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侦察记》英雄人物原型,叶道清老人的传奇人生


《渡江侦察记》英雄人物原型,叶道清老人的传奇人生


有一段传奇

在峥嵘岁月、烽火硝烟中铸就

这个挂满军功章的老人

名叫叶道清


《渡江侦察记》英雄人物原型,叶道清老人的传奇人生


叶道清,1924年出生,祖籍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1941年,未满17岁的叶道清参加了新四军,走上了革命道路。

峥嵘岁月里,他立下了赫赫战功

叶道清参加的革命队伍,是皖南事变后新成立的新四军7师。叶道清成为7师一员时,该师正处于最为困难的历史阶段。艰苦卓绝的斗争,丝毫没动摇叶道清的革命意志。因政治坚定、作战勇敢,他很快便成为皖南支队铜大2连的6班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1943年的一次战斗中,叶道清被敌人的炮弹炸得全身血肉模糊,右腿骨裂,昏迷了一个星期之久。许多战友都以为他不行了,但意志坚强的他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几个月后奇迹般地康复归队了。

《渡江侦察记》英雄人物原型,叶道清老人的传奇人生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7师奉命北调山东。

叶道清所在的7师20旅被编入华东野战军6纵。从此,他随部队南征北战,飞兵吐丝口,合围孟良崮,鏖战沙土集、驰骋黄淮海。江、河、淮、汉间的广大地域,多处留下了叶道清战斗的足迹。孟良崮战役中,叶道清在抓整编第74师的俘虏时,右手大拇指在肉搏中被俘虏咬断,从此再不能伸直。战事之激烈可见一斑。在叶道清的军旅生涯中,类似这样惨烈的战斗可谓数不胜数。三年解放战争期间,他立下大功两次,小功无数。

叶道清最引以为豪的是曾受到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和勉励。老人至今仍然记得,自己代表全师指战员向朱总司令作的表态发言:“坚决服从党的指挥,排除万难,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渡江侦察记》英雄人物原型,叶道清老人的传奇人生


1949年4月,叶道清被调入第三野战军渡江先遣第9支队,在江南地下党和游击队的帮助下,秘密渡过长江收集敌情。后来这段故事,被改编成了电影《渡江侦察记》。渡江战役胜利后,他所在的部队多次转隶,最后被改编成江西省军区警卫团。叶道清任团机炮连指导员,后又担任团政治协理员。

和平年代里,他埋头苦干

在和平年代里,叶道清仍处处保持革命军人本色。不论党分配给他什么工作,他都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地做好。

1949年11月,在赣江河堤抢险行动中,叶道清再立新功。1950年,为支援生产,江西省军区警卫团成立伐木大队。作为指导员,叶道清率领第3连没日没夜地苦干,提前4个月完成军区交予的年度伐木任务。时任江西省军区司令员陈奇涵、政委陈正人在表彰大会上为叶道清授奖。省军区《战士》报上,以整版篇幅报道他的先进事迹。

《渡江侦察记》英雄人物原型,叶道清老人的传奇人生

1952年,因革命事业需要,叶道清光荣退伍,服从组织安排,任南昌铁路分局萍乡地区党委组织委员、株洲铁路医院副政委、代书记、株洲铁路分局审干办公室主任。

1958年,叶道清调任衡阳工务段一区支部书记,率领600余职工参加京广铁路衡阳至广州段复线改造施工不久,就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一线工人每月近50斤的粮食定量骤减到35斤,干部更是减到27斤。当年缺乏副食,食用油更是珍稀,仅靠这点粮食难以支撑壮劳力经年累月地从事重体力劳动。

从战争年代摸爬滚打出来的叶道清,组织工人们上山挖野菜、下河摸螺蛳、开荒种红薯、自榨菜籽油,千方百计渡难关,坚决保证不拖国家重点工程的后腿。

没过多久,叶道清调任衡阳铁路分局机关总支书记,他将这套办法带进了机关。领着机关干部把篮球场改造成菜地,将游泳池变成了鱼塘,极大改善了机关人员生活,减轻了国家负担。一时间内,叶道清成了远近闻名的“有办法的人”。

《渡江侦察记》英雄人物原型,叶道清老人的传奇人生


1960年,灾情进一步发展,衡阳铁路分局有2000余干部职工因营养不良而得了水肿病。为此,分局决定成立衡阳生活供应段,分局领导点将让叶道清担任段党委代书记、代政委,将为全分局职工做好后勤保障的重任压在了他的肩头。临危受命的叶道清组织人员南下广州、西进柳州、北上郑州,千方百计采购猪油、猪下水、棉花等物资,精打细算按需分配。等到别人的水肿病基本治愈时,叶道清自己却患上了水肿病。

手握食品分配“大权”的人,居然患了水肿病,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只有熟悉叶道清的人才清楚,他的三个女儿,分别于1954年、1956年、1959年出生。为养活她们,叶道清得从自己每月27斤的口粮中,再匀出10斤。甭管有多困难,他都坚持不揩公家的油水,只靠每月17斤粮食过活,不得水肿病才怪。曾有人将信将疑地突然造访叶道清家,亲眼目睹3个年幼的孩子饿得直哭,为抢一点稀饭而打架后,顿时对他肃然起敬。

1962年,叶道清去冷水滩检查食堂工作,路遇一位老太太带着小孙子饿瘫在路边奄奄一息。于心不忍的他拿出身上仅有的5斤粮票,悉数买了馒头送给祖孙俩。他自己无粮可吃,却又死活不肯告诉下属,不愿占公家便宜,于是便将铁路制服反穿,将脸弄脏,沿街乞食。不料,却被一位曾在叶道清麾下参加过京广复线建设会战的当地民兵队长认了出来。叶道清羞愧难当,百般否认自己身份。对方却从他的口音和语言习惯中,愈发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万般无奈之下,叶道清只得道出事情原委。深受感动的民兵队长将他领回自己家中,给他做了碗救命面条。临走,还送他一袋红薯,助其渡过难关。

1965年,叶道清调任南昌铁路分局南昌通讯段党总支书记,1972年任南昌生活供应段党总支书记。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人的本色,继续发扬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严于律己、公道正派、一心为公


《渡江侦察记》英雄人物原型,叶道清老人的传奇人生

长年的征战,让叶道清的身体伤痕累累,左腿里至今仍残留着一块弹片。百病缠身的叶道清,不得不于1979年提前离休。

闲不住的叶道清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却仍将传承发扬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革命精神视为已任。他四处联络老战友,无数次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终于在1989年发起成立了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

这个研究会作为民间的非盈利组织,在研究、宣传、弘扬新四军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挖掘、抢救、考证新四军史料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93年创办会刊《铁军纵横》,叶道清就是编委会顾问,担任这一职务至今。

《渡江侦察记》英雄人物原型,叶道清老人的传奇人生

在很多人看来,顾问一职是个虚衔,挂名而已。但叶道清却不一样。他不顾双眼都先后做过白内障手术,右眼因患青光眼几近失明,坚持为《铁军纵横》撰稿,一笔一画地留下自己宝贵的回忆,供后辈们学习、研究。医生苦口婆心地劝他,还是要以身体为重,万万不能过度操劳,但他却很固执:“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我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特别是要传承给学校里的娃娃们。希望他们好好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渡江侦察记》英雄人物原型,叶道清老人的传奇人生


《渡江侦察记》英雄人物原型,叶道清老人的传奇人生


从1996年起,叶道清成为了“革命传统教育宣讲团”的骨干。23年来,他究竟为江西各大中专院校、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作了多少场革命传统报告,已经无从统计了。粗略估算,当面聆听过他谆谆教诲的后辈,应该早已突破10万人次大关。他的名声日渐远播,连江苏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山东蒙阴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都派人千千迢迢来南昌,诚邀叶道清参加各种纪念活动。

《渡江侦察记》英雄人物原型,叶道清老人的传奇人生

令许多活动主办方诧异的人,甭管参加什么活动、路途远近,叶道清都坚持自费前往,绝不肯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名气“谋取”哪怕一丁点便利。有时到了饭点,主办方为老人准备了便饭,他也坚辞不受。非但如此,为将革命精神发扬光大,代代传承,叶道清每每自掏腰包。以他近来筹办的“红色记忆回顾摄影展”为例,为张罗此事,叶道清已前前后后破费了近万元。


《渡江侦察记》英雄人物原型,叶道清老人的传奇人生


今年5月份,赣商学会开展红色家风传统活动,叶道清受邀参加。活动中,他偶遇一位解放军退役将官。这位后辈了解到叶老退休后,从来不向组织提要求,反而在自费传播革命精神,遂充满景仰地给他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叶道清说:

比起那么多牺牲的战友,我已经够幸福了。党教导我走上革命道路,人民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我做的全是我该做的分内事。

《渡江侦察记》英雄人物原型,叶道清老人的传奇人生


文图:殷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