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称帝——“把衬衫当成黄袍穿”。时机不对,后果很严重

刘备称帝——“把衬衫当成黄袍穿”。时机不对,后果很严重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对曹操有一个很有名的评价:说曹操是“把黄袍当成衬衫穿在里面”。意思是曹操有皇帝之实,却不图皇帝之名。借用翦伯赞先生的这句话,我对刘备的称帝行为,斗胆也评论一句“把衬衫当成黄袍穿在外面”。

刘备称帝

刘备称帝——“把衬衫当成黄袍穿”。时机不对,后果很严重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魏王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退位,自己称帝并改国号为魏,年号“黄初”。四个月后,即公元221年,汉中王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意为继承东汉王朝的正统,年号“章武”。

然而,我们要问的是,此时刘备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吗?是否有操之过急之嫌?

外交——与魏吴两国同时交恶

刘备称帝——“把衬衫当成黄袍穿”。时机不对,后果很严重

公元221年这一年,刘备集团所面临的外部局势异常严峻,同时面临着来自魏国与吴国两方面的威胁。

与魏国的关系:魏国自不必多说,魏蜀两国一直势同水火,曹操跟刘备你来我往多年斗争、斗得你死我活,双方大小战争无数,大规模的有名战争就有赤壁之战、襄樊之战、汉中之战等等,小规模战争更是连年不断,双方互有胜负。但总体而论,魏国实力远胜于蜀国,且魏国一直有统一天下的雄心蓝图,早有吞并蜀国的野心。因此,来自魏国的威胁,始终是刘备集团所面临的第一大难题,而且这个难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与吴国的关系:在赤壁之战前后一段时间,蜀、吴两国关系相对稳定、友好,面对共同的敌人曹操,双方结成了“孙刘联盟”,在赤壁一战中大破曹操,形成了天下三足鼎立的局势。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双方势力的各自扩大,矛盾也渐渐暴露,尤其以荆州问题最为突出。荆州这一战略重地,对两国都关系重大、意义非凡。“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围绕着荆州的归属问题,双方终于爆发了荆州之战,吴国大将吕蒙白衣渡江,一举夺回荆州,并迫使蜀国荆州守将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孙刘联盟”终于瓦解,至此,两国关系全面恶化,昔日盟友变成今日敌人。

这样,刘备就同时面临着来自曹操和孙权两大集团的威胁。

内政——缺少蜀地士族的支持

刘备称帝——“把衬衫当成黄袍穿”。时机不对,后果很严重

刘备集团作为外部势力,进入蜀地并占据政权,要想长期、稳固的占有蜀地,一般来说,应该紧密依靠当地豪门世族,取得支持拥戴。然而,刘备集团对蜀地士族的态度并不友好,并未像孙权那样联合本地氏族势力;相反,采取的是打击施压的一系列做法:一到蜀地,刘备集团就大肆没收豪强地主的金银珠宝、良田美宅,分配给荆州士人集团;同时在经济上,发型新的货币——直百货币,借此强行掠夺豪强地主的刀剑铠甲之类的军用物资;在用人上,大量使用刘备集团原有力量,即荆州士人,如关羽、张飞、简雍、孙乾、诸葛亮、魏延、蒋琬、董允等旧部势力,对蜀地士人官僚进行排挤,并不委以重任。经过这一番打压,蜀地士族实际上被底层化和边缘化,在政治上他们受到排挤,难以进入刘备集团的核心决策层;经济上受到盘剥,压榨蜀地豪族各类财富物资以资军费;法律上备受歧视,刘备集团甚至针对蜀地旧人制定了专门的政策法律。刘备集团所采取这一系列手段,看起来是排除了异己,清除了反对势力,实则导致了蜀地豪门世族对他们的离心离德,因此刘备集团统治的内政基础并不牢靠,甚至可以说是外强中干,随时可能发生内讧。

刘备急于称帝的原因

在外部同时受到魏吴两国威胁,内政根基不稳、矛盾频发的情况下,刘备为什么一定要急于称帝呢?

第一,这是刘备的野心使然。即使刘备口头不说,但内心早就已经有称帝之心,况且他一直以“刘皇叔”的名号示人,以“匡扶汉室”为口号发展自己的事业,在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且传闻汉献帝已死的情况下,汉室已无名义上的领袖,此时刘备称帝,既可以实现自己的野心,又可以名正言顺的举起“汉室正统”的名义,利用政治上的优势,继续与曹魏斗争。

第二,在政治上不能落于下风。在封建时代,国无二主,对于地方割据势力,做不了皇帝,就只能做臣子,既然曹丕已经称帝,刘备就面临着选择:是自己称帝还是向曹丕称臣。自己称帝是内心的真实想法,向曹丕称臣违背自己意愿,且一旦如此,自己再继续与曹魏斗争就陷入了以下犯上、叛国谋逆的大不敬之中。因此,为了在斗争中不在政治上处于不利位置,给曹魏以口舌,刘备也选择了称帝。

那么,无论是在外部环境、还是内政基础上,刘备都是不具备称帝的条件的,至少在公元221年这一年,对于刘备来说,称帝仍然是时机不成熟。反观吴国孙权,国家面临的形势与刘备相差不多甚至稍强一些,为了吴国获得更多的喘息、发展时期,不惜折下身段,向曹丕称臣,缓解外部矛盾,等待时机,终于在曹丕、刘备相继去世,魏蜀两国内部政权交替、矛盾突出之际,孙权这才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在公元229年称帝,此时已经距离曹丕称帝已经过了9年,距离刘备称帝也已经过了8年。正式由于孙权的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因而孙权在位长达29年,也是三国期间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刘备称帝——“把衬衫当成黄袍穿”。时机不对,后果很严重

后果

由此可见,刘备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强行自立为帝,实在是“把衬衫当成黄袍穿在外面”,得了外表失了里子,造成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外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举全国之力对吴国用兵,大败之后国力从此一蹶不振;内政关系没有理顺,致使蜀汉后期荆州势力与益州势力长期斗争、相互排斥,政权根基大大受损。从此,蜀国只能偏安一隅,诸葛亮七出岐山无功而返,无法再与魏国争锋,“恢复汉室,还于旧都”也只能成了一句口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