如,很多人即便聽了這樣的回答,依然不能接受,她們可能覺得化療的傷害太大,不如用傳統保守的療法。雖然她們並不知道傳統保守的療法到底是什麼,但是她們就是覺得傳統的就會保守一些,保守的傷害就會小一些。所以她們會說“傳統保守的療法”。通常來說,這些所謂“傳統保守的療法”最終都順理成章落實到了中醫藥或者理療、或者營養品、保健品上頭。面對這樣的病人,如何溝通才能解決她們的問題呢?這就比較難了,這些人往往存在知識背景、認知水平在這個模塊上的缺失,你以通常的溝通方式,是無法解決她們的疑惑的。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導致她們無法理解和接受現代科學的評價方式,她們寧可相信一些神秘的東西。因為神秘的東西有足夠想象的空間,可以無限美好,而科學的價值觀讓現實赤裸裸的擺在面前,太殘酷,太可怕!

對於知識和技術價值輸出類的服務性行業來說,解惑是體現服務品質的核心環節,服務態度位列其次。但醫療這個行業,是一個知識壁壘非常高的行業,服務雙方的知識背景嚴重不對稱,作為知識的強勢方,你永遠無法預知你的服務對象對你所解釋的問題能理解到什麼程度。

知識的詛咒告訴我們,對於已經知道的人來說,你是很難理解一個人在不知道的狀態下是怎麼想的,你甚至都不知道她不知道的東西多到這麼程度。在這種背景下,你如果要正面挑戰對方因為知識背景缺失而形成的錯誤價值觀,要從根本上去溝通這個問題,難度高不用說,還面臨極高的風險。因為當你去威脅到一個人長久以來形成的價值體系的時候,對方是極有可能被激怒的,你不僅需要掌握足夠的專業背景知識,還要有足夠的心理學技巧才能避免衝突。這對於一個一味追求“零投訴”服務質量的醫療機構來說,恐怕沒有人願意花費這個精力去挑戰這件事。

但是,如果這件事能挑戰成功,所帶來的效果會是什麼呢?你重塑了對方錯誤的價值觀,使它變得健全而健康,你提升了對方的認知水平,人的認知水平提升過後,對情緒的控制能力也會提升,避免了她在整個住院期間的各個環節和醫護間發生衝突的風險。對方會你這個人,這家醫療機構產生極高的信任感,而且這種信任感很難被打破,以至於從此他會主動包容在就診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一些小錯誤,你因為你真正讓對方認清楚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否則對方可能永遠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上跟你糾纏不清。因為在不明白、不懂的情況下,她可能覺得任何細節都是至關重要的,她也完全不懂得如何配合你的工作,更不可能幫助你一起規避風險發現漏洞了。

醫德

莫要跟我談醫德,這個世界上原本沒有醫德,被綁架的人多了,才有了醫德。

經常會有病人家屬跟我說“郭醫生,你認為你特別有醫德,你不像xxx大夫……”我通常會立馬打住:“別提醫德,你要跟我嘮醫德,咱們就沒辦法友好合作了。我只是本著做人的原則做事,在這個層面,咱們是平等的,不存在醫德不醫德的問題。”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互當中,應當有且僅有一種公平對等的道德準則,這個道德準則對交互雙方的約束方式應當是完全相同的。如:對人格的尊重、自由表達觀點的權益、表達合理訴求的權益等。沒有誰理所應當地應該屈服於任何人,除非雙方有達成共識的協議存在。

翻譯成比較容易理解的話就是:

“我是來上班的,我不是來受氣的!”

“我是來看病的,我不是來受氣的!”

“你是給我治病的,你不是來逞威風的!”

“你是來看病的,你不是來撒潑的!”

……

當然,如果雙方以各種形式達成了某種協議,就另當別論了。例如,你是土豪,你花高價購買了跪舔式的VIP服務,你要求我跪在地上給你看病,而我看在錢的份上願意出賣我的人格,因為雙方達成了書面的或者雙方都默認認可的協議。但是如果我哪一天覺得煩了,不願意忍受這種人格的侮辱了,我會拒絕以這樣的方式提供服務,這就會導致協議的撕毀,當然,與此同時我也要放棄高額的服務報酬。

不過這種以犧牲人格去取悅他人,滿足他人奴役變態慾望的服務,代表的是落後文明。作為社會功能健全的現代人,是不應該鼓勵和提倡這種變態服務的。

對於3分鐘不來就投訴的現象,我們通常的做法要麼忍氣吞聲,要麼憤概不已。如果理性客觀的看待問題,如果我們有一個良好的管理環境和執業環境,從優質服務的角度出發,應該如何處理這樣的矛盾呢?

我們可以大膽發揮想象,什麼樣的境遇讓這個人產生了“3分鐘不來就投訴”的念頭?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用投訴威脅就能得到好的待遇——上層對員工管理方式長期造成的工作方式培養起來的不良用戶習慣。可能這個人長久以來,在和醫院交互中就是採取這種方式,或者別人告訴他這樣能獲得優待,或者自己曾經因此而獲得過便利。

因此這些原因導致用戶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或者有訴求的時候,不是採取積極溝通,想辦法解決問題,而是通過投訴的方式威脅,不惜破壞雙方交互的和諧氛圍。我們要知道,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氛圍是多麼的重要。無論是領導和下屬的關係,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客服和客戶的關係,還是醫生和患者的關係,良好的氛圍會讓各種關係中的人在整個過程中都保持愉悅的心情,開開心心的就把事情給完成了。但是不良的氛圍則會讓交互中的任意方都處於壓抑和不愉快的狀態,衝動可能一觸即發。

逆境、抑鬱等各種心靈創傷的行為折射。無論遇到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衝突,都不要以激怒對方的行為或者語音進行挑釁,因為你不知道她背後可能經歷過什麼。有時候我們受到別人莫名其妙的不禮貌的對待甚至辱罵,或者對方不合時宜地出現過激表現,可能是她過往的不良經歷找不到宣洩口。如果只是萍水相逢的過客,一笑而過也就算了,沒必要爭個輸贏。但如果她是你的服務對象,而服務過程又才剛剛開始,能不能簡單的一笑而過呢?也許可以,但最好不要。

如果你想要對方獲得真正優質貼心的服務體驗,你要讓“服”,那你們需要一次坦誠而深度的溝通,客觀地表達你內心的感受,而不是宣洩你的情緒,同時引導對方客觀表達她的感受,引導她說出她的經歷和心路歷程,幫助她走出心理困境,修復心理創傷。只有這樣,才能修復你們之間的相處氛圍。氛圍好了,才能愉快的合作,才會有優質的服務體驗。

面對不信任你的病人,如何才能讓人心服口服?

溝通是門藝術,坦誠,設身處地,處處為對方著想,任何時候都要以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從對方的角度給出明確的可執行方案,讓對方感受到你是在給他解決問題,並表達願意同對方共同承擔和解決問題的立場,這樣才能獲取對方的信任。

可能有的人很難接受這一點,因為現行的醫療體制下,現存的醫患關係狀況給我們展現的多是無良的患者和家屬,無良的機構和媒體,醫護工作者反而長期處於弱勢地位。“你還要主動替他背鍋,不用你主動,是你的不是你的鍋,他都會甩給你。”

其實,是誰的鍋,就是誰的鍋,不是你想甩就能甩掉的。病人想的是,你應該治好我的病,不要出現任何風險和意外,反正我交給你了,我給錢了,你給我醫。醫生想的是,我盡力給你醫治,不要一有點問題就怨到我頭上,所以該怎麼治我跟你說清楚了,你自己選,反正你自己選的,有問題別找我麻煩。

但事實如何呢?

病永遠是病人得的,醫生不可能替代病人去得病。風險和併發症,也只會落在病人身上,這鍋誰都替不了。

但是治療方案始終是醫生提出的,該怎麼執行不可能讓病人去主導。你讓病人自己選,如果病人自己真懂,選對了還好,如果選錯了,出現更多併發症,這爛攤子病人自己不可能收得了場,麻煩還是醫生自己的,就算請會診,請專家,那病人也還是你的病人。這鍋,同樣誰都替不了!

護士說:她威脅我“3分鐘不回來,我就投訴!”

護士說:她威脅我“3分鐘不回來,我就投訴!”

護士說:她威脅我“3分鐘不回來,我就投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