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日报 ‖ 秦振邦:磨细针脚,在群众心里绣出幸福花

宁夏日报 ‖ 秦振邦:磨细针脚,在群众心里绣出幸福花

宁夏日报 ‖ 秦振邦:磨细针脚,在群众心里绣出幸福花
宁夏日报 ‖ 秦振邦:磨细针脚,在群众心里绣出幸福花宁夏日报 ‖ 秦振邦:磨细针脚,在群众心里绣出幸福花

开栏语

10月22日,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银川举行。7位全国脱贫攻坚一线的杰出代表,用他们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先进事迹,践行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时代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前,我区推进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代表们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经历,为我区干部群众树立了榜样,提振了精神,也将指引大家在脱贫攻坚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动人故事。

“再过两个月,我就要退休了,退休后,只要组织需要我,我想继续驻村扶贫。”近日,固原市西吉县偏城乡涵江村第一书记秦振邦对记者说。

干扶贫工作三年了,难事、苦事一桩桩、一幕幕犹在眼前,可想起乡亲们的期盼,秦振邦的心头便多了些温暖的牵挂。

宁夏日报 ‖ 秦振邦:磨细针脚,在群众心里绣出幸福花

秦振邦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扶贫,是多少人心里的痛,沉淀着贫困地区人们改变命运的希冀与辛酸。秦振邦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命运,竟和这项伟大的事业有了交集。

时间的指针回拨至两年前。

2017年2月,年味还未消散。中国人民银行西吉县支行接到下派驻村第一书记的文件,经过研究,秦振邦成为第一人选。一个下着雪的下午,行长找秦振邦谈话:“老秦,单位决定派你去担任驻村书记。”

家里的困难让秦振邦沉默许久:妻子因高血压、糖尿病引起并发症,视力急剧下降,几近失明,正准备手术。这时候离开妻子去驻村扶贫,他开不了口。

见秦振邦不吭声,行长又做起了工作:“脱贫攻坚是总书记亲自挂帅的大事呀,咱们行要派出精兵强将上一线,你是老同志,经验丰富,肯定能干好,组织支持你。”面对组织的信任,秦振邦将家里的困难吞了回去,平静地答道:“好,我去。”

西海固地区曾经因“贫瘠甲天下”而闻名,面对农村的贫穷,秦振邦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初到烂泥滩村,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傻了眼。

宁夏日报 ‖ 秦振邦:磨细针脚,在群众心里绣出幸福花

破旧的土坯房

蜿蜒颠簸的土路两侧,破旧的土坯房比比皆是。村部办公室里,砖头支撑着一张“瘸腿”桌子,两把椅子靠背不稳,坐上去先摔一跤。

村主任从家里拿来三节炉筒、两把椅子,去镇上赊了半袋煤炭、一个火炉,加上单位送来的一张床。就这样,秦振邦在烂泥滩村算是安下了家。

驻村第一夜,秦振邦思绪万千,彻夜难眠。第二天一大早,他开始一家一家跑,把村情民意都装在了心里。

上任第七天,秦振邦组织召开村民大会。“精准扶贫不养懒汉,大家要有主动发展的劲头,不能再想着等靠要。从今天开始,烂泥滩村要翻篇,开始新的一页,大家有没有信心?”一番动员鼓励后,秦振邦热切地望着大家,满以为乡亲们会热情回应。可没想到,一个村民腾地站起来发难:“秦书记,你今天的话我们都记下了,你要能带我们过上好日子,你就是好样的。要不然,你就是个假把式,趁早卷铺盖走人。”

宁夏日报 ‖ 秦振邦:磨细针脚,在群众心里绣出幸福花

共商发展之策

就这样,秦振邦的驻村帮扶工作在乡亲们质疑的目光中开始了。

烂泥滩村一直靠天吃饭,赶上年景不好,连种子都收不回来。发展肉牛养殖,是致富的好路子。他决定调整种植业结构,在保证口粮的前提下,少种粮食多种草,保证牛羊有“口粮”。

规划容易,实施起来却是困难重重。秦振邦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响应者很少。有人说没钱,有人说没技术,还有人因为心里没底,持观望态度。

怎么才能让大伙“撸起袖子加油干”呢?思前想后,他决定在村里找个典型做榜样,让村民们看着样子干起来。

经过打听,得知贫困户苏孝平曾经养过牛,秦振邦准备选树他做带头人。

苏孝平家住在村上最边远的山坳里,遇到雨雪天,老人孩子有病出不了门,地里的庄稼进不了门。几十亩山地,两头牛,全家苦干一年收入不到两万元。

秦振邦赶到苏孝平家时,他正收拾东西做准备搬家去外地打工。一番苦劝,苏孝平同意暂时留下来,配合秦振邦试试。

宁夏日报 ‖ 秦振邦:磨细针脚,在群众心里绣出幸福花

如今的牛棚

秦振邦带着他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帮他建起了牛棚和饲草青贮池,联系购买了5头母牛。看着牛养起来了,秦振邦松了一口气。

然而好景不长,一天晚上,苏孝平气喘吁吁跑到秦振邦家:“秦书记,我家的牛快不行了,一整天都不吃草,你快去看看吧。”

听完苏孝平的话,秦振邦拿起电话边联系兽医边发动汽车往苏孝平家赶。兽医来后,秦振邦帮着兽医给牛打针,清理肠道。

送走了兽医,两个人在牛圈里守了一夜,天亮时,牛终于开始吃草了。看秦振邦疲惫不堪还要去上班,苏孝平拉着他的手说:“秦书记,我养牛,你操心受累成这样,我一定好好养牛,要对得起你。”

一句简单的话,是苏孝平的承诺,也道出了多年来对困在山沟里过穷日子的不甘。

如今,苏孝平家存栏14头牛,年收入达7万余元,盖起了新房,添置了家电,购买了农用车,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苏孝平的成功,点燃了大伙儿养牛的热情,村民纷纷找到秦振邦,都说要养牛。

宁夏日报 ‖ 秦振邦:磨细针脚,在群众心里绣出幸福花

宽敞的硬化路

秦振邦忙地不亦乐乎:帮大家申请扶贫小额贷款,指导种植饲草,一栋栋牛棚建起来了、一座座青贮池挖好了,一头头优良品种肉牛买回来了……村里终于有了支柱产业。

秦振邦在村里倡导科学养牛,邀请了养牛专家在村上举办“牛倌培训班”,苏孝平总是第一个到,他还现身说法,与大家分享养牛经验,现在,村上已经有了一批养牛的土专家。

在村部院子里,秦振邦制作了醒目的标语:两人一头牛,温饱就不愁;一人一头牛,生活就无忧;一人两头牛,日子乐悠悠。

几年来,通过苦干实干,标语变成了村里养牛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如今,全村养牛800多头,户均5头、人均1.8头,牛存栏量比过去增长了10倍,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示范村。致富的产业有了,百姓也就有了盼头。当初向秦振邦发难的村民,如今也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

“干扶贫工作,只要针脚够细,就能在群众的心里绣出幸福花。”秦振邦这样总结自己的扶贫诀窍。

宁夏日报 ‖ 秦振邦:磨细针脚,在群众心里绣出幸福花

危房改造后的新家园

秦振邦从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做起,烂泥滩村变了样。水泥硬化路穿村而过,太阳能路灯方便出行,家家户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用上了自来水,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能像城里人一样洗澡;村里接上了互联网,设立了金融服务站。

借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东风,村里建起了闽宁扶贫车间,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为了感谢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的大力帮助,2018年,烂泥滩村更名为涵江村。

如今的涵江村旧貌换新颜,“秦书记”也早成了大家口中的“秦哥”“老秦”。

“大伙儿的日子好了,我就安心。只要大家需要,我还要继续为大家服务。”秦振邦笑着,眼里闪着幸福的光芒。

宁夏日报 ‖ 秦振邦:磨细针脚,在群众心里绣出幸福花

审 核:王如林

主 办

西吉县马莲乡党政办公室

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0954-38288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