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位百岁抗战老兵的脸令人泪目,很多人跪地观赏……

119位百岁抗战老兵的脸令人泪目,很多人跪地观赏……

逄小威的“山河记忆”摄影展刚刚结束在山水美术馆的展出。早在2017年,逄老师的“胶片时代人像展览”就在此亮相,而今年的“山河记忆摄影展”则是为参加过抗日战争至今依然健在的百位百岁老兵们拍摄肖像,以记录他们近年的精神面貌。

2018年1月1日起,历时一年多的时间,逄小威从北京出发,先后到河南、四川、重庆、台湾、广西、山东,再河南、云南、贵州,再山东,跨越八个省份,行程几万公里,拍摄了依然健在的119位百岁抗日战争英雄,给我们展示了这些老兵们直到今日依旧铁骨铮铮的英雄面貌。每到一处,都幸运地得到了当地志愿者的协助,在多方努力下促成了这次展览的实现。

119位百岁抗战老兵的脸令人泪目,很多人跪地观赏……

刘保福

著名艺术家、设计师马德帆女士有感于这份执着精神,为本次展览题字,“山河记忆”悬挂在展厅的入口处,每一个前来观展的观众都会在这幅书法作品前凝视。可以说,这些摄影作品不仅是严肃创作的艺术作品,更是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记录,震撼人心。不仅是一个仍在坚持使用胶片创作的摄影师的艺术作品,更是一次向英雄的致敬。

逄小威拍摄的第一位老人叫张大德,生活在河南农村。初见张大德,老人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屋内昏暗,他的肤色也是黑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像极了百年老松树的树皮,看上去坚硬、结实。逄小威在院子里架好机器,靠墙处准备了一个小木凳。老人穿了一件军大衣,只系了大衣最上面的一个扣子。手拄一根木棍,安静地坐在镜头的对面,神情淡定,一生的艰辛似乎都写在了这张如石般坚毅的脸上。拍摄完成后不久,消息传来,老人走了。

119位百岁抗战老兵的脸令人泪目,很多人跪地观赏……

胡少云

百岁老兵们照片里呈现着安详平静的眼神,在创作过程中,逄老师避开大环境和老人生活场景中的琐碎,将镜头对准一张张百岁老人的脸,一双双深邃的眼,老兵们还保有的当年战场上的那股英气,那股不怕死,誓与侵略者同归于尽的勇猛与霸气,一种在那个年代中国男人特有的气质。

119位百岁抗战老兵的脸令人泪目,很多人跪地观赏……

伍万发

他们都曾经历过无比惨痛的浴血奋战,他们参加抗日战争的年纪也不过二十岁左右,也曾青春飞扬,意气风发。这是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难以想象的——送子参军赴前线的母亲,一路流着眼泪,她知道孩子极有可能有去无回,骨肉分离却没有半点犹豫,年迈的父亲激励儿子奋勇杀敌,“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这面川军“死字旗”上的文字今天读来让人分外动容。

119位百岁抗战老兵的脸令人泪目,很多人跪地观赏……

余亚洲

逄小威回忆与老兵们交谈的细节时说,这些百岁老兵们记忆里永远也抹不去抗战的岁月,不仅是艰苦难耐的作战生活,吃不饱穿不暖,很多人没有鞋子赤足走路,穿短裤打赤膊,更有每日犹如在刀尖上行走的命悬一线,他们也会害怕。在旷日持久的战斗中,战士们时常面对忍痛送走一个个战友的伤痛,埋葬好战友已经没有气息的身体,紧接着投入下一场战斗,死亡随时随处都在发生,每个人都不知道是否还能见到明天的太阳……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老兵们平和的面容下,是身上依稀可见的陈年伤疤,那些子弹穿透皮肉留下的洞是英勇战斗的勋章,见过残酷战争的眼睛更懂得生命的可贵,他们渴望好好活着享享福,更希望替死去的同胞好好看今天的平静生活。老兵们的名字、籍贯和经历在展签上呈现的只有寥寥数行文字,但他们每个人的英雄事迹都足以写成一部可歌可泣的长篇史诗。他们的付出,震撼了山河,唯有记忆,能对抗遗忘。

119位百岁抗战老兵的脸令人泪目,很多人跪地观赏……

黎洪州

展览现场,有不少观众在这样的氛围下落泪纷纷,甚至跪地观赏。感谢逄小威老师抢救性的工作,为我们记录下百岁老兵们的精神面貌,使得那些已经归于尘土的荣誉与历史穿透时间的灰尘有机会重新清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善良、悲悯、柔情的眼神将永远保留。

展览:山河记忆

展期:2019年9月21日至10月18日

地点:山水美术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