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人生五典型:李白,一位仗劍天涯的富二代

武則天時代的長安元年,一個才華橫溢的天才出生在一座叫碎葉城的小城裡。碎葉城當時是大唐的疆土屬於安西都督府管轄,而現在已經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叫托克馬克市。李白的先世在隋朝末年因罪發配到那邊,所以李白出生在碎葉城。五歲的小李白跟著父親李客悄悄地回到了四川的江油,一直生活到25歲去長安,所以現在很多人認為江油是李白的故里也是有根據的。


詩意人生五典型:李白,一位仗劍天涯的富二代


​李白有著複雜的人生經歷,這跟他從小的學習和教育有很大的關係,“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李白的學習過程中並不僅僅是學習儒家,對諸子百家各種思想潮流,李白都有喜歡認同的地方,這也使李白以後的人生中,將儒、仙、俠三種精神完美融合在自身。李白年少時家境富裕,他也做過揮金如土的事情,但他骨子裡蔑視著權貴和金錢,視金錢如糞土。在江油生了20年,25歲的李白為了實現心中的理想,踏上了前往長安的路程,自此再也沒有回來過。

李白有著“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安邦定國的人生理想。為了實現理想,參與國事,就得得到朝廷的徵召。在當時的唐朝,社會風氣開放,通常以科舉制度選拔人才。但是李白想,我這樣的天才怎麼能用這樣的制度來應聘呢?於是他選擇了其他兩種途徑,廣事幹謁和隱居求名。李白到處去求見身居要職的大官,比如在襄陽的荊州刺史韓朝宗,還在信裡寫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漢語中形容的“識荊”一詞也是從裡由來,李白的才華自然是得到韓朝宗的好評。不僅如此,李白還邀約當時的文士各地去隱居,倒不是真正的隱居,而是希望通過隱居來獲得朝廷的關注。就像有句成語“終南捷徑”中的盧藏用那樣,在長安城附近的終南山隱居,密切關注皇帝的動靜,最後終於當上了官。李白也正是通過這樣的方法來宣傳自己,在當時社會背景下,這樣的做法是很正常的。終於通過玉真公主的推薦,李白如願等來朝廷的徵召,李白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揣著理想,李白進宮面聖。


詩意人生五典型:李白,一位仗劍天涯的富二代

李白帶著兼濟天下,安邦定國的理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願景,來到宮中,官至待詔翰林。此時的李白早已聲名在外,玄宗也是喜愛至極,《唐才子傳》中記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可見當時玄宗對李白的恩寵,親自為李白調羹,甚至楊貴妃在李白寫詩的時候都在旁邊捧著硯臺,而且敢叫當時很得權勢的大太監高力士親自為他脫靴(唐人席地而坐,所以要脫皮靴)。李白生性狂放,平交王侯,傲上不倨下,你一個宦官奴才幫我脫靴又有什麼了不起。我估計當時李白應該是喝了酒的。

當上了待詔翰林的李白,在宮裡享盡榮華,按世俗的眼光已然很是成功,但李白心中很是抑鬱,玄宗招李白進宮並不是要他參與國事,而是讓他點綴生平,歌功頌德,包括寫詩稱讚楊貴妃的美貌的御用詩人,此間李白寫了包括清平調三首在內的七十多首詩,全是這類型的無聊詩歌,這與李白的安邦定國的理想不符,再加上李白蔑視權貴的狂放性格,受到當時權貴集團的排擠,為官三年後,李白懷著深深的失落感,開始了仗劍天涯,雲遊四海的漂泊之路。現在看來真是感謝李白被排擠出朝,讓李白這樣的大詩人沒有過多浪費才華,真是天大的好事,讓李白不用再寫那些無聊的頌歌,轉而開始寫壯闊的人生,壯闊的山河。


詩意人生五典型:李白,一位仗劍天涯的富二代

回到民間的李白,有更多時間去感受壯闊的山河,去結識杜甫、孟浩然、王昌齡這些大文人,也結識了像釀酒的紀叟、五松山下的農婦荀媼、安徽涇縣的農民汪倫這樣的布衣百姓。這也看出李白是個重感情,真摯的人,平交王侯,廣結良緣,平易近人,自始就認為自己也是一介布衣。李白最大的愛好就是飲酒,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三萬六千天,每天都要喝三百杯以上,這當然有誇張的意味,但是足見酒對李白的影響。杜甫寫到“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可能酒精使李白的想象力更加無窮,李白不到1000首的詩歌中,與酒有關大概就有三百多首,這些詩歌中包含了充沛的感染力,也充滿了上天下地的求索精神和超凡脫俗的神奇境界。


詩意人生五典型:李白,一位仗劍天涯的富二代

天寶六年,李白寫了《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當時的寫作背景正是中國歷史十大奸臣之一的李林甫為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權勢殘害了當時充滿正義感的李邕和裴敦復。“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詩中的寒夜也隱喻了現實中政治的嚴酷,讓李白對當時朝廷的黑暗產生了深深的失望,開始寄情壯麗的山河抒發自己感慨。但無論怎樣的走投無路,李白詩中永遠充滿著信念,充滿著傲骨嶙峋。李白寫了很多跟黃河、明月有關的詩句,寫景的同時,也加入了很多自己主觀的思想。“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在寫黃河的同時也寫出了自己勇往直前,氣吞如牛的氣概。 李白也寫了為數不多的比較沉鬱的作品,但他沒有杜甫那樣的三史、三吏,沒有直接的描寫民間的疾苦。可能李白雲遊四海,沒有安史之亂的戰爭所在地的經歷。他寫給他遠在山東的一雙兒女的詩中,也寫出了對孩子的思念,但他並沒有選擇去和孩子一起生活,而是繼續的漂泊,李白在現實中不停的碰壁,他只能希望迴歸自然,在自然中安頓那顆躁動的心。“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李白經歷了太多的坎坷和挫折,但他從來不灰心喪氣,也從來不妄自菲薄,懷著這樣的信念,李白走完他遊俠般一生。總的來說李白是永遠在天地之間四處流浪的漂泊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