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日報 ‖ 秦振邦:磨細針腳,在群眾心裡繡出幸福花

寧夏日報 ‖ 秦振邦:磨細針腳,在群眾心裡繡出幸福花

寧夏日報 ‖ 秦振邦:磨細針腳,在群眾心裡繡出幸福花
寧夏日報 ‖ 秦振邦:磨細針腳,在群眾心裡繡出幸福花寧夏日報 ‖ 秦振邦:磨細針腳,在群眾心裡繡出幸福花

開欄語

10月22日,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蹟巡迴報告會在銀川舉行。7位全國脫貧攻堅一線的傑出代表,用他們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先進事蹟,踐行著“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時代精神。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前,我區推進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代表們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經歷,為我區幹部群眾樹立了榜樣,提振了精神,也將指引大家在脫貧攻堅路上書寫屬於自己的動人故事。

“再過兩個月,我就要退休了,退休後,只要組織需要我,我想繼續駐村扶貧。”近日,固原市西吉縣偏城鄉涵江村第一書記秦振邦對記者說。

幹扶貧工作三年了,難事、苦事一樁樁、一幕幕猶在眼前,可想起鄉親們的期盼,秦振邦的心頭便多了些溫暖的牽掛。

宁夏日报 ‖ 秦振邦:磨细针脚,在群众心里绣出幸福花

秦振邦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

扶貧,是多少人心裡的痛,沉澱著貧困地區人們改變命運的希冀與辛酸。秦振邦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命運,竟和這項偉大的事業有了交集。

時間的指針回撥至兩年前。

2017年2月,年味還未消散。中國人民銀行西吉縣支行接到下派駐村第一書記的文件,經過研究,秦振邦成為第一人選。一個下著雪的下午,行長找秦振邦談話:“老秦,單位決定派你去擔任駐村書記。”

家裡的困難讓秦振邦沉默許久:妻子因高血壓、糖尿病引起併發症,視力急劇下降,幾近失明,正準備手術。這時候離開妻子去駐村扶貧,他開不了口。

見秦振邦不吭聲,行長又做起了工作:“脫貧攻堅是總書記親自掛帥的大事呀,咱們行要派出精兵強將上一線,你是老同志,經驗豐富,肯定能幹好,組織支持你。”面對組織的信任,秦振邦將家裡的困難吞了回去,平靜地答道:“好,我去。”

西海固地區曾經因“貧瘠甲天下”而聞名,面對農村的貧窮,秦振邦做了充足的準備。但是初到爛泥灘村,眼前的景象還是讓他傻了眼。

宁夏日报 ‖ 秦振邦:磨细针脚,在群众心里绣出幸福花

破舊的土坯房

蜿蜒顛簸的土路兩側,破舊的土坯房比比皆是。村部辦公室裡,磚頭支撐著一張“瘸腿”桌子,兩把椅子靠背不穩,坐上去先摔一跤。

村主任從家裡拿來三節爐筒、兩把椅子,去鎮上賒了半袋煤炭、一個火爐,加上單位送來的一張床。就這樣,秦振邦在爛泥灘村算是安下了家。

駐村第一夜,秦振邦思緒萬千,徹夜難眠。第二天一大早,他開始一家一家跑,把村情民意都裝在了心裡。

上任第七天,秦振邦組織召開村民大會。“精準扶貧不養懶漢,大家要有主動發展的勁頭,不能再想著等靠要。從今天開始,爛泥灘村要翻篇,開始新的一頁,大家有沒有信心?”一番動員鼓勵後,秦振邦熱切地望著大家,滿以為鄉親們會熱情回應。可沒想到,一個村民騰地站起來發難:“秦書記,你今天的話我們都記下了,你要能帶我們過上好日子,你就是好樣的。要不然,你就是個假把式,趁早捲鋪蓋走人。”

宁夏日报 ‖ 秦振邦:磨细针脚,在群众心里绣出幸福花

共商發展之策

就這樣,秦振邦的駐村幫扶工作在鄉親們質疑的目光中開始了。

爛泥灘村一直靠天吃飯,趕上年景不好,連種子都收不回來。發展肉牛養殖,是致富的好路子。他決定調整種植業結構,在保證口糧的前提下,少種糧食多種草,保證牛羊有“口糧”。

規劃容易,實施起來卻是困難重重。秦振邦挨家挨戶上門動員,響應者很少。有人說沒錢,有人說沒技術,還有人因為心裡沒底,持觀望態度。

怎麼才能讓大夥“擼起袖子加油幹”呢?思前想後,他決定在村裡找個典型做榜樣,讓村民們看著樣子幹起來。

經過打聽,得知貧困戶蘇孝平曾經養過牛,秦振邦準備選樹他做帶頭人。

蘇孝平家住在村上最邊遠的山坳裡,遇到雨雪天,老人孩子有病出不了門,地裡的莊稼進不了門。幾十畝山地,兩頭牛,全家苦幹一年收入不到兩萬元。

秦振邦趕到蘇孝平家時,他正收拾東西做準備搬家去外地打工。一番苦勸,蘇孝平同意暫時留下來,配合秦振邦試試。

宁夏日报 ‖ 秦振邦:磨细针脚,在群众心里绣出幸福花

如今的牛棚

秦振邦帶著他申請了5萬元的扶貧小額貸款,幫他建起了牛棚和飼草青貯池,聯繫購買了5頭母牛。看著牛養起來了,秦振邦鬆了一口氣。

然而好景不長,一天晚上,蘇孝平氣喘吁吁跑到秦振邦家:“秦書記,我家的牛快不行了,一整天都不吃草,你快去看看吧。”

聽完蘇孝平的話,秦振邦拿起電話邊聯繫獸醫邊發動汽車往蘇孝平家趕。獸醫來後,秦振邦幫著獸醫給牛打針,清理腸道。

送走了獸醫,兩個人在牛圈裡守了一夜,天亮時,牛終於開始吃草了。看秦振邦疲憊不堪還要去上班,蘇孝平拉著他的手說:“秦書記,我養牛,你操心受累成這樣,我一定好好養牛,要對得起你。”

一句簡單的話,是蘇孝平的承諾,也道出了多年來對困在山溝裡過窮日子的不甘。

如今,蘇孝平家存欄14頭牛,年收入達7萬餘元,蓋起了新房,添置了家電,購買了農用車,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蘇孝平的成功,點燃了大夥兒養牛的熱情,村民紛紛找到秦振邦,都說要養牛。

宁夏日报 ‖ 秦振邦:磨细针脚,在群众心里绣出幸福花

寬敞的硬化路

秦振邦忙地不亦樂乎:幫大家申請扶貧小額貸款,指導種植飼草,一棟棟牛棚建起來了、一座座青貯池挖好了,一頭頭優良品種肉牛買回來了……村裡終於有了支柱產業。

秦振邦在村裡倡導科學養牛,邀請了養牛專家在村上舉辦“牛倌培訓班”,蘇孝平總是第一個到,他還現身說法,與大家分享養牛經驗,現在,村上已經有了一批養牛的土專家。

在村部院子裡,秦振邦製作了醒目的標語:兩人一頭牛,溫飽就不愁;一人一頭牛,生活就無憂;一人兩頭牛,日子樂悠悠。

幾年來,通過苦幹實幹,標語變成了村裡養牛產業發展的真實寫照。如今,全村養牛800多頭,戶均5頭、人均1.8頭,牛存欄量比過去增長了10倍,成了遠近聞名的養殖示範村。致富的產業有了,百姓也就有了盼頭。當初向秦振邦發難的村民,如今也成了村裡的養殖大戶。

“幹扶貧工作,只要針腳夠細,就能在群眾的心裡繡出幸福花。”秦振邦這樣總結自己的扶貧訣竅。

宁夏日报 ‖ 秦振邦:磨细针脚,在群众心里绣出幸福花

危房改造後的新家園

秦振邦從一樁樁一件件的小事做起,爛泥灘村變了樣。水泥硬化路穿村而過,太陽能路燈方便出行,家家戶戶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用上了自來水,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能像城裡人一樣洗澡;村裡接上了互聯網,設立了金融服務站。

借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東風,村裡建起了閩寧扶貧車間,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就能務工掙錢,為了感謝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的大力幫助,2018年,爛泥灘村更名為涵江村。

如今的涵江村舊貌換新顏,“秦書記”也早成了大家口中的“秦哥”“老秦”。

“大夥兒的日子好了,我就安心。只要大家需要,我還要繼續為大家服務。”秦振邦笑著,眼裡閃著幸福的光芒。

宁夏日报 ‖ 秦振邦:磨细针脚,在群众心里绣出幸福花

審 核:王如林

主 辦

西吉縣馬蓮鄉黨政辦公室

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電話:0954-38288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