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多数问题,根源在于“不会表达”

相信大家都听过“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导致蔡桓公不治而亡,到底是谁的责任呢?

先来回顾下故事:

扁鹊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说:“您有病在皮肤纹理间,不医治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说:“我没病。”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显示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觐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仍然不理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看见蔡桓公,掉头就跑,蔡桓公特意派人询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纹理之间,汤熨就可以;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针灸就可以;病在肠胃里,火剂汤就可以;病在骨髓里,大夫无法医治了。因此,我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你的大多数问题,根源在于“不会表达”

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此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病逝。

其实,导致蔡桓公病逝的根本原因是扁鹊不会表达,忽略了和病人蔡桓公之间的交流。

大家想想看:我现在能吃能喝还能跳,很正常一人,你突然跑过来和我说:“我有病”,我怎么信服你?

但是,扁鹊作为医生并没有做过多解释,就丢下一句:“你有病”就走了。

扁鹊的意思就是我说你有病就是有病,爱信不信,这种不负责任的表达方式害死了蔡桓公,也断送了自己的职场生涯。

这时候,大家肯定要问了:那怎样表达,能让自己避免成为下一个“扁鹊”,更长久地在职场上生存下去呢?

是时候打开这本《表达力》的书了!这本书是知乎大v贺嘉老师出版的第一本书籍,贺嘉老师的知乎粉丝高达233480人,并且靠着自己10年来积累的娴熟的演讲能力,在过去5年里,从月薪5000到月薪10万,目前他的公众号收入也即将突破100万元。无论写作还是演讲,贺嘉老师无疑都是行业类的佼佼者,所以跟着他学习表达能力,没错的!

你的大多数问题,根源在于“不会表达”

要想表达能力好,贺嘉老师的“表达力模型法”不能少。表达力模型分为五步走:确定目标——高质量输入——完整的思维体系——有套路的输出——寻求反馈。这个模型掌握了,那么日常的表达能力足以让你在职场中站稳脚跟。

一.确定目标

拿“说服领导”来说:

大家都知道领导一般很忙,如果耽误他太多时间,还说不到重点,那么你的案子再好,也是白搭!

汇报前请思考什么是领导当前最想知道的东西?

汇报时:

①结论先行

②给出具体理由

③提出具体请求

当领导问你:“听说隔壁公司的产品下调10%了,你看我们的产品价格是不是也要调下?”

你可以这么回答:“我觉得降价5%比较合适。因为咱们产品定位较高,降价10%有损品牌,但是考虑到要吸引客户,在降价5%的基础上附赠小礼品,经过核算,咱们销售额可以上升10%,利润率降低了,但利润额上升了。领导,你觉得这个方案可以执行吗?

你的大多数问题,根源在于“不会表达”

二.高质量输入

要想表达力强,没有输入怎么行?

在查找素材前,你需要问问自己:“我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我需要那些素材来支撑我的观点?”

书中贺嘉老师给了详尽的20个搜索素材的地址,从故事、小说到社群网站,应有尽有。

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积累自己的素材,如果你是个内向者,那么可以积累关于内向的故事啊;如果你是个活泼开朗的人,那么也可以把快乐的故事素材写下来;哪怕你是个平凡人,也可以说说平凡的幸福小事啊,这些都可以成为演讲的素材。

你的大多数问题,根源在于“不会表达”

三.完整的思维体系

大家都很羡慕那些说话滴水不漏、逻辑性强的人,到了自己这里,说话往往拎不清重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先来看个案例:

小文拿着一堆文件找到小陈说:“小陈,我这有个活比较急,你帮忙先弄一下,我过会找你对。”等到下午5点时,小文问道:“我交代你做的事怎么样了?咱们对一下 ”,小陈满脸无辜:“我还没开始呢!”

在这个案例中,很明显问题出在小文的身上。她没有具体表达“过会”的时间到底是多久,小陈不知道如何配合她,最后导致项目进度拖延。

所以,在和同事对接工作时,一定要掌握黄金圈法则:

你的大多数问题,根源在于“不会表达”

为什么要做?(Why)

如何来做?(How)

具体要做什么?(what)

小文可以这么说:“小陈,我手上有个案子很急,如果不完成会造成其他组的项目跟不上,现在你放下手里的工作,把我的案子整理一下,做成PPT给我,我下午5点再来找你对,可以吗?”

掌握了黄金圈法则,自然能在职场上很好地与他人合作了!

四.有套路的输出

表达能力的输出分为写作和演讲,无论哪种,都是有套路可循的。拿演讲举例吧,一个好的演讲离不开3个要点:观众愿意听、记得住、能传播。

如何能达到这个目标呢?

愿意听:故事引入

记得住:金句总结

能传播:引发情绪

拿罗振宇的演讲《怎样逼自己成为一个上进的人》来说吧!

你的大多数问题,根源在于“不会表达”

在一开始他就用故事引入话题了:

“我还记得多年前,我床头有一个闹钟,但这个闹钟我发现没用,因为它响了之后,我啪地一下把它摁了,所以仅仅是提醒,我有时候自己都很难醒来。所以我后来买了一个我特别喜欢的闹钟,这个闹钟特别有意思,它响了之后,它有一个轮子,它就滚了。有的时候滚到床下,有的时候滚到桌子下面,你不去起床,把它逮出来,然后把它摁灭!”

故事看到这,我就在思考:“为什么他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逼自己成为一个上进的人”,这个故事带领着我不得不继续听下去。

整段演讲听完,其他的都记不得了,唯有一句话没忘:“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点醒了我那颗想上进的心,我就随手转发出去了。

其实,听完罗政宇的演讲,你就会发现他的演讲中金句频出:“做值得信任的事,并且尽快地让其他人知道”、“做出选择,勇敢行动,这是人生一切奇妙经历的起点”。

有人统计过,他跨年演讲中曾出现过100多条金句!正是这些金句,让我们记住了他的名字。

所以,在演讲时请不断总结出自己的金句,让自己也能让人记住。

要想让演讲的传播率变得更广,引发情绪少不了。这就要求面对基层讲故事,面对高层多讲初心了,以求共鸣。要知道基层群众的抽象思考能力会弱些,而故事和细节更能打动他们。但是高层呢,见多识广,故事不一定奏效,那就要多讲初心,让他们多回忆创业之初的困难:“想当年啊,我们在大上海住地下室的日子……”

五、寻求反馈

正如同白居易写诗要读给老妇人听,我们演讲完也需要收集反馈意见,为下一次更好的演讲做准备。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乔哈里视窗”,将沟通分为四个区:

你的大多数问题,根源在于“不会表达”

开放区: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

盲目区: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

隐藏区: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

未知区: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

未知区有待开发,但是隐藏区和盲目区都可以通过收集反馈信息,走向开放区。

如何收集反馈信息呢?

1. 主动询问对方感受

每次说完话,记得问对方:“请问我说明白了吗”,就这么简单一句话,就能消除彼此间的沟通障碍。

2.确定收集反馈的人群

目标用户:演讲的对象,知道目标用户的心思,那么离一个成功的演讲也就不远了。

行业专家:可以让自己的演讲更加深入和专业化。

外行人:使演讲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3.利用反馈,自我更新

印象深刻的点继续保留,用于下次演讲中;听不懂的点换种方式表达;体验不好的点,参考优秀的对象学习改进。

《表达力》这本书除了以上我介绍的“表达力模型法”,还有关于演讲的准备环节、如何消除演讲时的紧张情绪、写作的注意事项等等一系列表达方面的干货,值得大家去好好阅读、实践。

沟通表达这个能力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初次见面,对方不了解你时,如何赢得对方信任,通过“表达”;当领导不清楚你的能力时,如何得到领导青睐,通过“表达”;当你遭到误解,如何解除误会,还是通过“表达”。可以说,表达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现在,还不赶紧把“表达力”学起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