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西游记》完全按原著拍会怎么样?

合伙吧股权


影视剧作品和文学作品是两个概念,特别是在那个影视剧资源极度匮乏的八十年代。书可以读者选择的去读,因为它有几千几万,但是影视剧作品就那么几部,特别是在电视电影都还是稀罕物的年代,所以每一部影视剧作品的受众都是全国观众,必须考虑可观性的问题。

《西游记》电视剧已经成剧几十年了,依旧被奉为经典,甚至今天电视上还时有播放,而且在今天看来,它依旧没有过时,深受广大观众喜欢。就我个人而言,虽然《西游记》里描述的是神鬼仙佛的故事,但是看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恐怖,反而有一种特别温暖特别舒心的感觉,因为每一个妖怪都可以被降服,每一次劫难都能安然度过。唐僧慈悲,悟空勇敢,八戒诙谐,悟净忠厚,大家齐心协力,共度取经难关,最后取得真经,皆大欢喜。虽然这样的表演今天看来十分老套,但依旧可以抓住观众的心。因为大家本来看电视就是为了放松娱乐的,如果掺杂了太多紧张恐怖情节,就算可以过审,也只能图一时之爽利,难以长久的吸引人。


实际上,要看《西游记》电视剧是否遵循原著的问题,有一个很好的参照物,那就是《封神榜》,《西游记》大获成功以后,没过几年《封神榜》也跟大家见面了。现在很多人知道的应该是傅艺伟那一版的《封神榜》,跟《西游记》比起来,虽然同样是神话题材电视剧,《封神榜》还是保留了不少原著特色,比如妲己、纣王的打扮,还有一些妖神的设置,整体看起来比《西游记》多了几分恐怖气息,而且质量比《西游记》也差了不少,后面复播率也是相当低,特别是一些新版本面世以后,这一版本的《封神榜》几乎就没有电视台问津了。


在这之前,还有一版《封神榜》,如果说傅艺伟版本有些让人不适的镜头,那之前的版本则是大量不适镜头,在里面人物造型恐怖吓人,场面血腥暴力,有的地方更是大胆非常。这样的演绎的确跟原著描述比较一致,但有些镜头成年人看了都会不适,小孩子看了更是会做噩梦,引发恐慌。比如有个情节是往宫女下体放蛇,是真的有人抓了一把蛇放进去,然后裤子都被染红,这个情节还持续了好几分钟。很显然,除了少数喜欢猎奇的人,大部分人是受不了这样的镜头的,所以很快这部剧就被禁播了。



实际上,文学作品,特别是古代文学作品,由于历史久远,无论是行文情节还是思想立意,在今天看来都会有很多不合时宜的地方,既然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社会了,又为何为了所谓的尊重原著把它们全部展现出来呢。特别是一些长篇作品,本身里面的内容就很多,故事情节丰富,完全可以选取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再创作。如果一味的按照原著照搬,那不仅会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而且容易情节冗长拖沓,失去观赏性。

想象一下,如果《西游记》完全按照原著来拍,那么一章就可能要分两集来完成,那还不一定够。按照原著按部就班的来,很多情节可能就没有那么吸引人了。比如就说开头最高潮的一部分,就是大闹天宫,孙悟空大斗威风,打得是天宫破碎,玉帝哆嗦,老君心惊,一个经典镜头是玉帝直接吓得钻桌子底下了。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请如来佛祖来降妖,在电视里,明显感觉如来比玉帝厉害多了。但实际上呢,原著中的孙悟空连南天门都没打进去,玉帝作为大天尊,十分淡定从容,其他神仙也是该干嘛干嘛。后来是直接宣如来降妖,如来过来以后对着玉帝也是毕恭毕敬的。如果电视剧这么拍出来,那丝毫体现不了孙悟空的厉害之处,还会有个问题,那就是既然孙悟空如此不济,何必要找如来降服呢,玉帝身边能人也不少,直接捉他不就完了嘛。



还有一点就是师徒四人的关系,在书中相当长一断时间内,师徒四人关系并不怎么样,甚至说相当差。唐僧和孙悟空互相看不惯,孙悟空和猪八戒互相看不过,简直就是水火不相容。而沙僧呢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副看戏的样子。后来相处时间久了,大家磨合的差不多了,也都明白了取经到底是怎么回事,关系开始缓和,但是彼此之间也就像今天的普通同事关系,远远说不上亲密。但是电视剧里呢,他们确实有小矛盾,甚至经常闹掰,但电视呈现出来的还是一副情深义厚的样子。

至于说孙悟空三兄弟的外貌形象,书中各种妖魔鬼怪种种恐怖的容貌,还有他们杀人掏心的恐怖场面,这些如果按照原著展示出来,直接就是十八禁。

近些年,有大量西游相关的影视作品出现,也不乏口碑不错票房大卖的电影佳作,在里面有人尝试还原贴近原著的恐怖场景,但是最终结果如何呢,顶多是带来一时的流量,最后还是灰飞烟灭,沉寂在滚滚的电影大军之中。观众看了以后可能一时爽,但却没有再去重温的欲望。而86版《西游记》却成为永恒的经典,至今拥有大量的受众。


其实有句话说的好,看一个作品好不好,首先要看它是不是受广大群众喜欢和认可。看影视剧的人数要远远多于看原著的人口,过分的强调原著不一定是什么好事,符合大众审美的才是好作品。


一览众河小


如果《西游记》完全按照原著拍(当然电视剧肯定要有一定程度的删减,我们只说还原度极高的情况下,而且广电能过审,能上映的情况下)那么一定会爆火!

其实看过《西游记》原著的人并不是多数,很多人都是从小被六小灵童版洗过脑的,再加上各种版本西游记人物的美化,所以对于《西游记》本身的认知都是美好的,正面的,充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作品。

但是真实的西游记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一定有很多过人之处,不然就凭一只灵猴和一个善良和尚就能跻身四大名著吗?怎么可能...

所以如果按照原著拍摄,那这部《西游记》就绝对是让好莱坞、HBO都必须俯首称臣的,集合血腥、暴力和少儿不宜的一部宏伟的恐怖巨著了。(但是这些都是广电不允许的)

我们先看看,我们的齐天大圣:孙悟空—面目狰狞,把人蒸晒成干...

原著中:孙悟空可不是美猴王,它生得十分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

还有,孙悟空并不喜欢吃桃,它最喜欢吃的是“人”!

原著中: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

而且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后,就又开始杀人了!!!

原著中:你们去南山下,把那打死的猎户衣服,剥得来家洗净血迹,穿了遮寒;把死人的尸首,都推在那万丈深潭里;把死倒的马,拖将来,剥了皮,做靴穿,将肉腌着,慢慢的食用;把那些弓箭枪刀,与你们操演武艺;将那杂色旗号,收来我用。

可见孙悟空是如何的嗜杀成性,残忍无度。

猪八戒也并非86版的懦弱胆小,有色心没色胆,而是个非常残忍的妖怪。他曾活生生地摔死了宝象国三公主的两个孩子。

原著中:把两个孩子拿到宝象国中,往那白玉阶前捽下,可怜都掼做个肉饼相似!

而看起来最老实的-沙和尚,嗜杀更加令人惊悚,他曾经吃了唐僧的前九世,并把这九颗骷髅头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还偶尔拿出来把玩一番!

原著中:沙和尚被观音降伏,讲道:“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

这还仅仅是原著中的九牛一毛,其中更有无数令我们瞠目结舌的情节。看过原著才能知道,吴承恩的《西游记》并非是哄孩子的神话故事,而是真正写尽人生百态的传奇故事。


小衣漫谈


对于四大名著,我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西游记》,从小就看这部剧长大,不管主动被动,每个寒暑假都要重温一遍。

《西游记》原著共有100回,但是86版《西游记》电视剧只有25集,续集16集,41集的电视剧容量,根本没法把九九八十一难拍完,因此电视剧对原著进行了修改,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形象,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动。

如果按照原著去拍这部剧,那么会怎样?

首先在演员的选择上就是一个难题,师徒四人,除了唐僧长的还算正常,能找到合适的演员,其他三个徒弟都没法找到演员。

孙悟空的身高只有一米三,猪八戒和沙僧的身高竟然有四米,你很难想象一个身高只有一米三的猴子是如何举起定海神针的,你也很难想象两个身高四米的妖怪是如何在农夫家借宿的,这还不把别人家撞个稀烂。

86版《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长相都很面善,唐僧一看就是圣人,孙悟空虽然脾气暴但是热心肠,猪八戒可爱,沙僧老实憨厚,但是原著中除了唐僧,其他三个徒弟一出场,必须要把人给吓死。

孙悟空七高八低孤拐脸,獠牙往外生,完全颠覆了我们心中的美猴王形象;猪八戒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这么大的一张嘴,张口就能吞人,而且他还是一头黑猪,不是白猪;沙僧口似血盆,眼光闪灼,牙齿排钉,这不就是河妖嘛。

小时候看电视剧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唐僧师徒会吓到百姓,多可爱的造型啊,看了原著中的外貌描写终于知道为什么了,杨洁导演对妖怪的外貌形象美化了。

如果按原著拍出来,肯定会有一大堆网友喷死唐僧。真实的唐僧是一个伪善、懦弱、贪生怕死、害怕受到牵连的老和尚,虽说是金蝉子转世,被称为"圣僧",但是他的为人是配不上这个称号的。唐僧都会在孙悟空杀人后念紧箍咒,他惩罚孙悟空不是因为孙悟空杀了人,而且怕徒弟连累了自己,他在徒弟杀人后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该如何脱身,逃脱责任,而不是佛家的慈悲怜悯之心。

取经队伍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大上,九九八一难也没有那么难,因为这一切都是佛祖和观音的安排,一路上会遇到哪些人哪些事,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不会出现什么差错。就算遇到了特别难对付的妖怪,也有观音这个项目经理在后面撑腰,观音这个强大的后台为师徒四人省了不少事,给孙悟空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让他隔三差五的就去天庭搬救兵。

《西游记》原著中含有暴力和恐怖情节,如果拍出来肯定不能过审,观众们也无法接受。孙悟空确实杀了不少人,一起性往往就杀个漫山遍野都是尸体,沙僧吃人不眨眼,害死唐僧父母的贼寇在江边被活剥心肝祭天……青狮白象将狮驼国的人全部吃干净,狮驼国直接灭国,然后霸占狮驼岭称王,孙悟空路过狮驼岭的时候差点吓个半死,骷髅若岭,骸骨如林,人头发成毡片,人皮肉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

如此恐怖的场景,就问你,哪个导演会拍出来?即便拍出来也没法过审。


历来现实


下面《大圣归来》的海报,我觉得比较符合原著中描写的基本人物设定。我很喜欢。

三藏法师,“丰姿英偉,相貌軒昂。齒白如銀砌,唇紅口四方。”

行者,“身軀鄙猥,面容羸瘦,不滿四尺”,背一条铁棒,“碗来粗细”。

悟能八戒,“长嘴獠牙,刚鬃扇耳,身粗肚大,行路生风。”

悟净和尚,“晦气色的和尚”,“身长丈二,臂阔三停,脸如蓝靛,口似血盆,眼光闪灼,牙齿排钉”,项下悬着九个骷髅。

所以取经团队站在一起看起来是这样的。大家的身高体型都有明显差距。



影漫博士


《西游记》如果按照原著拍,一句话:不敢想。

1、孙悟空不到130厘米的身高,以及青面獠牙的形象,如果体现在电视剧中,不敢想象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如果切实的按照原著来拍,会不会变成一个恐怖片?颠覆了美猴王的形象。

2、猪八戒和沙僧那将近四米的身高怎么办?出现在电视中会不会不协调,没有美感怎么让人去欣赏?

等等,都是问题。

电视剧和小说不一样,前者是属于被动接受的产物,而后者测需要细心的研究,按照个人意愿去主动的接受

每一个故事都一样,书中和电视剧中的内容不相同,原因如下:

1、书是主动阅读的产物,主角的形象完全要靠着自己的理解去判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一些全靠想象;电视剧侧不同,他需要考虑到观看者的心理以及喜好,对人物剪切抛缺取优,以此,来获取更好的收视率。

2、很多小说可以尽情的抒发想象,但是如果真要做成电视剧,侧需要考虑其他的因素。

如果《西游记》真的按照原著来演义的话:

1、这部电视剧如果一丝不差的按照原著拍,完全没有生存的空间和价值,人物形象不好设定,心理描述也因为过度的剧情描述而偏离,你根本无法过多的去要求调整。

2、依照当时的环境及拍摄条件,无法完成这么大型的制作工程,书内的很多描述,是现实中给予不了的,必须要一定程度上做出妥协。

综合上述,立水认为,如果照搬原著技术问题解决不了,拍出来的内容,也会很干涸,缺乏观赏性,自然也就少了一部经典之作。


立水


中国拍了也不让放。

《西游记》是一部彻头彻尾的黑书。

1神仙是吃人的。奎木狼是天上的28星宿,职位很高的神仙。喝了两杯就把个弹琵琶的女子给吃了。

观音和寿星的宠物;只吃小孩儿,非常叼。

2佛教最重要的教义是众生平等和慈悲感化。

如来佛给了观音三个圈儿,说遇到神通广大的妖魔给他戴上,不听话就念咒,念到头壳裂开,脑浆迸出为止。是彻头彻尾的暴力组织。

3一般抹黑领导的内容是不让放的。

孙悟空封齐天大圣。玉帝直接把大圣府建在蟠桃园边上。这对一个刚刚闯了祸;野性未驯的泼猴。是故意的。

4《西游记》中的血腥场面非常多。

光一个狮驼洞。骷髅若岒如山。小妖把活人按住了宰杀。堪称尸山血海。比西游降魔严重的多。

5观世音身上黑料太多。如来给了三个圈,他只给了唐僧一个,自己私吞了两个,这种行为会受到佛教的抗议。

……

…………

西游记的分析比西游记原著要厚的多


弃天帝的师兄


如果要按原著来,那么《西游记》中血腥的一塌糊涂,以一般中国人的接受能力来看,会感到非常的恶心难受。《西游记》的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妖怪遍地走,人命不如狗!仙佛不作为!凡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里的妖怪说吃人就吃人,有些直接生吃的,你这种场景能拍吗?拍了你接受的了吗?更有大鹏这样的变态,吃了一整个国家的人,这国家被妖怪占据,别说你了,就是杀人不眨眼的孙悟空看了都有点慌!这活生生就是恐怖片!猪八戒在盘丝洞遇见七女洗澡时的场景,根本没法拍。

只怕会给小朋友们留下心理阴影……也没有现在拍出来经典,在人们心里留下来传奇!


坏吖头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神话小说,里面写出来的第二层甚至第三层深意实在是不少,在很多人心中西游记都是儿时的美好记忆,可是有些情节不加以修改,根本就不可能适合当前的价值观,比如唐僧怪孙悟空不给他去化斋饭,说得难听又自私,似乎不符合高僧的形象,又比如黄狮精,黄袍怪,等等实在是妖怪的一股清流,拍的太好又不免被惩恶扬善,而整本书都在质问着我们,到底什么才是恶?什么才是善?什么是正?什么是邪?如果天庭是正,为何凤仙郡郡主打翻贡品被狗吃了,天庭就罚当地百姓三年没有一滴雨水?很多书中对话 ,竟无法直接作为台词,因为太颠覆人们对西游记赋予的那种“正”的概念这些大概是最难拍的地方再就是,书中场景的描写,想象力真的没法去形容,如果按书中描述拍,怕是阿凡达,魔戒哈利波特这些都要逊色很多。再一个就是西游记其实是披着神话外衣的官场讽刺小说,它的核心主旨是在讽刺当时朝堂上的黑暗与党争。主线是在讲一派人利用常见走过场的形式去提拔一个内定的人选而另一派时不时阻挠,下绊子,扔小鞋,告御状,甚至明目张胆的下手阻拦说白了就是朝堂上的竞争,而且有你死我活的意思。而且小说里一直在骂,基本上是指着鼻子骂,从上到下,从皇帝到小兵,一个没落下全骂了个遍。小说最厉害的地方是伸话玄幻的外衣做的太好了。一般人还不怎么能看的出来,可身在其中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赤裸裸的在讽刺自己。这种深度异常深厚的文学作品,依着原著就没法拍,拍出来也是遭禁的命。

再来说一说长相,86版的西游记师徒四人,造型都还不错,唐僧很帅,孙悟空也蛮酷的,八戒也不是很丑的样子,沙僧憨厚老实,很多读过原著的人看到后表示非常不满,为什么不尊重原著呢?为什么不按照原著来拍?孙悟空身高不满四尺,四尺,即1.33米,所以说孙悟空的身材非常矮小还不到一米三,唐僧到如原著一般丰姿英伟,相貌轩昂,妥妥美男子一个,猪八戒,是野猪的形象黑色书中有言是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您想想这能好看么。沙僧的两个特征晦气色脸,红头发,晦气色就是青不青黑不黑竟然比猪八戒的颜色还要深脸是蓝靛色的,牙入排钉,实在是丑的很,而且如果真实的弄了出来估计会吓到小孩子也是有可能的。

西游记如果完全按照援助去拍,不用想,按照当时的审片要求,根本都不可能过审,当然放在现在也不可能过审。原因如下:


  1,首先肯定是18禁,有很多血腥的内容,比如把害死唐僧父母的贼寇在江边活取心肝祭天,实在吓人。

  2,大家会发现唐僧其实没那么高大上,他取经并不是为了普度众生,他自己也曾说取经是为了名利。

  3,师徒四人的感情其实并没有影视剧里的那么好,尤其是猪八戒最讨人厌,并不是一个憨厚可爱的形象。

  4,大家会发现所谓的八十一难其实根本不难,取经事业并不伟大,因为大部分妖怪都是观音和如来安排好的,他们只要按流程走完路就行,反正一碰到解决不了的事就找观音,找神仙,就像是提拔一个干部,其实已经内定了,但还要你去走过场。

  5,唐僧实在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怂货,遇到危险只会哭,就像一个官二代,因为有如来做靠山,才能成为取经人,最后成佛。悟空才是这个团队的顶梁柱,大小事都靠他,感觉唐僧配不上这份荣誉。

  6,猪八戒真的很龌龊,高小姐完全被玷污了,这个禽兽;沙僧是个吃人不眨眼的货,简直是魔鬼;悟空曾经也杀过很多上花果山打猎的村民,而且很残忍,满山都是血那种。

  要说完全按照原著拍不是不可能,但关键是播不了啊!很多情节真的是很污,很恐怖的,鉴于一些朋友没有看过原著,我就举几个例子吧:

  1、“那个要贴胸交股和鸾凤,这个要画壁归山访达摩。女怪解衣,卖弄他肌香肤腻;唐僧敛衽,紧藏了糙肉粗皮。 ”——写得很委婉了。

  2、“那怪就都摸鱼,赶上拿他不住:东边摸,忽的又渍了西去;西边摸,忽的又渍了东去;滑扢虀的,只在那腿裆里乱钻。原来那水有搀胸之深,水上盘了一会,又盘在水底,都盘倒了,喘嘘嘘的,精神倦怠。八戒却才跳将上来,现了本相”——猪八戒,你还说你不淫荡?——扢,有摩擦的意思...

  3、“被行者看见:褪放纽扣儿,解开罗带结。酥胸白似银,玉体浑如雪。肘膊赛凝胭,香肩疑粉捏。肚皮软又绵,脊背光还洁。膝腕半围团,金莲三寸窄。中间一段情,露出风流穴。 ”——悟空,没想到你是这种人。风流什么??污承恩,你是魔鬼吗

  4、“那怪慌了手脚,那里顾甚么羞耻,只是性命要紧,随用手侮着羞处,跳出水来,都跑在亭子里站立”

  “到了石桥上站下,念动真言,霎时间把丝篷收了,赤条条的,跑入洞里,侮着那话,从唐僧面前笑嘻嘻的跑过去。 ”

  ——实在是。辣眼睛,八戒和长老好福气啊,不过这能拍吗……

  5、“却说孙大圣进于洞口,两边观看,只见:骷髅若岭,骸骨如林。人头发躧成毡片,人皮肉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东边小妖,将活人拿了剐肉;西下泼魔,把人肉鲜煮鲜烹。若非美猴王如此英雄胆,第二个凡夫也进不得他门。”——胆小的是不敢看的,胆大的怕也会恶心吧,这画面拍出来怎么上电视?


晨瑶影视文化传媒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玄幻世界也一样。

如果完全按《西游记》原著来拍,我们会发现,真实的西游世界绝对不像86版西游记那样轻松诙谐。

86版已经是经典中的经典,但是呢,同一个导演拍的西游记续集就差了很多,太走童话路线了。你如果认真对比一下会发现,后来的西游记,孙悟空居然用起了美颜。没有了86版那种沧桑厚重忠实感。

而且不得不说,86版是目前为止,最接近原著精神的一部,可惜删节太多了,有许多环节没有拍出来。


吴谋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会显得有主次不分、头重脚轻吧。西游记小说的开篇,神猴出世,拜师学艺大杀四方。同时,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写到唐朝为什么需要取经人。这个起因,仅仅是泾河龙王寻衅和算命之人打赌,为了让人出丑,故意改了行云布雨的时辰。但是这一改却犯了天条,按律当斩,监斩人是唐朝丞相魏征。泾河龙王一次昏招之后开始了连续作死,他不去求玉皇大帝,却求唐王李世民拖住魏征,让魏征无法按时斩他,好让他免于一死。(这个脑回路也是清奇)

唐王自然是同意的,他拖住魏征下棋,但魏征却在下棋间睡着,灵魂出窍斩了龙王。这么一来,龙王接着智商掉线,他开始冤魂不散缠着唐王,紧接着唐王游地府,见识到种种可怕的景象。

唐朝需要取经人求取真经普度众生,与此同时,神猴早已大闹天宫被囚在五行山下,需要取经人救助,而观音大士早已在寻觅取经人的踪迹,这三条线并行,是为取经之前的铺垫。且不说地府中种种比较可怕的景象不适宜放在电视剧中播出,仅仅是这三块内容如果全都展现的话显得该多么头重脚轻、喧宾夺主。而且泾河龙王的一段故事和全文联系不大,完全可以独立成篇,因此,央视85版西游在这段的改编中删减有度,既保留了原著精髓,又照顾了观众的观看体验。

而且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说,《西游记》开头的过分冗长、离题万里让我在小时候几次拿起又放下,我认为完全按原著拍从这一点就不适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