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在三國志的彌天大謊讓諸葛亮背鍋千年

三國志中蜀漢史料極度缺乏,僅僅才十五卷,大多主要人物記載較少,讓大家認為蜀漢集團不設置史官觀點。

這一切都源於《三國志.蜀志》裡的一句話。

《後主傳》:“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

翻譯:國家不置史官,好多事兒沒人記呀。諸葛亮政務處理得好,這種事兒沒人管。

季漢延兩漢正統,官制照舊,諸葛亮作為丞相,錄尚書事,可以直接插手內廷尚書事物,但內廷大多數職位並不屬於他的管轄範圍。

他是外廷之長,管不著內朝官。這個鍋諸葛亮不背。

陳壽在三國志的彌天大謊讓諸葛亮背鍋千年

事實真的是這樣麼?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單從三國志原文,就能看出破綻。

《後主傳》:“景耀元年,姜維還成都。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

這裡寫的史官是誰?可別說這老兄就姓史?

《先主傳》:“夏六月,黃氣見自秭歸十餘裡中,廣數十丈。後十餘日,陸議大破先主軍於猇亭,將軍馮習、張南等皆沒。”《費禕傳》:“後十四年夏,還成都,成都望氣者雲都邑無宰相位,故冬復北屯漢壽。

這又黃氣,又是無宰相位的。這種天象就是史官記載,誰沒事蛋疼記著這種東西。尼瑪逗我?

國不置史,沒有註記官? 當我們眼瞎?

《後漢書.百官志》:“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天時、星曆。凡歲將終,奏新年曆。凡國祭祀、喪、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時節禁忌。凡國有瑞應、災異,掌記之。丞一人。明堂及靈臺丞一人,二百石。本注曰:二丞,掌守明堂、靈臺。靈臺掌候日月星氣,皆屬太史。”

從上述記載推斷,蜀漢是有史官系統的起碼是有太史令類似的職位。

但太史令可能就僅僅記載天災異變的事。

漢朝專門記事部門叫東觀郎。

《通典·職官》:“後漢圖書在東觀,桓帝延熹二年,始置秘書監一人,掌典圖書古今文字,考合同異,屬太常。以其掌圖書秘書,故曰秘書。後省。”

從記載看東觀是專門放置各種記錄與書籍的地方,相當於皇家圖書館。

漢明帝時令班固在東觀修史,這裡逐漸變成了修史和藏書的場所。 後來設立所謂秘書監,以及其屬官秘書郎。

因為各種記錄的資料典籍都要存放在東觀。 存放在東觀後,為了便於查閱,需要有人專門負責整理這些文檔。

於是就有了東觀郎,因為就近查閱資料,修撰古籍,後來變成了修史做記錄的秘書官。

接下來主人公陳壽閃亮登場。

看看此公履歷

《華陽國志》:“陳壽字承祚,巴西安漢人也。少受學於散騎常侍譙周,治尚書、三傳,銳精史、漢,聰警敏識,屬文富豔。初應州命,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散騎黃門侍郎。大同後察孝廉,為本郡中正。 ”

此公師從譙周,幹過姜維的主簿,還幹過東觀秘書郎。

你沒看錯此公就是註記官!而且從史料記載目前可知,季漢註記官:郤正、許慈、王崇、陳壽。

由此推斷陳壽說國不置史,沒有註記官就是一句徹頭徹尾的謊言!

陳壽在三國志的彌天大謊讓諸葛亮背鍋千年

陳壽為何在三國志蜀書,記載這麼少,也只能猜測。

先說為何不想寫,陳壽益州土著,有師從譙周,他有可能對蜀漢帝國這種非益州外來政權持有不爽的態度。

比如關羽在本傳,第一次出戰是斬顏良,張飛第一次是在當陽之戰,可是在魏書中,劉備投靠曹操時,關羽和張飛被評為萬人敵。

陳壽在三國志的彌天大謊讓諸葛亮背鍋千年

沒有不俗的戰績表現,這關張二位為何獲得如此優秀的評價呢?

原因很簡單:史料缺失。

陳壽在泰始十年編撰完成了諸葛亮集,有十萬多字。僅僅諸葛亮的原始資料如此龐大,何況關羽張飛的資料?

裴松之注引用了趙雲的家史《雲別傳》。關羽張飛就沒有家史?何況,他們後代門生,也為陳壽同僚,打聽一下就該有不少資料。

同樣的為外來戶的劉焉劉璋父子更是惜墨如金。更加證明陳壽志不在此。

陳壽在蜀志對益州本地人,篇幅便很大,比如他的老師譙周,張嶷,哪怕打醬油的許慈都能寫上一筆。

這些更加證明陳壽對非益州本土政權的不爽。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被敵國大量銷燬,比如在成都之亂。因為某些原因導致陳壽寫史,諱莫如深。

在沒有最新考古結果之前,恐怕是個疑案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