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麼多瀟灑的李白,今天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的李白


看了那麼多瀟灑的李白,今天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的李白

762年10月22日,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

歷史上真實的李白,沒有你認為的那麼瀟灑。

對於他的死,眾說紛紜,但是不外乎這3種情況!

1

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字太白,因為在家族中排行十二,乳名便叫十二郎。關於李白的名字,也有流傳許久的傳說。

李夫人即將分娩時夢見一顆碩大的金星,從天而降墜入腹中。夢見金星入懷,父親李客認為是太白金星下凡,便為兒子取名李白,字太白。彷彿李白就是謫仙下凡,雖然紅塵遍歷,依然不沾俗世的煙火氣。

看了那麼多瀟灑的李白,今天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的李白

705年,5歲的李白隨父親從西域來到蜀中,定居於劍南道綿州昌隆青廉鄉(今江油市青蓮鎮)。

很多年之後,因為李白自號“青蓮居士”,這個地方改成了“青蓮鄉”。

小時候的李白也和其他少年稚子一樣,十分淘氣。對於枯燥的古典書本,難以理解,所以經常逃課。

一天,李白和一幫小夥伴們逃學去村頭遊玩,看到一位老奶奶坐在河邊的石頭上,正在專心致志地磨一根粗大的鐵棒。

李:“老奶奶,你這是磨什麼呀?”

老奶奶說:“我在磨一根針。”

“要將這根鐵棒磨成縫衣針?這要磨到哪年哪月呀?”

老奶奶看了看李白,沒停下手裡的活,邊磨邊說:“孩子,你要記住,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就能磨成針!”

李白聽了,臉上一陣陣地發燒,於是再也沒有玩的興趣了,轉頭就朝書房跑,從此再也沒有逃過學。

這就是小時候我們在課本上經典故事:鐵杵磨成針

看了那麼多瀟灑的李白,今天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的李白


此後的李白不僅白天讀書,夜晚也要點燈苦學。每到夜晚,人們都能望見山上的燈光,因此,當地人又將小匡山稱作“點燈山”。

小小年紀就寫下了

《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2

二十歲那年,李白帶著自己的兩篇賦作,風塵僕僕趕到成都。在朝廷大員蘇頲出行的路上,李白鼓足勇氣上前攔轎,遞上名片請求接見。

蘇頲是朝廷重臣,也是當時文章大家,詩文皆負盛名。

蘇頲倒是挺平易近人,不僅接見了李白,對他的名字也十分欣賞,稱他的文章洋洋灑灑,對下屬說:“這個年輕人很有才氣,文章氣象宏大,只要繼續努力,多加磨鍊必能與司馬相如比肩。”

李白沒聽出人家說的只是客套話,大喜過望,以為蘇頲很賞識他,一定會舉薦他做官,回去就安安心心等消息。結果左等右等,消息硬是不來。

李白第一次自薦,以失敗告終。他叼著一根草,徘徊街上,一半出於本能,一半出於意識,就拐入了一間酒館,獨飲小酒兒,放聲高歌: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看了那麼多瀟灑的李白,今天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的李白

次年,王維進士及第,而李白依舊是閒雲野鶴。

瀟灑如李白也不能免俗,但是李大哥要做的可不是普通公務員:

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秉燭唯須飲,投竿也未遲。如逢渭川獵,猶可帝王師。

他能看得上的位置只有如上兩個:宰相或者帝王之師。

,身體卻很誠實

李白嘴上嘴上藐視權貴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做出心高氣傲、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姿態。

可實際上,文人嘛,嘴巴上說得清高,實際上的行動,往往是另外一回事。

為了當官,李白兩次入贅豪門,娶了兩位前朝宰相的孫女。不過很可惜,前朝的不如當朝的好使,老丈人家裡,也沒為他開闢一條做官的坦途。

3

求職之路雖然屢遭挫折,但是遊山玩水方面李大哥的收穫就大的多了。

經過潯陽時,李白登上了聞名遐邇的廬山,留下了著名的《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比喻,這誇張,這想象,橫掃古今,席捲八荒,除卻李白還有誰人可為之?!

接著來到安徽天門山,一首《望天門山》悄然而生: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寫詩的最高境界就是字字樸素,卻句句驚人。

比如李大哥這首《夜宿山寺》堪稱“平中見奇”的絕佳代表作,得是多有童心的一個人才能葆有如此炸裂的想象力啊!

現身金陵,寫下《金陵望漢江》:

六帝淪亡後,三吳不足觀。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

從金陵出發前往廣陵,朋友們為他踐行,他即興寫了首《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遠遊天下並非只為山光水色,但在壯美的山水面前,李白是欣喜的,在不經意間,為沿途的風景,留下了詩的註腳。

李白曾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寫道:

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

三十萬,不是個小數目,那可是一個八品官員的十年的薪資。

看了那麼多瀟灑的李白,今天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的李白

在揚州的時候,對月亮情有獨鍾的李白,望著月亮,有感而發,寫了《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十幾年裡,李白看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結交了王昌齡、孟浩然、杜甫、高適、賀知章幾乎所有的當朝名士。

他還曾用“月亮”表達對孟浩然隱居生活的欽敬之情: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贈孟浩然》)

王昌齡被貶到龍標(今湖南黔陽),李白聞訊後贈詩: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4

公元742年,除了李白進京,還有一件大事發生:唐玄宗把年號由開元改為天寶。

同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舉薦,唐玄宗下詔徵召李白入京。

這是李白一生中,為數不多的高光時刻,李白以為,只要處於大唐的政治中心,就可以施展經緯之才。他的志向:

要做輔弼之臣,成就千秋功業。

興奮的他,趕緊讓家人換上新衣。院子裡的雞呀鴨呀,都宰了吧。再打點酒,今晚咱們一家人關起門來喝幾杯,助助興,壯壯行。

然而玄宗召李白入京,主要是出於對他詩才的欣賞,供奉翰林,也不過是借他的生花妙筆,寫一些歌功頌德的清詞,順帶討好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並非想讓他成為朝廷棟樑。

看了那麼多瀟灑的李白,今天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的李白

等了十多年,李白終於如願走入了廟堂之門。

那日,李白到來時,玄宗下了步攆,親自步行前來迎接,讓他坐在七寶床上,並設宴款待。席間,玄宗還親自為李白調製湯羹。

從接待的規格來看,唐玄宗對李白是禮遇有加的。此後,李白進入了翰林院。

那時候的李白雖然身份是翰林待詔,但可謂是如日中天:

隨御駕前往驪山溫泉宮,駿馬飛馳,志得意滿,楊貴妃研磨,高力士脫靴(貴妃研磨,力士脫靴有待考證),就連王公大臣們都對他多有奉承。

在長安時日漸長,李白慢慢看清了自己的處境。一支筆,本想描摹山河,但是現在,卻只能粉飾太平,助君王與妃子歡愉之興。

李白的理想,從來就不是做一個摧眉折腰的御用文人。他的抱負,是展胸中韜略,濟蒼生、安社稷。

官場的爾虞我詐 ,太紅了的李白必受排擠;唐玄宗也由最初的禮敬有加,變的漸漸開始疏遠。

自命清高的李白,抱負無從施展,苦熬兩年之後,失望的李白上書玄宗,主動請辭。

744年中秋夜,長安。

官場失意的李白用45°角仰望夜空,在迷醉中一口氣寫下了四首《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玄宗順水推舟,賜金放還,給了李白一個非常體面的臺階。對於此事,史書記載:賜金放還。

5

賜金放還,讓李白詩人的聲名更盛了!

臨走前寫了《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恰巧取道洛陽的時候,遇到了小迷弟杜甫。

此時杜甫已在洛陽寄居兩年,詩名顯赫的44歲李白對落魄江湖的33歲杜甫沒有絲毫倨傲,反而是意氣相投,一見如故。

看了那麼多瀟灑的李白,今天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的李白

二人唱和遊玩,狂歌痛飲,倘佯詩酒間,自在逍遙。

李白心裡想著:“你們說我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連我跟杜甫喝個酒,你們都說是偉大相遇,那我總得做點什麼,才對得起盛唐給我的美名啊。“。

在結束了同遊共飲酒的日子,他們再次分別。

臨別時,李白為杜甫設宴踐行,寫詩《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從此一別,關山無限,他們再未見面。之後杜甫寫詩二十餘首涉及或者寫給李白的,李白僅回詩四首。

由此可見,李白比杜甫過的要瀟灑。

6

公元751年春,李白重遊梁園,並在這裡娶宗楚客的孫女為妻。宗楚客是武則天從姊之子,曾在武周和唐中宗時期三次拜相。

這是李白第二次正式婚姻,仍是入贅,但李白毫不在意。夫人溫柔賢惠,而且也是好道之人,與李白可謂是志同道合。

夫人與李白很恩愛,那些坎坷歲月,夫人始終不離不棄。

看了那麼多瀟灑的李白,今天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的李白

玄宗的麻木與庸碌,權臣的跋扈與囂張,安祿山昭然若揭的謀反動機,如今李白的煩憂,不計個人得失,而是為家國社稷將會面臨的禍患,和黎民百姓將會面對的塗炭。這是心繫天下存亡卻無法作為的煩憂。

然後就爆發了安史之亂爆發。

洛陽淪陷,李白跟隨流亡的人群,歷盡艱險,終於抵達梁園,接到了宗夫人。

後來五十七歲的李白,李白被以附逆之罪在九江被捕入獄。身陷囹圄,生死難測。

在朝廷大赦天下,李白重獲自由之身。

看了那麼多瀟灑的李白,今天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的李白

獲赦的李白,立即歡喜而歸,在白帝城,他乘舟順流而下,寫下著名的《朝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突如其來的自由,讓李白無比興奮,這個五十九歲的男人,又有了長風破浪的豪情快意。

這心情是何等之歡暢,何等之飛揚!彷彿畢生的挫折與委屈都盡數甩在了飛馳的船舷之後……

7

762年11月,是夜,月華如水。

悽悽苦笑中李白向孤懸的明月舉起了酒杯,高吟出人生最後的絕唱: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臨終歌》

關於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總體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第一種死法,在《舊唐書》上則有說法是李白由於嗜酒成性,飲酒過度引發疾病,而最終病死於宣城的說法

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專家學者的考證之說。說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於當塗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

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

大酒後的李白搖搖晃晃來到湖邊,望著湖中的倒影大吃一驚:

“嘿,我心心念唸的月亮怎麼掉到水裡去了?!”

他就想啊,我寫了那麼多月亮,不如今兒直接撈一個出來,給大夥帶去中秋的祝福。

撲通一聲,李白的追月之旅到此結束……

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係。因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還後不久,就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看了那麼多瀟灑的李白,今天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的李白


正史中的《舊唐書》和《新唐書》在提到李白之死時,都一筆帶過,並沒有說明李白的死因。

不管李白究竟是怎麼死的?

但是人們大多數還是願意相信李白是因酒醉而入水中捉月而死的,這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

一個浪漫的詩人,應該有一個浪漫的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